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18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领域。该集热器件包括透明玻璃管和位于其中的吸收管,所述吸收管表面涂有吸收太阳光涂层,所述玻璃管和吸收管之间形成真空,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玻璃管内置有聚光板,所述聚光板朝向吸收管的表面为反光面,从而形成聚光反光面,所述吸收管安置在所述聚光反光面的聚光带上。由于合理在玻璃管内设置反光板,巧妙将玻璃管与反光板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以较为简单的结构,提高了系统的聚光比,降低了槽式聚光器的加工精度要求,安全、可靠,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件,尤其是一种聚焦式直通太 阳能集热管,属于太阳能热利用
技术背景据申请人了解,目前国内直通式太阳能真空集热管一般采用金属 管上覆盖太阳能吸收涂层制成,金属管外套玻璃管,玻璃管与金属管 间抽真空,两者之间采用可伐合金封接。为了补偿升温后玻璃管小于 金属管的膨胀量,常在玻璃管上安装膨胀节。检索发现,专利号为ZL200620075347. 3、申请日为2006年7月 25日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外膨胀槽式太阳能真空集热管,主要由 膨胀节、可伐合金、玻璃管、真空层、金属管、吸收太阳光涂层、固 定支座、防护罩、法兰等构成,封接方式采用熔封结构,适用于槽式 太阳能热发电。但这种管子对于聚光器的精度要求很高,玻璃管与反 光板相互分离,其接收的太阳能能量密度与不聚光的太阳能能量密度 的比值即为槽式聚光器的聚光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 种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从而以简单合理的结构,降低槽式聚光 器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系统的聚光比。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包括 透明玻璃管和位于其中的吸收管,所述吸收管表面涂有吸收太阳光涂 层,所述玻璃管和吸收管管内置有聚光板,所述聚光板朝向吸收管的表面为反光面,从而形成 聚光反光面,所述吸收管安置在所述聚光反光面的聚光带上。工作时,太阳光线照射在聚焦式直通真空集热管上,透过玻璃管 与金属吸收管间的真空,照射到反聚光光面上,经反光面反射后照射 到吸收管表面的太阳光吸收涂层,太阳光吸收涂层吸收后加热吸收管 内工质,实现所需的能量转换与输出。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合理在玻璃管内设置反光板,巧妙将 玻璃管与反光板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以较为简单的结构,提高了系 统的聚光比,降低了槽式聚光器的加工精度要求,安全、可靠,成本 较低,易于推广,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困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中的l是膨胀节、2是过渡材料、3是玻璃管、4是真空、5是 吸收管、6是吸收太阳光涂层、7是防护罩、8是聚光板、9是吸气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为一种聚焦式直通真空集热管,如图l和图2所示,透 明玻璃管3内安置截面为曲线的聚光板8,其朝向金属吸收管5的表 面抛光,形成聚光反光面。由截面看,两侧的聚光反光面左右对称, 在接近吸收管底处形成相交峰线的复合抛物线,吸收管5安置在聚光 反光面的聚光带上,玻璃管3与吸收管5之间形成真空4,并放置吸气剂9,以保持管内一定的真空度,吸收管5表面涂有吸收太阳光涂 层6,吸收管5和玻璃管3间采用膨胀节1过渡连接,以补偿升温后 玻璃管3与吸收管5之间的膨胀量差,在吸收管5与玻璃管3封接处 外加防护罩7以防止太阳光线直接照射接口 。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如图3所示,特点是玻璃管 3内聚光板的底部制成W型曲折部位,聚光反光面的截面曲线为含有 W型曲折的复合抛物线,这样聚光效果更好。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如图4所示,特点是玻璃管 3内聚光板为连续的抛物面,即聚光反光面的截面曲线为连续抛物线, 这样聚光板制造工艺性更好。除上迷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 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 围。权利要求1、一种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包括透明玻璃管和位于其中的吸收管,所述吸收管表面涂有吸收太阳光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管内置有聚光板,所述聚光板朝向吸收管的表面为反光面,从而形成聚光反光面,所述吸收管安置在所述聚光反光面的聚光带上。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光板制有截面为曲线的聚光反光面。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反光面截面为左右对称的复合抛物线,在接近吸收管底处形 成相交峰线。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光反光面的截面曲线为含有W型曲折的复合抛物线。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光反光面的截面曲线为连续抛物线。6、 根据权利要求3、 4或5所述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其特 征在于所述吸收管安置在聚光反光面的聚光带上。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管和玻璃管间采用膨胀节过渡连接。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管与吸收管之间放置吸气剂。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管与玻璃管封接处外加防护罩。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属于太阳能热利用
该集热器件包括透明玻璃管和位于其中的吸收管,所述吸收管表面涂有吸收太阳光涂层,所述玻璃管和吸收管之间形成真空,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玻璃管内置有聚光板,所述聚光板朝向吸收管的表面为反光面,从而形成聚光反光面,所述吸收管安置在所述聚光反光面的聚光带上。由于合理在玻璃管内设置反光板,巧妙将玻璃管与反光板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以较为简单的结构,提高了系统的聚光比,降低了槽式聚光器的加工精度要求,安全、可靠,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文档编号F24J2/46GK201173620SQ200820032619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2日专利技术者张耀明, 军 王 申请人:东南大学;王 军;张耀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焦式直通太阳能集热管,包括透明玻璃管和位于其中的吸收管,所述吸收管表面涂有吸收太阳光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管内置有聚光板,所述聚光板朝向吸收管的表面为反光面,从而形成聚光反光面,所述吸收管安置在所述聚光反光面的聚光带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张耀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王军张耀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