一种便携分体式补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09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分体式补光灯,包括有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所述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分体设置,且通过连接件衔接,形成一个适当的照明区域,以对周围环境进行一定范围的照明,满足补光灯的照明需求。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连接件不仅结合第一照明单元与第二照明单元,而且还有导通电流的作用,使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导通实现照明;同时,将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分体设置,可以通过折叠或拆卸实现减小体积,降低运输成本。

A portable split fill 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分体式补光灯
本技术属于补光灯
,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分体式补光灯。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变得越来越流行,为了到达更好的直播效果,主播对于直播设备的选择和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让直播效果更好一些,需要用到补光灯进行补光。补光灯作为调节直播环境中光线的重要设备,其与其它设备的结合更便于人们的应用。如专利申请“201720652907.5”所公开了一种用于直播的补光装置,包括反光镜、补光灯和夹紧装置,反光镜正面呈曲面状,补光灯包括灯管、光强调节装置及供电装置,灯管沿反光镜外缘方向布设,光强调节装置设置在灯管背面,供电装置与灯管相连接,夹紧装置包括固定部和与固定部铰接配合的夹紧部,反光镜或补光灯铰装在固定部。该专利申请将补光装置安装在手机或者其他拍摄装置上,把几个产品结合在一起,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携带、使用及拆装十分方便。但是,随着人们对主播的需求越来越多,主播的场所不仅限于室内,主播们需要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拍摄直播,特别是室外的场所,但是现有的补光灯为了补光效果一般设计的体积很大,不方便携带,运输成本高。如专利申请号为201920327106.0公开了一种补光灯,其包括环形灯壳、环形灯板、LED灯板和供电线,所述环形灯壳和所述环形灯板连接;所述LED灯板设置在所述环形灯板与所述环形灯壳之间,所述供电线与所述LED灯板电连接;所述环形灯壳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远离所述环形灯壳的一端上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所述凸块的一端连接有手机夹头;所述环形灯壳上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br>但是,上述公开的补光灯所使用的环形灯板体积大,不方便携带,运输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经专利技术人研究,补光灯不同与其它的灯,例如台灯可以设计成多种多样的灯管,只需要给小范围提供照明即可,但是补光灯则需要一定幅度的照明范围,通常要大于人体型的面积,因此,补光灯需要一定大的体积以能够提供均匀而大面积的照明,为了减少其重量,目前补光灯大部分设计为环形。然而,这是使用时的要求,在运输及携带时就颇为不便,额外增加了很多成本,因此,迫切需要提供运输及携带的便利性,同时也能够降低补光灯的运输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分体式补光灯,该补光灯设置成分体式的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上灯管与下灯管之间通过连接件衔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适当的照明区域,以对周围环境进行一定范围的照明,满足补光灯的照明需求。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分体式补光灯,该补光灯能够通过体积的减小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便于人们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分体式补光灯,包括有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所述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分体设置,且通过连接件衔接,形成一个适当的照明区域,以对周围环境进行一定范围的照明,满足补光灯的照明需求;所述便携分体式补光灯连接有供电线或所述便携分体式补光灯上设有供电口或者所述连接件内设有电池,所述电池给所述便携分体式补光灯提供电源。在本技术中,连接件不仅结合第一照明单元与第二照明单元,而且还有导通电流的作用,使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导通实现照明。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设置在第一照明单元和/或第二照明单元上的一个连接部件,该连接件能够将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结合在一起,通过固定、吸附、铰接、插接等多种方式将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结合在一起,使用时,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进行拼接成环状的结构,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进行折叠或拆卸,从而减小体积,方便携带,并减小运输成本。进一步,所述第一照明单元为上灯管,所述第二照明单元为下灯管,通过连接件使上灯管与下灯管之间能够连接,这样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连接件将上灯管与下灯管拆开,便于减小补光灯的体积,使用时候再连接在一起即可,便于人们携带。