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单文栋专利>正文

无煤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393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不消耗燃料、不消耗淡水。为建筑物采暖供热、供冷系统。主要由采水井、回灌井、水泵、风机、换热管及送风道组成。以地下水为传热介质、以地下深处含水地层为蓄热体,在夏天为建筑物制冷并蓄存热量、于冬天为建筑物提供暖风。(*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建筑物配套的采暖供热系统,尤其涉及不消耗燃料为建筑物提供热量的采暖供热系统。公知技术的建筑物采暖供热系统,其主要设备蒸汽锅炉,钢材用量多,附属设施设备多,制造难度大,随时消耗大量燃料、淡水、污染环境,并且在高温高压下运行,任何失误都会带来重大事故,锅炉运行过程中,附助工时长,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都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新颖,工作可靠,不耗水耗煤,不污染环境、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很低、并且足以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新设计,公开了一种以地下水为传热介质,以深层含水地层为蓄热体的无煤供热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地在建筑物附近一块有一定大小圆形地块上,至少钻五眼井(周围四眼采水井,中心一眼回灌井),采水井和回灌井之间,以换热管联结,回灌井上部的风机,抽取来自换热管中被加热过的空气,然后送进建筑物内。本系统夏天开始启用。在夏天,空气温度开始升高时,即可启动本系统,潜水泵抽取水井中温度较低的水(一般在12℃左右)送入换热管中,在冷却空气的同时加热自身,使自身温度达到20~22℃,再进入回灌井中,慢慢通过透水层时,将自身携带的热量释放出来,加热地层,然后再回到采水井中,再次进行抽送循环,这部分地层深处的圆形地块,温度可以达到18~20℃。又由于地层和水的比热值较大,因此储存了大量热量,如果这一圆型地块直径为100米,采水井和回灌井深150米,其蓄热量相当于1000吨煤的热量,为冬季采暖提供了稳定的热源。冬季采暖的过程和夏季制冷过程一样,水的流向和空气的流向也无任何改变,只是有作用有所不同,前者是使夏天炎热的空气变凉爽,后者是使冬季寒冷的空气变得温暖。当冬季室外温度在10℃以下时,本系统可使室内温度达到15~18℃。这种方法储存在地下的热量由于传导和地下水的流动会有所损失,但因土层和水均为不良导体,在平原地区地下水流动速度每昼夜只有几公分,所以热损失量很少,如果相邻地块都用这种方法储存热量,上述损失就几乎不存在了。附图是符合本专利技术主题思想的示意图。 现参照附图说明如下(1)为建筑物;(2)为和夹层山墙内的通风道连接的送风道;(3)进气窗。(4)、(5)为电机和风机;(6)为换热管内层为送水螺旋管,其空间为通风道;(7)、(8)为潜水泵和送水管;(9)、(10)分别为回灌井和采水井;(11)为设在走廊顶部的夹层风道;(12)为设在每个房间的出风口。本供热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如下先启动潜水泵(7),再启动电机(4)和风机(5),潜水泵将采水井(10)中抽取较低温度的地下水,经由送水管(8)进入换热管(6)中,风机(5)经由进气窗(3)抽取的热空气也同时进入换热管(6)内,在这有足够长度螺旋管内,完成热交换,然后,被加热的水进入回灌井;被冷却的空气经送风道(2)进入建筑物(1)内,再由夹层风道(11)进入设在每个房间的进气口(12),然后扩散到整个房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不耗燃料、不耗淡水、不污染环境、建造成本低、附助设备少、附助工作少、运行简便、启动迅速,兼有供热和制冷功能,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都较低,在低压状态下运行,安全稳妥,无重大事故。权利要求1.一种以地下水为传热介质,以地下深处含水地层为蓄热体的供热系统,主要由采水井,回灌井,水泵,风机,换热管,送风道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供热系统用水泵抽取地下水,用换热管和风机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热交换使用后的地下水再由回灌井灌入地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供热系统在冬天作为供热系统,夏天作为制冷系统。全文摘要一种不消耗燃料、不消耗淡水。为建筑物采暖供热、供冷系统。主要由采水井、回灌井、水泵、风机、换热管及送风道组成。以地下水为传热介质、以地下深处含水地层为蓄热体,在夏天为建筑物制冷并蓄存热量、于冬天为建筑物提供暖风。文档编号F24J3/08GK1042003SQ8810966公开日1990年5月9日 申请日期1988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1988年10月11日专利技术者吴连才 申请人:吴连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地下水为传热介质,以地下深处含水地层为蓄热体的供热系统,主要由采水井,回灌井,水泵,风机,换热管,送风道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供热系统用水泵抽取地下水,用换热管和风机进行热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连才
申请(专利权)人:单文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