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供水用水箱,包括水箱本体;所述水箱本体下部嵌套有沉降筒,沉降筒上方为储水腔;所述沉降筒内设有内锥筒,沉降筒侧壁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与沉降筒切向连通;所述沉降筒下端连通有沉淀筒;所述内锥筒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内锥筒上端连通有竖直管,竖直管上端连通有弯折管,弯折管下端连通有螺旋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沉降筒、内锥筒和与沉降筒切向连通的进水管,使得水流进入到沉降筒内形成旋流,加速颗粒沉降,减少储水腔内杂质的沉底;通过设有竖直管、弯折管、螺旋管和出水管,使得储水腔内水流动充分,减小细菌滋生;通过设有毛刷和刮板,避免过滤网堵塞,提高污泥清理效果,避免污泥残留。
A water tank for secondary wat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供水用水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水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二次供水用水箱。
技术介绍
传统的供水设备中需要使用水箱对水进行存储,特别是高层供水,需要使用二次供水水箱,传统的二次供水水箱为简单的箱体结构,水箱内的水流动较少,箱底容易聚集污泥,容易滋生细菌,维护周期短,需要经常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供水用水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次供水用水箱,包括水箱本体;所述水箱本体下部嵌套有沉降筒,沉降筒上方为储水腔;所述沉降筒内设有内锥筒,沉降筒侧壁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与沉降筒切向连通;所述沉降筒下端连通有沉淀筒;所述内锥筒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内锥筒上端连通有竖直管,竖直管上端连通有弯折管,弯折管下端连通有螺旋管。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箱本体为柱状罐体。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降筒为下端开口的锥形筒,沉降筒与水箱本体内壁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锥筒与沉降筒顶板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水箱本体外侧,进水管与外部抽水泵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筒为上端开口且倒置的锥形筒,沉淀筒与沉降筒相对设置,沉淀筒与水箱本体底部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直管延伸至水箱本体内腔的上部,螺旋管的下端出水口的高度低于沉降筒的顶板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箱本体下部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储水腔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筒下端连通有排渣管,排渣管末端设有手动阀;所述排渣管内嵌套有螺旋下料辊,螺旋下料辊延伸至排渣管下方,螺旋下料辊下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与水箱本体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网下端抵接有毛刷,毛刷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与螺旋下料辊固定连接;所述沉淀筒内壁抵接有对称设置的刮板,刮板与沉淀筒内壁滑动连接,刮板下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沉降筒、内锥筒和与沉降筒切向连通的进水管,使得水流进入到沉降筒内形成旋流,加速颗粒沉降,减少储水腔内杂质的沉底;通过设有竖直管、弯折管、螺旋管和出水管,使得储水腔内水流动充分,减小细菌滋生;通过设有毛刷和刮板,避免过滤网堵塞,提高污泥清理效果,避免污泥残留。附图说明图1为二次供水用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二次供水用水箱中沉降筒的立体图。图中:1-水箱本体;2-沉降筒;3-沉淀筒;4-内锥筒;5-进水管;6-过滤网;7-竖直管;8-弯管;9-螺旋管;10-出水管;11-毛刷;12-转动轴;13-排渣管;14-螺旋下料辊;15-手动阀;16-联轴器;17-驱动电机;18-底座;19-刮板;20-人孔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二次供水用水箱,包括水箱本体1;所述水箱本体1为柱状罐体;所述水箱本体1下部嵌套有沉降筒2,沉降筒2为下端开口的锥形筒,沉降筒2与水箱本体1内壁固定连接,沉降筒2上方为储水腔,用来储存用水;所述沉降筒2内设有内锥筒4,内锥筒4与沉降筒2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沉降筒2侧壁连通有进水管5,进水管5与沉降筒2切向连通,进水管5延伸至水箱本体1外侧,进水管5与外部抽水泵连通,具体的,抽水泵将水通过进水管5抽入到沉降筒2内,进入锥形筒2内的水,在沉降筒2内壁与内锥筒4外壁的作用下形成旋流,可以加速水中存在的颗粒的沉降;所述沉降筒2下端连通有沉淀筒3,沉淀筒3为上端开口且倒置的锥形筒,沉淀筒3与沉降筒2相对设置,沉淀筒3与水箱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对沉降的颗粒进行收集。