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叶式井下掺稀混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尤其指稠油或超稠油掺稀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旋叶式井下掺稀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稠油、超稠油在举升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下降,轻质组分的析出,原油粘度逐渐增大,造成原油举升困难,甚至堵塞井筒。环空掺稀或降粘剂技术为超稠油、稠油掺稀举升开采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往往由于稠油与稀油或降粘剂混合不均匀,从而对设备造成影响或浪费稀油,增加了生产成本。井下混配工艺技术,能够使稠油与稀油或降粘剂充分混合,增强混合油在井筒内的流动性,对于提高稀油或降粘剂利用率、节约稀油或降粘剂用量、弥补稀油缺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稠油、超稠油生产过程中。稠油井下掺稀混合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稠油与稀油的混合效果,但由于研究还处于产品的初步试验阶段,性能及实用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现有技术对此方面的研究主要在在混合器的应用方面,而缺乏有关稠油掺稀井下混合器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叶式井下掺稀混合装置,应用该装置可以节约稀油用量,提高稀油利用率,且有效的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叶式井下掺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旋叶叶轮(2)、两个扶正圈(3)、中心轴(4)及潜油电泵,其中:/n所述扶正圈(3)设置于所述外筒(1)的两端;/n所述中心轴(4)设置于所述外筒(1)的内部,且设置在扶正圈(3)上;/n所述旋叶叶轮(2)设置在中心轴(4)上,所述旋叶叶轮(2)可在中心轴(4)上沿轴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叶式井下掺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旋叶叶轮(2)、两个扶正圈(3)、中心轴(4)及潜油电泵,其中:
所述扶正圈(3)设置于所述外筒(1)的两端;
所述中心轴(4)设置于所述外筒(1)的内部,且设置在扶正圈(3)上;
所述旋叶叶轮(2)设置在中心轴(4)上,所述旋叶叶轮(2)可在中心轴(4)上沿轴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叶式井下掺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潜油电机,与所述潜油电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叶式井下掺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叶叶轮(2)通过轴承设置在中心轴(4)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叶式井下掺稀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圈(5),设置在所述旋叶叶轮(2)两端处所对应的中心轴(4)上。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凯,王鑫,林建,吕冬梅,贾金红,张大伟,阎飞,曹浩,李晨鹏,周根荣,毕明瀚,曾双红,杨连行,安志杰,李俊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