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变形缝的平缝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4450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屋面变形缝的平缝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墙体和设置在第一墙体一侧的第二墙体,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断开形成垂直的具有一定间距的变形缝。变形缝内设置有防水组件以及加强组件,防水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变形缝上下两端的上防水部与下防水部。中轴控制杆的下方设置有止水带,止水带的两端分别搭接与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上,且止水带的中部位于间隙处向下弯折形成具有排水功能的弹性弯折部。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的上方的最外侧设置有塑胶面层,下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板,加强组件包括设置在变形缝内的多个依次连接的加强板,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墙体以及第二墙体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既保证了屋面面层的连续性又满足了防水的要求。

A flat joint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roof deformation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变形缝的平缝防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面变形缝的平缝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如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影响使用与安全。其解决办法有: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使之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来克服这些破坏应力,而不产生破坏。首先预先在这些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保证各部分建筑物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割开来的预留缝隙被称为变形缝。现有的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404033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屋面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包括设在屋面上的第一防水墙体与第二防水墙体及设在两墙体之间的用于防止雨水流入屋面变形缝的防水遮挡,防水遮挡包括与第一防水墙体一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挡雨板,挡雨板的一端端部横向突出于第一防水墙体顶部,挡雨板的另一端端部向第二防水墙体延伸并覆盖第二防水墙体,挡雨板与第二防水墙体顶部之间填有防水填充物。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防水墙体相对于屋面高出一端距离,现有的建筑设计中屋面变形缝的节点设计根据国家标准图集,已有很多种选择方式,但所有这些节点的设计选择当中,都是以伸缩缝两侧上翻混凝土挡墙,然后再进行防水处理,处理后的屋面,会突出屋面高度约40厘米左右变形缝短墙,上加各种盖板,在一般建筑屋面上采用此种变形缝处理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屋面排水的流畅性,导致建筑结构防水性能减弱。在一些特殊的屋面处理上就存在缺陷,例如,屋顶足球场,因球场整体平整度的要求和球场整体排水的要求不能允许变形缝两侧有突出物,因此国标图集上的做法,均不能满足此类屋面处理方式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防水性能的变形缝的防水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的平缝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墙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一侧的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之间断开形成垂直的具有一定间距的变形缝,所述变形缝内设置有防水组件以及加强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变形缝上下两端的上防水部与下防水部;所述上防水部包括上金属框架、中心板、中轴控制杆以及多个膨胀螺栓,所述上金属框架与所述中心板通过所述中轴控制杆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上金属框架与所述中心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通过所述多个膨胀螺栓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上,所述上金属框架与所述中心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橡胶带;所述中轴控制杆的下方设置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两端分别搭接与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上,且所述止水带的中部位于间隙处向下弯折形成具有排水功能的弹性弯折部;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的上方的最外侧设置有塑胶面层,下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板,所述加强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变形缝内的多个依次连接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墙体以及所述第二墙体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变形缝的上部增加了止水带,使得水分不易从变形缝下方流出,并在止水带的上方覆盖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中心板以及上金属框架,然后用膨胀螺栓和第一弹性橡胶带固定。一方面增加了建筑结构的防水性能,另一方面使得整体的屋面结构上达到表面平整,同时上金属框架与中心板连接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提高了屋面的结构强度并且增加了抗震性能。弹性弯折部形成供雨水流通的U形水流通道,下防水部进一步增加了变形缝的防水性能,同时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最外层的塑胶面层以及钢筋混凝土板消除了原有的突出物,提高了屋面排水的流畅性。变形缝的开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结构强度的损失,加强板有效的弥补了结构强度的损失,提高了其抗震性能与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防水部包括第二弹性橡胶带、多个下金属框架以及塑料螺栓,所述第二弹性橡胶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金属框架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塑料螺栓穿过所述下金属框架后分别与第一墙体以及第二墙体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性橡胶带可吸收来自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上的振动能量,增加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变形缝中渗漏出的水分可从第二弹性橡胶带上排出。通过塑料螺栓将下金属框架与弹性橡胶带固定在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并且在外侧设置钢筋混凝土板,有效的增加了屋面结构的平整度。