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503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领域,该防风装置具有防风框架,防风框架呈U型且包括正向挡板和两个侧向挡板,正向挡板和两个侧向挡板均竖直设置,两个侧向挡板对称地安装于正向挡板的两侧边,正向挡板的底部和侧向挡板的底部均设置有防风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能够避免来风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增强结果可信性。

A windproof device for microgravity measur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领域,特别涉及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固定矿产勘探、工程勘察和油气藏开发监测中的一种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
技术介绍
重力法是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其在石油勘探、矿产勘探以及4D监测中应用广泛。与地震等其它勘探和监测方法相比,重力法施工快捷、方便,受地形地貌影响小,价格也便宜,优势显著。但是,重力法使用的重力仪是非常精密的仪器,在测量过程中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特别是不能有震动,风是野外重力测量引起震动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高精度的微重力测量要求的精度是微伽(μGal)级的,相较于常规重力勘探对风的级数要求更苛刻,往往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不能施工或使用简易遮挡的方式进行施工。这样既不能起到很好的避风、提供观测精度的效果,又浪费人力物力,而且还影响测量的进度,造成施工效率低下、成本增加。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一种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能够避免来风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增强结果可信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中,所述防风装置具有防风框架,所述防风框架呈U型且包括正向挡板和两个侧向挡板,所述正向挡板和两个所述侧向挡板均竖直设置,两个所述侧向挡板对称地安装于所述正向挡板的两侧边,所述正向挡板的底部和所述侧向挡板的底部均设置有防风结构。如上所述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中,所述正向挡板的两侧边分别向内侧凸出形成安装部,所述侧向挡板对应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如上所述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中,所述侧向挡板通过至少一个铰接部件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如上所述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中,所述防风结构包括底座和刷毛,所述底座沿所述正向挡板的底边或所述侧向挡板的底边设置,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密布有多根所述刷毛。如上所述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中,所述正向挡板的底边和所述侧向挡板的底边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底座对应配合的卡轨,所述底座能拆卸地插装于所述卡轨上。如上所述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中,所述正向挡板上还安装有承压板,所述承压板铰接在所述正向挡板外侧面的底部。如上所述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中,所述正向挡板呈圆弧形,所述正向挡板的两侧边向内侧弯曲。如上所述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中,所述正向挡板上还安装有能够插入地下的钢钎。如上所述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中,所述正向挡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钢钎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竖直设置且具有向下的开口,所述钢钎插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钢钎的侧壁上设置有卡簧,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卡簧对应配合的多个定位孔,多个定位孔沿竖直方向间隔列。如上所述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中,所述正向挡板顶部安装有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本技术提出的防风装置,利用正向挡板和两个侧向挡板围合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的三面具有遮挡,一面具有开口,使用时,使容置空间的开口方向背对风向,将重力测量仪放置的容置空间内,可以有效避免风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而有效减少重力测量后期处理中不易消除的非高斯噪声,增强结果可信性。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正向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侧向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承压板的结构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底座和刷毛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钢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铰接部件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铰接部件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展开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防风装置;10、防风框架;11、正向挡板;111、安装部;112、安装槽;12、侧向挡板;122、安装槽;20、防风结构;21、底座;22、刷毛;30、容置空间;40、铰接部件;41、第一安装件;411、第一连接块;42、第二安装件;421、第二连接块;43、转轴;50、承压板;60、铰接部件;61、第一安装件;62、第二安装件;70、钢钎;71、卡簧;80、卡轨;81、定位孔;90、把手。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性提出一种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100,其具有防风框架10,防风框架10呈U型且包括正向挡板11和两个侧向挡板12,正向挡板11和两个侧向挡板12均竖直设置,两个侧向挡板12对称地安装于正向挡板11的两侧边,正向挡板11的底部和侧向挡板12的底部均设置有防风结构20。本技术提出的防风装置100,利用正向挡板11和两个侧向挡板12围合形成容置空间30,该容置空间30的三面具有遮挡,一面具有开口,使用时,使容置空间30的开口方向背对风向,将重力测量仪放置的容置空间30内,可以有效避免风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而邮箱减少重力测量后期处理中不易消除的非高斯噪声,增强结果可信性。本技术提出的防风装置100其正向挡板11的底部和侧向挡板12的底部均设置有防风结构20,能够有效防止风从防风框架10的底部进入容置空间30,进一步避免风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本技术提出的防风装置100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携带方便,施工方便,还能重复利用。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例子中,正向挡板11的两侧边分别向内侧(此处的内侧是指正向挡板11朝向容置空间30的一侧)凸出形成安装部111,侧向挡板12对应连接在安装部111上。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例子中,侧向挡板12通过至少一个铰接部件40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部111上。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两个侧向挡板12展开或合拢,便于携带和运输。优选的,铰接部件40包括第一安装件41、第二安装件42和转轴43,第一安装件41具有凸出的第一连接块411,第二安装件42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装置具有防风框架,所述防风框架呈U型且包括正向挡板和两个侧向挡板,所述正向挡板和两个所述侧向挡板均竖直设置,两个所述侧向挡板对称地安装于所述正向挡板的两侧边,所述正向挡板的底部和所述侧向挡板的底部均设置有防风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装置具有防风框架,所述防风框架呈U型且包括正向挡板和两个侧向挡板,所述正向挡板和两个所述侧向挡板均竖直设置,两个所述侧向挡板对称地安装于所述正向挡板的两侧边,所述正向挡板的底部和所述侧向挡板的底部均设置有防风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挡板的两侧边分别向内侧凸出形成安装部,所述侧向挡板对应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挡板通过至少一个铰接部件能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结构包括底座和刷毛,所述底座沿所述正向挡板的底边或所述侧向挡板的底边设置,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密布有多根所述刷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微重力测量的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挡板的底边和所述侧向挡板的底边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举刘云祥胡文涛张兆芳朱永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