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遥控模型车全热熔轮胎胎面胶配方,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计:生胶100重量份、炭黑10‑150重量份、芳烃油90‑110重量份、树脂40‑60重量份、硬脂酸1‑5重量份、氧化锌3‑20重量份、抗臭氧防老剂1‑5重量份、防护蜡1‑5重量份、硫磺0.1‑3重量份、促进剂0.1‑3重量份。通过将硫含量减低、胶料含胶率减低、芳烃油与石油树脂适当的配比,从而达到改善遥控模型车轮胎的热熔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根据上述配方生产的轮胎,以及装配上述轮胎的遥控模型车。
Formula of tread compound, tire and remote control model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遥控模型车全热熔轮胎胎面胶配方、轮胎和遥控模型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轮胎与其制备应用
,具体为一种遥控模型车竞速专用全热熔轮胎胎面橡胶组合物。
技术介绍
现今一般或重型摩托车装配的热熔轮胎,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促使轮胎产生热熔的状态是本身车体的总重(正向力)以及轮胎与路面在行驶反方向产生作用力(剪切力)协同作用下形成。当轮胎的正向力与剪切力两者同时施予接地面(摩擦系数)作用下会形成摩擦力,而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摩擦力对轮胎做功(形成能量),摩擦力对轮胎产生的能量会传递(高到低),其中部分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造成损失,而部分的损失以热能的形式产生,导致轮胎本身温度的上升,当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轮胎的升温积聚达到一定温度时(达到胎面胶的软化点温度),轮胎表面外观会转变为软黏的状态,为车手俗称达到工作温度的热熔现象。当轮胎处于热熔状态中,轮胎的表面会产生高附着力以及高的滞后性,对于轮胎与地面的接触有良好的贴合性,有效提升轮胎的抓地性能,给予操控者拥有优越)的操控感。遥控模型车外观是一般或重型摩托车等比例缩小,一般为十分之一、八分之一、五分之一等的体积,模型车内部采用的材料也较轻化。遥控模型车因本身总重极轻,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普通热熔轮胎所能产生的热累积是有限的,无法达到胎面胶的软化点温度所需要的热量,导致轮胎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表面无法产生热熔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遥控模型车竞速专用全热熔轮胎胎面胶配方,使装配在遥控模型车上的轮胎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足以达到热熔状态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遥控模型车全热熔轮胎胎面胶配方,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计:生胶100重量份、炭黑10-150重量份、芳烃油90-110重量份、树脂40-60重量份、硬脂酸1-5重量份、氧化锌3-20重量份、抗臭氧防老剂1-5重量份、防护蜡1-5重量份、硫磺0.1-3重量份、促进剂0.1-3重量份。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生胶为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合成橡胶为丁苯橡胶或异戊橡胶或丁基橡胶或顺丁橡胶或硅橡胶。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炭黑的比表面积为20-160m2/g,DBP的吸收值为20-140cm3/100g。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炭黑为N110、N121、N134、N220、N231、N234、N242、N293、N299、N315、N326、N330、N332、N339、N343、N347、N351、N358、N375、N539、N550、N582、N630、N642、N650、N660、N683、N754、N762、N765、N770、N774、N787、N907、N908、N990、N991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遥控模型车全热熔轮胎,该轮胎的总质量份数在340以上,含胶率在29%以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轮胎,其采用如上所述的配方制作而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遥控模型车,装配了如上所述的轮胎。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遥控模型车全热熔轮胎胎面胶配方,对于材料生胶种类、炭黑种类、树脂种类进行优选,配方上的调整将硫含量减低、胶料含胶率减低、芳烃油与石油树脂适当的配比,从而达到改善遥控模型车轮胎的热熔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轮胎在行驶过程中的热累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1.