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051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业锅炉的水蒸气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水分离器,包括筒体、下封头、上封头、进气管、固定在进气管上端的垫板、固定在垫板上的喷管、设置在喷管内的第一螺旋叶片、以及设置在喷管上侧的筒状滤网,第一螺旋叶片包括中心板和绕中心板的边缘设置的多个叶片,中心板的中心轴线与喷管的中心轴线重合;进气管的上端与中心板之间具有间隙;筒状滤网的位于筒体的内部,且筒状滤网的直径大于喷管的直径;垫板上具有多个漏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一次喷射的蒸汽流螺旋后二次喷射到筒状滤网上进行二次分离,分离后的蒸汽干度可提升到99.5%,大大提高蒸汽品质,饱和水100%回收利用,提高了锅炉效率,响应国家节能减排降耗的要求。

A kind of steam water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水分离器
本技术属于工业锅炉的水蒸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汽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直流式锅炉出口蒸汽的干度一般比较低,造成热量和水资源浪费,无法满足食品、医疗等行业对蒸汽干度高品质的要求。为提高注汽质量需要经过汽水分离器提高蒸汽的干度。现有的汽水分离器包括水下孔板式、缝隙挡板式、管孔式和孔板式等便于制造的粗分离器,还包括波形板式和旋风子式的细分离器,往往需要粗分离器和细分离器的组合才能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水分离器分离效果差的缺陷,提供一种分离后蒸汽干度高、饱和水百分百回收的汽水分离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盖合在筒体下端的下封头、盖合在筒体上端的上封头、贯穿下封头置于筒体内的进气管、固定在进气管上端的垫板、固定在垫板上的喷管、设置在喷管内的第一螺旋叶片、以及设置在喷管上侧的筒状滤网,第一螺旋叶片包括其中部的中心板和绕中心板的边缘设置的多个叶片,中心板的中心轴线与喷管的中心轴线重合;进气管的上端与中心板之间具有间隙;筒状滤网的位于筒体的内部,且筒状滤网的直径大于喷管的直径;垫板上具有多个漏水孔。进一步地,筒状滤网通过加强筋焊接在筒体的内壁上。进一步地,筒状滤网为具有多个孔的奥氏体不锈钢板。进一步地,第一螺旋叶片材质为奥氏体不锈钢,叶片的螺旋角度α=20°。进一步地,第一螺旋叶片为八片。进一步地,筒状滤网内部还固定有第二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的中心轴线与筒状滤网的中心轴线重合。进一步地,下封头上具有出水口。更进一步地,上封头上具有蒸汽出口。本技术的一种汽水分离器的有益效果是:1、锅炉产生的受压汽水混合物在压力作用下形成高速蒸汽流从进气管的上端喷出,打在第一螺旋叶片的中心板上后向周围扩散,并经第一螺旋叶片形成螺旋蒸汽流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一部分蒸汽打在喷管上,一部分饱和水会随喷管的内壁流下,并通过垫板上的漏水孔流下;螺旋蒸汽流从喷管的上端再次螺旋喷打到筒状滤网上,进一步对蒸汽流进行过滤,形成干蒸汽和饱和水,饱和水在重力作用下流至筒体内壁的下部,经出水口排出,而干蒸汽则通过上封头上的蒸汽出口排出。通过对一次喷射的蒸汽流螺旋后二次喷射到筒状滤网上进行二次分离,分离后的蒸汽干度可提升到99.5%,大大提高蒸汽品质,饱和水100%回收利用,提高了锅炉效率,响应国家节能减排降耗的要求。2、在筒状滤网内设置第二螺旋叶片,使蒸汽流在上升的过程中进一步进行分离,更进一步提升蒸汽的干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螺旋叶片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螺旋叶片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图。图中:1、筒体,2、下封头,3、上封头,4、进气管,5、垫板,6、喷管,7、筒状滤网,8、第一螺旋叶片,81、中心板,82、叶片,9、第二螺旋叶片,10、出水口,11、蒸汽出口。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的本技术的一种汽水分离器的具体实施例1,包括筒体1、盖合在筒体1下端的下封头2、盖合在筒体1上端的上封头3、贯穿下封头2置于筒体1内的进气管4、固定在进气管4上端的垫板5、固定在垫板5上的喷管6、设置在喷管6内的第一螺旋叶片8、以及设置在喷管6上侧的筒状滤网7,第一螺旋叶片8包括其中部的中心板81和绕中心板81的边缘设置的多个叶片82,中心板81的中心轴线与喷管6的中心轴线重合;进气管4的上端与中心板81之间具有间隙;筒状滤网7的位于筒体1的内部,且筒状滤网7的直径大于喷管6的直径;垫板5上具有多个漏水孔;筒状滤网7通过加强筋焊接在筒体1的内壁上。