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导热联箱(1)、尾盒(2)和平行等距布置其间的若干根集热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3)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β为5°~60°。(*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概括地说涉及一种集热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
技术介绍
太阳能集热器已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水器上,其结构一般包括导热联箱、尾盒和固装其间的若干根平行等距布置的集热管,目前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管一般都平行于水平面,从而使集热管内水的微循环较差,致使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效率高的太阳能集热器。本技术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导热联箱、尾盒和平行等距布置其间的若干根集热管,其中所述集热管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5°~60°。本技术太阳能集热器,其中所述集热管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15°。本技术太阳能集热器,其中所述导热联箱为梯形或扇形,所述集热管垂直固接在梯形导热联箱的两个腰或扇形导热联箱的两条直边上。本技术太阳能集热器,其中所述导热联箱为矩形,所述集热管倾斜固接在矩形导热联箱的两条长边上。本技术太阳能集热器,其中还包括罩在太阳能集热器上方的防护网。本技术太阳能集热器,其中所述集热管后面设有漫反射板。本技术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由于集热管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使集热管内水的微循环较好,从而提高了热效率。本技术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的其他细节和特点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描述的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技术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导热联箱1、尾盒2和平行等距布置其间的若干根集热管3。其中导热联箱1为梯形(见图1),其也可以是扇形,集热管3垂直固接在导热联箱1的两个腰4上,集热管3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β为15°。此角度有利于水在集热管3内的微循环,可以通过改变梯形导热联箱的两个腰4和/或两个底5的尺寸来改变β角的大小,如果导热联箱1的形状为扇形,则可以通过改变扇形角的大小来改变集热管3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β,β角在5°~60°之间是可行的。见图2,导热联箱1也可以是矩形,集热管3倾斜固接在导热联箱1的两条长边6上,使集热管3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β为10°,可以通过改变集热管3相对于导热联箱1的倾角α的大小来改变集热管3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β,β角在5°~60°之间是可行的。为了避免集热器被其他外物损伤,可以在太阳能集热器上方罩上防护网(图中未示出)。为了增加对太阳光的吸收率,可以在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管后面装上漫反射板(图中未示出)。在太阳能热水工程中,根据用水量大小,也可以将若干个本技术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并联(即所有的太阳能集热器的冷水嘴均接在冷水管道上,所有的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水嘴均接在热水管道上)起来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导热联箱(1)、尾盒(2)和平行等距布置其间的若干根集热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3)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β为5°~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3)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β为1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联箱(1)为梯形或扇形,所述集热管(3)垂直固接在梯形导热联箱(1)的两个腰或扇形导热联箱(1)的两条直边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联箱(1)为矩形,所述集热管(3)倾斜固接在矩形导热联箱(1)的两个长边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在太阳能集热器上方的防护网。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在太阳能集热器上方的防护网。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后面设有漫反射板。专利摘要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导热联箱、尾盒和平行等距布置其间的若干根集热管,其中所述集热管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β为5°~60°。本技术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高,节省能源,美观实用。文档编号F24J2/24GK2508180SQ01274808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2日专利技术者贾银表 申请人:贾银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银表,
申请(专利权)人:贾银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