进一步地,上灯管与下灯管通过连接件能够实现相互转动至折叠或张开;上灯管、下灯管为相对的半封闭结构,上灯管与下灯管的两端相对,且上灯管与下灯管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件连接,连接后整体形成封闭结构。在本技术中,该补光灯设置成分体式的上灯管和下灯管,再通过连接件将上灯管与下灯管活动连接,实现上灯管与下灯管能够相对转动至折叠或张开;在需要折叠时,将上灯管与下灯管进行折叠,从而减小体积,方便携带,而且可以通过体积的减小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便于人们使用;在需要使用时,将上灯管与下灯管打开后即可使用;上灯管、下灯管可以为相对的U形结构或类似U形的结构,连接后整体形成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中间可以设置手机等其它直播所用的设备,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更加方便上灯管与下灯管通过连接件实现能够相互转动至折叠或张开。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有活动连接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活动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上灯管与下灯管连接,使上灯管与下灯管能够相对转动至折叠或张开;第一定位部固定于上灯管相对于下灯管的端部位置,第二定位部固定于下灯管相对于上灯管的端部位置,当上灯管与下灯管转动至张开时,上灯管端部的第一定位部穿入下灯管内,下灯管端部的第二定位部穿入上灯管内,实现定位固定作用或导电作用。在本技术中,通过上述活动连接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上灯管与下灯管连接的同时能够实现转动,且转动至上灯管与下灯管张开至平行相对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分别穿入下灯管与上灯管内,实现定位固定作用,方便该补光灯的使用。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活动连接部的中部设有缩颈的弹性部,弹性部位于上灯管与下灯管之间的衔接位置,上灯管与下灯管通过弹性部的弹性形变实现能够相对转动至靠近折叠或张开。在本技术中,弹性部为可以折叠的弹性材质;通过弹性部的设置能够实现上灯管与下灯管方便折叠。进一步地,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活动连接部也可以为合页结构,设置于上灯管与下灯管的连接位置的外侧,其具体包括有转轴、第一活动环和第二活动环,第一活动环与第二活动环交错套设在转轴上,第一活动环与上灯管固定连接,第二活动环与下灯管固定连接。在本技术中,通过转轴、第一活动环和第二活动环的设置也可以很好的实现上灯管与下灯管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实现折叠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有转动轴、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转动轴位于上灯管与下灯管的连接处,第一扣合件的一端套设在转动轴上,使其另一端能够围绕转动轴进行转动,第一扣合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够与上灯管或下灯管固定的第一扣合结构,第二扣合件的一端套设在转动轴上,使其另一端能够围绕转动轴进行转动,第二扣合件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够与下灯管或上灯管固定的第二扣合结构。在本技术中,通过转动轴的设置,能够方便上灯管与下灯管实现相对转动,在需要折叠时,将上灯管与下灯管进行相对转动至折叠,从而减小体积,方便携带,而且可以通过体积的减小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便于人们使用;在需要使用时,将上灯管与下灯管转动至打开,再将第一扣合件固定在上灯管与下灯管处,将第二扣合件固定在下灯管或上灯管处,使上灯管与下灯管张开后结构稳定,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分体式补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所述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分体设置,且通过连接件衔接,形成一个适当的照明区域,以对周围环境进行一定范围的照明,满足补光灯的照明需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分体式补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所述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分体设置,且通过连接件衔接,形成一个适当的照明区域,以对周围环境进行一定范围的照明,满足补光灯的照明需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分体式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设置在第一照明单元和/或第二照明单元上的一个连接部件,该连接件能够将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结合在一起,通过固定、吸附、铰接或插接的方式将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结合在一起,使用时,第一照明单元和第二照明单元进行拼接成环状的结构,不使用的时候能够进行折叠或拆卸;所述第一照明单元为上灯管,所述第二照明单元为下灯管,通过连接件使上灯管与下灯管之间能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分体式补光灯,其特征在于上灯管与下灯管通过连接件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上灯管、下灯管为相对的半封闭结构,上灯管与下灯管的两端相对,且上灯管与下灯管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件连接,连接后整体形成封闭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分体式补光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胜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