轮胎表面与地面产生的热;在车身总重与路面的摩擦系数固定前提下,摩擦力增加需要提升胶料的滞后力与附着力。2.轮胎内部胶料之间产生的热;轮胎在过弯时的滑移与侧倾角会使胎面胶之间产生剪切摩擦而产生热,胶料之间的摩擦生热性差异,与炭黑的结构度有正相关。因此,降低热熔胎面胶的软化点温度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降低胶料的交联密度;2.选用低软化点温度增塑剂;3.降低胶料的含胶率;因此,透过材料生胶、炭黑、树脂种类优选,以及配方中硫含量的比例、胶料含胶率大小、芳烃油与石油树脂的配比等条件,就可以改善遥控模型车轮胎的热熔效果。本实施例中按照上述思路设计了一种遥控模型车全热熔轮胎胎面胶配方,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计:生胶100重量份、炭黑10-150重量份、芳烃油90-110重量份、树脂40-60重量份、硬脂酸1-5重量份、氧化锌3-20重量份、抗臭氧防老剂1-5重量份、防护蜡1-5重量份、硫磺0.1-3重量份、促进剂0.1-3重量份。上述一种遥控模型车竞速专用全热熔轮胎胎面胶中,生胶优选用溶聚丁苯橡胶。生胶可包含其他各种合成橡胶或天然胶,其中合成橡胶可包含丁苯橡胶(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乳聚丁苯橡胶或溶聚丁苯橡胶);异戊橡胶(顺-1,4-聚戊二烯、其它合成异戊二烯、天然胶);丁基橡胶(一般丁基橡胶、氯化丁基橡胶、溴化丁基橡胶与羧化丁基橡胶);顺丁橡胶;硅橡胶。炭黑可为N110、N121、N134、N220、N231、N234、N242、N293、N299、N315、N326、N330、N332、N339、N343、N347、N351、N358、N375、N539、N550、N582、N630、N642、N650、N660、N683、N754、N762、N765、N770、N774、N787、N907、N908、N990、N991中的一种。其比表面积为20-160m2/g,DBP的吸收值为20-140cm3/100g。根据上述配方制作的轮胎,其质量份数在340份以上,含胶率:29%以下。下文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其热熔效果进行验证。实施范例:表1.实施范例配方表SampleX为一般的热熔胎配方(硬度:60±3)SampleS1、S2、S3为高树脂、高芳烃油、含胶率低的配方(硬度:30±3)SampleS4为高树脂、含胶率高的配方(硬度:30±3)SampleS5为高树脂、含胶率低的配方(硬度:30±3)SampleS6为高芳烃油、含胶率低的配方(硬度:30±3)。下文对上述7中配方制备的轮胎进行实车测试,测试条件为:环境温度:28-32度/晴天、赛道温度:26-35度、测试车辆/动力:遥控模型车/无刷动力马达、地形:平面柏油路、总长:200m/圈、行驶时间:30min。通过30min测试后,各个轮胎的表面外观情况可以看出,SampleS1、S2、S3实车测试均有热熔效果;其中S2试验配方在行驶过程中非常明显的产生热熔效果,而其余现行配方X、S4试验配方、S5试验配方、S6试验配方则无明显产生热熔效果。使用上述配方生产轮胎时,包括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密炼机,条件为起始温度20-120℃,转速为30-80转/分钟,压力为0.2-0.8MPa。投料顺序为:第一动作,投入生胶混炼10-60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遥控模型车全热熔轮胎胎面胶配方,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计:生胶100重量份、炭黑10-150重量份、芳烃油90-110重量份、树脂40-60重量份、硬脂酸1-5重量份、氧化锌3-20重量份、抗臭氧防老剂1-5重量份、防护蜡1-5重量份、硫磺0.1-3重量份、促进剂0.1-3重量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遥控模型车全热熔轮胎胎面胶配方,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计:生胶100重量份、炭黑10-150重量份、芳烃油90-110重量份、树脂40-60重量份、硬脂酸1-5重量份、氧化锌3-20重量份、抗臭氧防老剂1-5重量份、防护蜡1-5重量份、硫磺0.1-3重量份、促进剂0.1-3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遥控模型车全热熔轮胎胎面胶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胶为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遥控模型车全热熔轮胎胎面胶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橡胶为丁苯橡胶或异戊橡胶或丁基橡胶或顺丁橡胶或硅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遥控模型车全热熔轮胎胎面胶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炭黑的比表面积为20-160m2/g,DBP的吸收值为20-140cm3/100g。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