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中心板包括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螺栓连接的安装板,所述上金属框架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供所述限位槽滑移配合的限位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安装板、限位块与限位槽设置在变形缝内,使得变形缝的外侧更加平整,同时限位块嵌设固定在限位槽内,使得安装板能够稳定地固定在中心板的下方,增加了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多条供渗漏水流动的排水槽,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排水槽的排水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渗漏水从外界进入变形缝内后,经排水槽与排水口依次流过多个加强板,使得水分能够很好的从变形缝内排出,并且使得渗漏水不易进入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的混凝土内部,提高了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增加了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的上方设置有轻集料混凝土找坡层,所述中心板嵌设固定在所述轻集料混凝土找坡层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轻集料混凝土找坡层按照所设计的排水方向垒出一定的缓坡来,以将屋面雨水有组织的疏导到建筑物和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中去。同时轻集料混凝土找坡层自身具有自重轻、保温隔热和耐火性能好等特点,能够在建筑结构中产生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节约材料用量,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功能(保温隔热和耐火等)等效益。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轻集料混凝土找坡层远离所述中心板的一面设置有两层水泥砂浆以及保温板,所述保温板固定在两层所述水泥砂浆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板下方的水泥砂浆为找平层,能够消除因找坡层的设置存在高低不平或坡度,有利于在其上面铺设保温板。保温板上方的水泥砂浆中掺有聚丙烯或锦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补偿收缩、防止开裂,起一定的抗拉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冲击性与防水隔热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外侧的所述水泥砂浆的一面依次设置有防水卷材、隔离层以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层设置在防水卷材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之间,能够有效的保护防水卷材不被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所损坏,同时防水卷材自身进一步提高了屋面的防水性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远离所述隔离层的一面设置有厚度相同的钢筋混凝土底板以及排水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水层能够初步对屋面上的雨水进行排放处理,钢筋混凝土底板能够隔绝水分进入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内,有效的增加了建筑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变形缝的平缝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1)一侧的第二墙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1)与所述第二墙体(2)之间断开形成垂直的具有一定间距的变形缝(3),所述变形缝(3)内设置有防水组件以及加强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变形缝(3)上下两端的上防水部(4)与下防水部(5);/n所述上防水部(4)包括上金属框架(41)、中心板(42)、中轴控制杆(43)以及多个膨胀螺栓(44),所述上金属框架(41)与所述中心板(42)通过所述中轴控制杆(43)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上金属框架(41)与所述中心板(4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通过所述多个膨胀螺栓(44)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上,所述上金属框架(41)与所述中心板(4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橡胶带(45);/n所述中轴控制杆(43)的下方设置有止水带(46),所述止水带(46)的两端分别搭接与所述第一墙体(1)与所述第二墙体(2)上,且所述止水带(46)的中部位于间隙处向下弯折形成具有排水功能的弹性弯折部;/n所述第一墙体(1)与所述第二墙体(2)的上方的最外侧设置有塑胶面层(31),下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板(32),所述加强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变形缝(3)内的多个依次连接的加强板(6),所述加强板(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墙体(1)以及所述第二墙体(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变形缝的平缝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墙体(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1)一侧的第二墙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1)与所述第二墙体(2)之间断开形成垂直的具有一定间距的变形缝(3),所述变形缝(3)内设置有防水组件以及加强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变形缝(3)上下两端的上防水部(4)与下防水部(5);
所述上防水部(4)包括上金属框架(41)、中心板(42)、中轴控制杆(43)以及多个膨胀螺栓(44),所述上金属框架(41)与所述中心板(42)通过所述中轴控制杆(43)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上金属框架(41)与所述中心板(4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通过所述多个膨胀螺栓(44)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上,所述上金属框架(41)与所述中心板(4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橡胶带(45);
所述中轴控制杆(43)的下方设置有止水带(46),所述止水带(46)的两端分别搭接与所述第一墙体(1)与所述第二墙体(2)上,且所述止水带(46)的中部位于间隙处向下弯折形成具有排水功能的弹性弯折部;
所述第一墙体(1)与所述第二墙体(2)的上方的最外侧设置有塑胶面层(31),下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板(32),所述加强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变形缝(3)内的多个依次连接的加强板(6),所述加强板(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墙体(1)以及所述第二墙体(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的平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防水部(5)包括第二弹性橡胶带(51)、多个下金属框架(52)以及塑料螺栓(53),所述第二弹性橡胶带(5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金属框架(52)固定连接,多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昆仑马纳乔豪闫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豪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