所述内锥筒4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6,过滤网6对水中杂质进行过滤;所述内锥筒4上端连通有竖直管7,竖直管7延伸至水箱本体1内腔的上部,竖直管7上端连通有弯折管8,弯折管8下端连通有螺旋管9,螺旋管9的下端出水口的高度低于沉降筒2的顶板高度,使得水流从内锥筒4进入后经过竖直管7和弯折管8进入到螺旋管9,在螺旋管9内形成螺旋水流,螺旋水流从螺旋管9下端出水口排出,对水箱本体1内腔底部的水进行扰动,避免水滞留在水箱本体1的底部形成死水,避免细菌滋生,延长水箱维护周期。所述水箱本体1下部连通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与储水腔连通,通过在水箱本体1下部进行放水,使得水充分流动,避免残留水。所述水箱本体1上端铰接有人孔盖20,方便维护检修。实施例2一种二次供水用水箱,包括水箱本体1;所述水箱本体1为柱状罐体;所述水箱本体1下部嵌套有沉降筒2,沉降筒2为下端开口的锥形筒,沉降筒2与水箱本体1内壁固定连接,沉降筒2上方为储水腔,用来储存用水;所述沉降筒2内设有内锥筒4,内锥筒4与沉降筒2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沉降筒2侧壁连通有进水管5,进水管5与沉降筒2切向连通,进水管5延伸至水箱本体1外侧,进水管5与外部抽水泵连通,具体的,抽水泵将水通过进水管5抽入到沉降筒2内,进入锥形筒2内的水,在沉降筒2内壁与内锥筒4外壁的作用下形成旋流,可以加速水中存在的颗粒的沉降;所述沉降筒2下端连通有沉淀筒3,沉淀筒3为上端开口且倒置的锥形筒,沉淀筒3与沉降筒2相对设置,沉淀筒3与水箱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对沉降的颗粒进行收集。所述内锥筒4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6,过滤网6对水中杂质进行过滤;所述内锥筒4上端连通有竖直管7,竖直管7延伸至水箱本体1内腔的上部,竖直管7上端连通有弯折管8,弯折管8下端连通有螺旋管9,螺旋管9的下端出水口的高度低于沉降筒2的顶板高度,使得水流从内锥筒4进入后经过竖直管7和弯折管8进入到螺旋管9,在螺旋管9内形成螺旋水流,螺旋水流从螺旋管9下端出水口排出,对水箱本体1内腔底部的水进行扰动,避免水滞留在水箱本体1的底部形成死水,避免细菌滋生,延长水箱维护周期。所述水箱本体1下部连通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与储水腔连通,通过在水箱本体1下部进行放水,使得水充分流动,避免残留水。所述水箱本体1上端铰接有人孔盖20,方便维护检修。所述沉淀筒3下端连通有排渣管13,排渣管13末端设有手动阀15,通过打开手动阀15,将沉淀的污泥从排渣管13排出,方便进行水箱底部污泥清理;所述排渣管13内嵌套有螺旋下料辊14,螺旋下料辊14延伸至排渣管13下方,螺旋下料辊14下端通过联轴器16连接有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驱动电机17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连接有底座18,底座18与水箱本体1固定连接;具体的,通过驱动电机17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供水用水箱,包括水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本体(1)下部嵌套有沉降筒(2),沉降筒(2)上方为储水腔;所述沉降筒(2)内设有内锥筒(4),沉降筒(2)侧壁连通有进水管(5),进水管(5)与沉降筒(2)切向连通;所述沉降筒(2)下端连通有沉淀筒(3);所述内锥筒(4)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6);所述内锥筒(4)上端连通有竖直管(7),竖直管(7)上端连通有弯折管(8),弯折管(8)下端连通有螺旋管(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供水用水箱,包括水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本体(1)下部嵌套有沉降筒(2),沉降筒(2)上方为储水腔;所述沉降筒(2)内设有内锥筒(4),沉降筒(2)侧壁连通有进水管(5),进水管(5)与沉降筒(2)切向连通;所述沉降筒(2)下端连通有沉淀筒(3);所述内锥筒(4)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6);所述内锥筒(4)上端连通有竖直管(7),竖直管(7)上端连通有弯折管(8),弯折管(8)下端连通有螺旋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供水用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本体(1)为柱状罐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供水用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筒(2)为下端开口的锥形筒,沉降筒(2)与水箱本体(1)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供水用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锥筒(4)与沉降筒(2)顶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供水用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5)延伸至水箱本体(1)外侧,进水管(5)与外部抽水泵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供水用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筒(3)为上端开口且倒置的锥形筒,沉淀筒(3)与沉降筒(2)相对设置,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睿,
申请(专利权)人:陈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