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防锈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405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性防锈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防锈技术领域,一种水性防锈液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聚乙烯醇溶液、有机酸、有机胺、乳化剂、缓蚀剂、消泡剂、硅胶、石蜡等组分,一种水性防锈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配比准备各组分原料,利用混料设备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性防锈液中添加了石蜡,可以在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时,吸收热量,避免气相防锈剂挥发过快,延长了气相防锈剂的使用寿命,还添加了干燥剂硅胶,可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减小空气中的水分对需要保护产品的腐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性防锈液配方简单,添加剂种类少且无毒环保,制备工艺简单、耗时短,具有优异的防锈性、清洗性和经济性。

A kind of water-based antirust fluid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防锈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防锈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性防锈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防锈剂是指金属制品在流运过程(生产、储运)中采用的暂时性的抗腐蚀剂。金属防锈剂主要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与环境中的空气、水份等隔离,辅以一些金属膜剂化剂,以减弱金属活性、减缓金属氧化、锈蚀的速度,通过选用不同的成膜剂和分散剂达到防锈和保护金属的效果。水性金属防锈液是一种水基防锈溶液,可有效的保护钢、铁等材料,防止生锈。过去使用的金属水基防锈液大多数都含有亚硝酸钠,亚硝酸盐型水基防锈液具有价廉、效果良好及使用方便、易去除等明显优点,故被广泛使用,但亚硝酸盐能转化成致癌物而使其使用和排放受到严格限制。防锈油防锈性虽好,但成本高,而且给钢铁制品后期处理带来困难。而传统的水性金属防锈液防锈持效性短、粘附性不佳、防锈效果无法进一步提高的缺点,给实际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这也是目前在水性金属防锈液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性防锈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n聚乙烯醇溶液70-90份、壳聚糖酶解液30-40份、有机酸6-10份、有机胺6-10份、乳化剂1-10份、缓蚀剂1-5份、消泡剂0.5-1份、硅胶20-30份、石蜡20-4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防锈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
聚乙烯醇溶液70-90份、壳聚糖酶解液30-40份、有机酸6-10份、有机胺6-10份、乳化剂1-10份、缓蚀剂1-5份、消泡剂0.5-1份、硅胶20-30份、石蜡20-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防锈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溶液为聚乙烯醇和水按质量比为1:10-12混合配制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防锈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为亚麻酸、亚油酸、苹果酸或柠檬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有机胺为三乙醇胺、二乙醇胺、3-丙醇胺、二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或苯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防锈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酰胺中的一种,所述缓蚀剂为苯并三氮唑、噻二唑衍生物、胺混合物、三元羧酸衍生物中的一种,所述消泡剂为聚醚类消泡剂或乳化硅油中的一种。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水性防锈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配比准备各组分原料;
S2、将聚乙烯醇溶液和壳聚糖酶解液置入混料设备中搅拌混料15-25min,得混合物A;
S3、依次加入有机酸、有机胺、乳化剂、缓蚀剂、消泡剂,继续搅拌40-60min,得混合物B;
S4、加入硅胶和石蜡,升温至80-90℃,搅拌40-60min,混合充分,即得水性防锈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性防锈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设备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为凹槽状且机体(1)上侧设有开口,所述机体(1)的上侧水平设有滑动导轨(2),所述机体(1)内部设有混料筒(3),所述滑动导轨(2)的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滚轮(4)和右滚轮(5),所述左滚轮(4)上安装有左悬挂杆(9),所述右滚轮(5)上安装有右悬挂杆(10),所述混料筒(3)的左侧壁顶端焊接有左支架(7),所述混料筒(3)的右侧壁顶端焊接有右支架(8),所述左悬挂杆(9)的底端通过左销轴(18)安装在左支架(7)上,所述右悬挂杆(10)的底端通过右销轴(19)安装在右支架(8)上,所述滑动导轨(2)的内部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挂架(111)和右挂架(112),所述左拉簧(11)的右端通过挂环(113)连接在左滚轮(4)上,所述左拉簧(11)的左端连接在左挂架(111)上,所述右拉簧(12)的左端通过挂环(113)连接在右滚轮(5)上,所述右拉簧(12)的右端连接在右挂架(112)上,所述左拉柱(13)固定连接在左滚轮(4)上,所述右拉柱(14)固定连接在右滚轮(5)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得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永余防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