筒状滤网7为具有多个孔的奥氏体不锈钢板。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螺旋叶片8可采用类似风扇叶片82的结构,第一螺旋叶片8材质为奥氏体不锈钢,叶片82的螺旋角度α=20°,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叶片8为八片,下封头2上具有出水口10,上封头3上具有蒸汽出口11。本实施例中喷管6与垫板5焊接,第一螺旋叶片8的外边缘与喷管6的内壁焊接在一起,进气管4的上端与垫板5焊接。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直流锅炉锅炉产生的受压汽水混合物在压力作用下形成高速蒸汽流从进气管4的上端喷出,打在第一螺旋叶片8的中心板81上后向周围扩散,并经第一螺旋叶片8形成螺旋蒸汽流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一部分蒸汽打在喷管6上,一部分饱和水会随喷管6的内壁流下,并通过垫板5上的漏水孔流下;螺旋蒸汽流从喷管6的上端再次螺旋喷打到筒状滤网7上,进一步对蒸汽流进行过滤,形成干蒸汽和饱和水,饱和水在重力作用下流至筒体1内壁的下部,经出水口10排出,而干蒸汽则通过上封头3上的蒸汽出口11排出。通过对一次喷射的蒸汽流螺旋后二次喷射到筒状滤网7上进行二次分离,分离后的蒸汽干度可提升到99.5%,大大提高蒸汽品质,饱和水100%回收利用,提高了锅炉效率,响应国家节能减排降耗的要求。实施例2参见图4,现对于实施例1,筒状滤网7内部还固定有第二螺旋叶片9,第二螺旋叶片9的中心轴线与筒状滤网7的中心轴线重合。在筒状滤网7内设置第二螺旋叶片9,使蒸汽流在上升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螺旋蒸汽流再次打在筒状滤网7上,更进一步提升蒸汽的干度。本技术结构简单,各零件经过压制、焊接等工序加工成一体,无故障,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饱和水充分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由本技术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盖合在所述筒体(1)下端的下封头(2)、盖合在所述筒体(1)上端的上封头(3)、贯穿所述下封头(2)置于所述筒体(1)内的进气管(4)、固定在所述进气管(4)上端的垫板(5)、固定在所述垫板(5)上的喷管(6)、设置在所述喷管(6)内的第一螺旋叶片(8)、以及设置在所述喷管(6)上侧的筒状滤网(7),所述第一螺旋叶片(8)包括其中部的中心板(81)和绕所述中心板(81)的边缘设置的多个叶片(82),所述中心板(8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喷管(6)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进气管(4)的上端与所述中心板(8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筒状滤网(7)的位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且所述筒状滤网(7)的直径大于所述喷管(6)的直径;所述垫板(5)上具有多个漏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盖合在所述筒体(1)下端的下封头(2)、盖合在所述筒体(1)上端的上封头(3)、贯穿所述下封头(2)置于所述筒体(1)内的进气管(4)、固定在所述进气管(4)上端的垫板(5)、固定在所述垫板(5)上的喷管(6)、设置在所述喷管(6)内的第一螺旋叶片(8)、以及设置在所述喷管(6)上侧的筒状滤网(7),所述第一螺旋叶片(8)包括其中部的中心板(81)和绕所述中心板(81)的边缘设置的多个叶片(82),所述中心板(8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喷管(6)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进气管(4)的上端与所述中心板(8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筒状滤网(7)的位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且所述筒状滤网(7)的直径大于所述喷管(6)的直径;所述垫板(5)上具有多个漏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滤网(7)通过加强筋焊接在所述筒体(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定军王洪海戴冬华陈光秋杨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九江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