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其组合桩在土木工程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组合桩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起到支撑整个建筑物的作用,因此其必须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传统的抗震结构设计是依靠结构自身的强度与变形来抵抗地震保护底面建筑物,建筑物容易倒塌,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的伤害。例如专利号为CN209227629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开设一个矩形凹槽,矩形凹槽的底面内壁开设两条截面为燕尾形的第一滑槽,两条第一滑槽相互平行且前后分布,每条第一滑槽内均设有两块截面为燕尾形的第一滑块,位于同一条第一滑槽内的两块第一滑块分别位于第一滑槽的两侧,位于同一条第一滑槽内的两块第一滑块的相背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根第一弹簧的一端。该抗震组合装置虽然第一横板与底座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能够吸收震动对组合桩的影响,避免了因晃动,但是该类减震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包括底座(1)、中间抗震板(2)和装载板(3),所述底座(1)四个侧面的下端均连接有边板(4),所述边板(4)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孔(401),所述圆孔(401)中设置有锥形座(40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101),所述矩形槽(101)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横向圆柱槽(102)和若干纵向圆柱槽(103),所述横向圆柱槽(102)和纵向圆柱槽(103)中均设置有滚柱(21),所述矩形槽(101)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条形壁槽(104);/n所述中间抗震板(2)设置在矩形槽(101)的内部,且中间抗震板(2)的下表面与滚柱(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包括底座(1)、中间抗震板(2)和装载板(3),所述底座(1)四个侧面的下端均连接有边板(4),所述边板(4)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孔(401),所述圆孔(401)中设置有锥形座(40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101),所述矩形槽(101)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横向圆柱槽(102)和若干纵向圆柱槽(103),所述横向圆柱槽(102)和纵向圆柱槽(103)中均设置有滚柱(21),所述矩形槽(101)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条形壁槽(104);
所述中间抗震板(2)设置在矩形槽(101)的内部,且中间抗震板(2)的下表面与滚柱(21)相抵接,位于所述中间抗震板(2)的四个侧面上均连接有若干第一弹簧(5),所述第一弹簧(5)的端部均连接有滑块(6),所述滑块(6)滑动设置在对应的条形壁槽(104)中,所述中间抗震板(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01),所述中间抗震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内腔(201)相连通的矩形口(202);
所述装载板(3)的下端穿过矩形口(202)伸入内腔(201)中,所述装载板(3)的下表面连接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的截面大于矩形口(202),且小于空腔(201),所述限位板(7)的下表面四个棱边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转动槽(701),所述转动槽(701)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所述转动杆(8)的上表面与转动槽(701)的顶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9),所述转动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11),所述滚轮(11)与内腔(201)的底壁相抵接,所述限位板(7)上表面的四个外端部连接有若干第三弹簧(10),所述第三弹簧(10)的顶端与内腔(201)的顶壁相连接,所述装载板(3)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桩夹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桩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夹紧块(18)、第二夹紧块(19)、双向丝杠(12)和摇杆(13),所述装载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条形凹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