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声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482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热电联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热声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包括热声发动机、热声制冷机和热释电发电单元,热声发动机、热声制冷机和热释电发电单元之间通过谐振管连接;热释电发电单元包括第一高温换热器以及分别位于第一高温换热器的两端的第一室温换热器和第二室温换热器,第一高温换热器与第一室温换热器之间通过一组热释电材料板叠连接,第一高温换热器与第二室温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一热缓冲管连接或者通过另一组热释电材料板叠连接;热释电材料板叠用于连接外部的电路负载。该冷热电联供系统整机无运动部件,能够有效地解决了机械运动部件可靠性低的问题,同时系统可以收集利用太阳能、废热等。

Co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rmoacoustic effect and pyroelectric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热声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热电联供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热声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
技术介绍
能源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现阶段对于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和使用,使得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探索绿色节能技术逐渐成为现全球能源环境重要的发展趋势。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通过能量梯级利用,同时向用户提供电能、热能、冷能和生活用水等,可以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一种备受瞩目的高效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一般由发电、制冷和供热三大系统构成。发电系统根据发电原理不同可分为燃气轮机、内燃机、斯特林发动机、有机朗肯循环、燃料电池等;制冷系统通常包括蒸汽吸收式制冷机、吸附式制冷机或喷射式制冷机等;用于供热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余热锅炉或余热直燃机等。当前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基本都包含有机械运动部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会降低系统的运行周期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热声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冷热电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热声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声发动机、热声制冷机和热释电发电单元,所述热声发动机、所述热声制冷机和所述热释电发电单元之间通过谐振管连接;所述热声制冷机用于消耗所述热声发动机产生的声功;/n所述热释电发电单元包括第一高温换热器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高温换热器的两端的第一室温换热器和第二室温换热器,所述第一高温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室温换热器之间通过一组热释电材料板叠连接,所述第一高温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室温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一热缓冲管连接或者通过另一组热释电材料板叠连接;所述热释电材料板叠用于连接外部的电路负载,以在所述热声发动机产生的往复交变流体的驱动下,产生热释电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声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声发动机、热声制冷机和热释电发电单元,所述热声发动机、所述热声制冷机和所述热释电发电单元之间通过谐振管连接;所述热声制冷机用于消耗所述热声发动机产生的声功;
所述热释电发电单元包括第一高温换热器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高温换热器的两端的第一室温换热器和第二室温换热器,所述第一高温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室温换热器之间通过一组热释电材料板叠连接,所述第一高温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室温换热器之间通过第一热缓冲管连接或者通过另一组热释电材料板叠连接;所述热释电材料板叠用于连接外部的电路负载,以在所述热声发动机产生的往复交变流体的驱动下,产生热释电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声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释电发电单元安装于所述热声发动机和所述热声制冷机之间的谐振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热声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管为U型谐振管,所述U型谐振管内充注有液体换热工质,所述热释电发电单元位于所述U型谐振管中,所述热释电材料板叠与所述液体换热工质进行换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声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热声发动机和所述热声制冷机之间的谐振管靠近所述热声发动机的出口的一端向外引出一个谐振管支路,所述热释电发电单元安装于所述谐振管支路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声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释电材料板叠由多层热释电材料板叠设而成,所述热释电材料板的板面方向平行于所述往复交变流体的流动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热声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声发动机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三室温换热器、发动机回热器、第二高温换热器、第二热缓冲管和第四室温换热器;所述第四室温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二热缓冲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谐振管,所述第四室温换热器和所述谐振管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二仓罗开琦孙岩雷胡剑英吴张华张丽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