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岩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476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造岩心装置,包括:压制组件和与压制组件连接的施压组件,压制组件包括压板、真空泵和具有容纳腔室的压制仓,压板套设在压制仓内且可沿着压制仓的高度方向移动,压板与施压组件相连。压制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位于压板靠近压制仓底部的一侧,隔板将容纳腔室分隔为第二腔室和用于放置岩心颗粒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位于隔板靠近压制仓底部的一侧,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导通,且第二腔室与真空泵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人造岩心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人造岩心装置在压实岩心颗粒时,由于颗粒间隙内空气的存在而导致岩心的密实性降低的问题。

An artificial co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造岩心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田开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人造岩心装置。
技术介绍
岩心,根据地质勘查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环状岩心钻头及其他取心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岩心是研究和了解地下地质和矿产情况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在矿产勘探和开发过程中,需要按地质设计的地层层位和深度,开展钻进工作,向井内下入取心工具,钻取出的岩石样品。岩心是了解地下地层和含矿特征最直观、最实际的资料,在石油地质实验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人造岩心。目前,现有的人造岩心通常都是通过岩心颗粒压制而成,常见的石油地质实验人造岩心装置通常都是通过向岩心颗粒施压以实现对岩心颗粒的压缩,如一种人造岩心装置,包括有底座、顶板和岩心模具,底座和顶板之间通过至少两根支撑杆连接,岩心模具设置在底座上,顶板上固定有液压缸,并使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下,通过液压缸向下施压,作用于岩心模具内的岩心颗粒上,压实形成岩心。然而,现有的石油地质实验人造岩心装置通过施加压力压实岩心颗粒时,由于岩心颗粒之间间隙多存在有空气,往往会使岩心的密实性降低,影响实验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人造岩心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人造岩心装置在压实岩心颗粒时,由于颗粒间隙内空气的存在而导致岩心的密实性降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人造岩心装置,包括:压制组件和与所述压制组件连接的施压组件;所述压制组件包括压板、真空泵和具有容纳腔室的压制仓,所述压板套设在所述压制仓内且可沿着所述压制仓的高度方向移动,所述压板与所述施压组件相连;所述压制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压制仓底部的一侧,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室分隔为第二腔室和用于放置所述岩心颗粒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压制仓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导通,且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真空泵连通。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通孔连通。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制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制仓侧壁上的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压制仓的顶部,所述出料口靠近所述隔板设置,且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密封门。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底座,所述施压组件包括动力组件和施力组件,所述压制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和所述施力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施力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施力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所述施力组件向所述压板施加压力。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架和铰接设置在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的杠杆,所述杠杆的一端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杠杆的另一端沿着垂直所述底座的方向移动。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杠杆铰接连接;和/或,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垂直设置在所述压板上,所述压杆套设在所述套筒内。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移动架、丝杆和与所述丝杆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丝杆的一端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移动架设置在所述丝杆上且可沿着所述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移动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杠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可沿着所述导向杆长度方向移动的导向筒;所述移动架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上设置有丝杆套丝杆套,所述丝杆套丝杆套与所述丝杆配合并套设在所述丝杆上,且所述丝杆套丝杆套与所述导向筒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移动架还包括底杆和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杆上方的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所述底杆的一端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所述顶杆,所述丝杆套丝杆套与所述导向筒之间通过所述底杆固定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丝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或,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机仓,所述丝杆与所述底座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机仓内,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向所述机仓外延伸;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机仓内,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丝杆上,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第一锥齿轮垂直且齿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连接有驱动电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人造岩心装置,通过包括压制组件和与压制组件连接的施压组件,压制组件包括压板、真空泵和具有容纳腔室的压制仓,压板套设在压制仓内且可沿着所述压制仓的高度方向移动,压板与施压组件相连,并通过在压制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位于压板靠近所述压制仓底部的一侧,隔板将容纳腔室分隔为第二腔室和用于放置岩心颗粒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位于隔板靠近压制仓底部的一侧,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导通,且第二腔室与真空泵连通。在施力组件向压板施加压力使其沿着压制仓向压制仓底部的方向移动,即可使压板压向位于第一腔室内的岩心颗粒,同时真空泵工作可以抽取第二腔室内的空气,由于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导通,也就将第一腔室内的岩心颗粒间隙内的空气抽去,使岩心颗粒更加的密实,有效的提高了获得的岩心的密实度。另外,在对岩心颗粒施加压力的同时,抽去岩心颗粒间隙内的空气,也能够使岩心颗粒更容易被压实,进一步保证了获得的岩心的密实性。解决了现有的人造岩心装置在压实岩心颗粒时,由于颗粒间隙内空气的存在而导致岩心的密实性降低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人造岩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人造岩心装置中压制仓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人造岩心装置中机仓内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压制组件;11-压板;12-真空泵;121-连接管;13-压制仓;131-第二腔室;132-第一腔室;133-出料口;143-密封门;134-进料口;144-进料斗;145-密封盖;14-隔板;141-通孔;15-压杆;16-套筒;20-施压组件;21-动力组件;211-移动架;201-顶杆;231-丝杆套;241-底杆;251-推杆;261-支撑板;212-丝杆;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造岩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制组件和与所述压制组件连接的施压组件;/n所述压制组件包括压板、真空泵和具有容纳腔室的压制仓,所述压板套设在所述压制仓内且可沿着所述压制仓的高度方向移动,所述压板与所述施压组件相连;/n所述压制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压制仓底部的一侧,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室分隔为第二腔室和用于放置所述岩心颗粒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压制仓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导通,且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真空泵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造岩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制组件和与所述压制组件连接的施压组件;
所述压制组件包括压板、真空泵和具有容纳腔室的压制仓,所述压板套设在所述压制仓内且可沿着所述压制仓的高度方向移动,所述压板与所述施压组件相连;
所述压制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压制仓底部的一侧,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室分隔为第二腔室和用于放置所述岩心颗粒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压制仓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导通,且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真空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岩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通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造岩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制仓侧壁上的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压制仓的顶部,所述出料口靠近所述隔板设置,且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密封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人造岩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施压组件包括动力组件和施力组件,所述压制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和所述施力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施力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施力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所述施力组件向所述压板施加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造岩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架和铰接设置在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的杠杆,所述杠杆的一端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杠杆的另一端沿着垂直所述底座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珠峰王胜军刘国华杨涛利蒋国军常仁峰刘汉广马群马磊李思瑶吴田田廉逸辛林鹏梁力东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