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闪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636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闪光灯,涉及智能交通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灯壳,灯壳内设置有灯体和电路板,灯壳内壁安装有加热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热件对灯壳内部进行加热,提高灯壳内部温度,使电路板的温度上升,电容的容量提升,使灯体的功率上升,使得在外界较为寒冷的环境中也能有较强的光线,从而降低车牌无法拍清的概率。

A flash with heat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闪光灯
本技术涉及智能交通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闪光灯。
技术介绍
在智能交通的监控设施中,闪光灯用于在车辆经过的瞬间提供大功率的光照以使得摄像头能拍清汽车牌照或车内人员。公开号为CN206892530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闪光灯,包括灯壳,所述的灯壳内设有灯座、发光体、驱动器、透镜,所述的发光体连接于灯座上,所述的驱动腔与灯座连接,所述的灯座上还设有呈圆筒状的反光罩,上述发光体设置于反光罩内,所述的反光罩前端设有呈圆形的出光孔,所述的出光孔上部设有挡片,所述的透镜为菲涅尔透镜。通过直接在反光罩上设置挡片将发光体的光源遮挡,发光体的光线在反光罩内进行反射加强后,仅通过被遮挡后的出光孔发出光线,光线发出后直接通过透镜进行折射聚焦,由于采用的是菲涅尔透镜,在菲涅尔透镜的折射下,出光通道完全垂直于菲涅尔透镜表面,投射出的光线与出光孔发出的光线互为倒影,因而在出光孔上半部设置挡片,经过菲涅尔透镜投射后形成的光线呈现出下半部弱光上半部强光两个层次分明的光区,以满足监控拍摄的要求。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使用环境的温度较低时,特别是北方的冬天,温度经常在-20℃以下,灯壳内的温度较低,使得灯壳内的电路板温度也较低,从而会导致电路板上的电容的容量减小,导致功率下降,使得光线强度变弱,可能导致车牌无法拍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闪光灯,能在外界较为寒冷的环境中也能有较强的光线,从而降低车牌无法拍清的概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闪光灯,包括底座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灯壳,所述灯壳内设置有灯体和电路板,所述灯壳内壁安装有加热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件对灯壳内部进行加热,提高灯壳内部温度,使电路板的温度上升,电容的容量提升,使灯体的功率上升,使得在外界较为寒冷的环境中也能有较强的光线,从而降低车牌无法拍清的概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灯壳内壁安装有与所述电路板、所述加热件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检测灯壳内的温度,当灯壳内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一时,温度传感器发送电信号给加热件,加热件开始工作进行加热;当灯壳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二时,则不需要再加热,温度传感器发送电信号给加热件停止加热,达到节能的目的。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热件包括与所述电路板、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灯壳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加热管对灯壳内进行加热,实现灯壳内的升温;可拆卸设置便于电加热管的安拆,当电加热管损坏时,即可进行更换,而无需更换整个灯壳,节省成本,较为便捷。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灯壳的长度方向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电加热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灯壳内腔形成一个加热空间,全方位对电路板进行加热,从而使灯壳内腔温度稳步上升,且使得对电路板的加热也较为均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灯壳内壁上的固定片、安装在所述固定片远离所述灯壳内壁一端的凹型弹片,所述电加热管夹持在所述凹型弹片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只需将电加热管按进凹型弹片中,实现对电加热管的固定,且当需要拆卸时,强行拔出即可,较为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凹型弹片的开口两端设有导向片,两个所述导向片远离所述凹型弹片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凹型弹片的开口大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片的设置便于电加热管的安装,在安装时只需先将电加热管架设到两个导向片上,再按入即可;且可减少在按入凹型弹片时凹型弹片的开口两端对电加热管的作用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灯壳设有安装腔,所述加热件包括与所述电路板、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电加热网,所述电加热网设嵌设在所述有安装腔中,且所述电加热网围成一筒状空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加热网形成一加热腔室,对电路板进行加热,使得电路板各部分升温较为均匀,降低由于温差而导致的寿命缩短的概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灯壳内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顶端位于所述灯壳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支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路板设置于灯壳的中间位置,使得电路板的每一面受热效果较为平衡,电路板各部分加热速度相近,降低由于加热速度不同导致的电路板使用寿命减短的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加热件对灯壳内部进行加热,提高灯壳内部温度,使电路板的温度上升,电容的容量提升,使灯体的功率上升,使得在外界较为寒冷的环境中也能有较强的光线,从而降低车牌无法拍清的概率;2.通过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控制加热件的停止和使用,使灯壳内部保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且可节约电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一);图2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二),图中将灯壳尾部剖切,以示出内部结构;图3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图中将灯壳尾部剖切,以示出灯壳内的电加热网。附图标记:1、底座;11、螺栓;12、转轴;2、灯壳;21、转动片;211、条形槽;22、支架;23、安装腔;3、灯体;4、电路板;41、温度传感器;51、电加热管;52、电加热网;6、连接组件;61、固定片;62、凹型弹片;621、导向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照图1,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闪光灯,包括底座1,底座1上铰接有灯壳2,底座1上间隔安装有两个螺栓11,两个螺栓11位于以铰接点为中心的同一个圆周上。灯壳2一体设置有转动片21,转动片21通过转轴12铰接在底座1上,转动片21开设有长度方向呈圆弧形的条形槽211,且与两个螺栓11在同一圆周上,两个螺栓11的螺柱穿过条形槽211螺纹安装在底座1上。在需要调节灯壳2的角度时,将两个螺栓11拧松,转动灯壳2、转动片21即可进行调节,调节完成之后再拧紧螺栓11。参照图2,灯壳2内设置有灯体3和电路板4,灯壳2内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支架22,支架22顶端位于灯壳2的中心位置,电路板4固定安装在支架22上。电路板4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1,温度传感器41与电路板4电连接,用于检测灯壳2内的温度。在灯壳2长度方向的内壁安装有加热件,本实施例中加热件采用电加热管51,电加热管51与电路板4电连接,且电加热管51与温度传感器41电连接;灯壳2的内侧壁上均通过连接组件6设置有电加热管51。当温度传感器41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一时,温度传感器41发送电信号给电加热管51,电加热管51进行加热;当当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闪光灯,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灯壳(2),所述灯壳(2)内设置有灯体(3)和电路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2)内壁安装有加热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闪光灯,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灯壳(2),所述灯壳(2)内设置有灯体(3)和电路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2)内壁安装有加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闪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电路板(4)电连接,所述灯壳(2)内壁安装有与所述电路板(4)、所述加热件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闪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包括与所述电路板(4)、所述温度传感器(41)电连接的电加热管(51),所述电加热管(51)通过连接组件(6)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灯壳(2)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闪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2)的长度方向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电加热管(5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加热功能的闪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安装在所述灯壳(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彪陈昕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普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