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排水监控分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79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排水监控分站,包括分站本体、第一螺纹柱、安装框架、固定孔、固定板、安装槽、第一螺母、第一通孔、第二螺母、减震垫、减震弹簧、第二通孔、限位板、导向柱、连接板和第二螺纹柱。通过固定板表面上的固定孔将固定板固定在被安装物体上,再调节安装框架在第一螺纹柱与第二螺纹柱的位置上来调节分站本体四个拐角处的高度,通过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来进行固定,使用时较为简单;在导向柱将分站本体与连接板进行活动连接,通过导向柱表面上套接的减震弹簧以及安装槽内部的减震垫双重作用下,使得分站本体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吸收,对其底部的安装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A mine drainage monitoring sub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排水监控分站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监控分站,具体是一种矿用排水监控分站,属于矿用排水

技术介绍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排水监控分站适用于煤矿井下有瓦斯和煤尘爆炸的危险场所,内置西门子PC作为核心模块,用作煤矿井下排水系统监测与控制;分站具有短路、过载、漏电等多种保护功能,同时具备开关量、模拟量、视频信号的采集与输出功能,分站内置本安型千兆网络交换机,可用于组建井下光纤以太环网,实现数据的交换功能;分站对井下各排水点实行自动控制及运行参数自动检测、远程控制,动态就地显示,并将数据信息传送到地面生产调度中心和生产设备控制中心,进行实时监测监控及报警显示,故障历史查询和报表打印。在现有技术中,矿用排水监控分站的安装结构较为简单,在安装的过程中无法根据安装物体表面的平整度来进行调节,安装方式较为死板,会降低矿用排水监控分站设备的稳定性,且该设备运转时会产生震动,长期工作时会导致安装结构松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矿用排水监控分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矿用排水监控分站。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矿用排水监控分站,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分站本体、安装框架、连接板、减震结构和调节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第二通孔、限位板和导向柱,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连接板上表面,所述导向柱贯穿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导向柱顶端与所述分站本体底端固接,所述导向柱底端与所述限位板固接,且所述导向柱的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螺纹柱、固定板、第一通孔和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所述安装框架上表面,所述第一螺纹柱与所述第二螺纹柱分别贯穿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螺纹柱与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底端均与所述固定板上表面固接;所述安装框架顶端设有第一螺母,所述安装框架底端设有第二螺母,且所述第一螺纹柱和所述第二螺纹柱表面均套接有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优选的,所述安装框架为L型结构,其顶端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固接有减震垫,且所述分站本体底端与所述安装槽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为矩形结构,且其上表面开有固定孔。优选的,所述安装框架的数目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分站本体底端。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数目为三个,且等距离分布两个所述安装框架之间。优选的,一个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螺纹柱与一个所述第二螺纹柱,且所述第一螺纹柱与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尺寸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固定板、第一螺纹柱与第二螺纹柱的配合使用下,使得通过固定板表面上的固定孔将固定板固定在被安装物体上,再调节安装框架在第一螺纹柱与第二螺纹柱的位置上来调节分站本体四个拐角处的高度,通过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来进行固定,使用时较为简单;2、本技术通过导向柱将分站本体与连接板进行活动连接,在导向柱表面上套接的减震弹簧以及安装槽内部的减震垫双重作用下,使得分站本体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能够得到有效的得到缓解、吸收,对其底部的安装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调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减震结构示意图。图中:1、分站本体,2、第一螺纹柱,3、安装框架,4固定孔,5、固定板,6、安装槽,7、第一螺母,8、第一通孔,9、第二螺母,10、减震垫,11、减震弹簧,12、第二通孔,13、限位板,14、导向柱,15、连接板,16、第二螺纹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矿用排水监控分站,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分站本体1、安装框架3、连接板15、减震结构和调节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第二通孔12、限位板13和导向柱14,所述第二通孔12开设在所述连接板15上表面,所述导向柱14贯穿所述第二通孔12,所述导向柱14顶端与所述分站本体1底端固接,所述导向柱14底端与所述限位板13固接,且所述导向柱14的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11;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螺纹柱2、固定板5、第一通孔8和第二螺纹柱16,所述第一通孔8开设在所述安装框架3上表面,所述第一螺纹柱2与所述第二螺纹柱16分别贯穿一个所述第一通孔8,且所述第一螺纹柱2与所述第二螺纹柱16的底端均与所述固定板5上表面固接;所述安装框架3顶端设有第一螺母7,所述安装框架3底端设有第二螺母9,且所述第一螺纹柱2和所述第二螺纹柱16表面均套接有所述第一螺母7和所述第二螺母9。所述安装框架3为L型结构,其顶端开有安装槽6,所述安装槽6内部固接有减震垫10,且所述分站本体1底端与所述安装槽6卡合连接,便于将所述分站本体1与所述安装框架3进行连接;所述固定板5为矩形结构,且其上表面开有固定孔4,便于通过所述固定孔4将所述固定板5固定在被固定物体上;所述安装框架3的数目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分站本体1底端,所述安装框架3起到了支撑作用;所述连接板15的数目为三个,且等距离分布两个所述安装框架3之间,便于将安装框架3与所述连接板15进行连接;一个所述固定板5的上表面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螺纹柱2与一个所述第二螺纹柱16,且所述第一螺纹柱2与所述第二螺纹柱16的尺寸相同,增强了本装置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通过固定孔4将固定板5固定在被安装物体上,再调节安装框架3在第一螺纹柱2与第二螺纹柱16上的位置,通过转动第一螺母7与第二螺母9将安装框架3与第一螺纹柱2、第二螺纹柱16进行固定,以此来调节分站本体1四个拐角处的高度,可根据被安装物体表面的平整度进行调节;然后由于导向柱14将分站本体1与连接板15进行活动连接,在导向柱14表面上套接的减震弹簧11以及安装槽6内部减震垫10的双重作用下,使得分站本体1在工作时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排水监控分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分站本体(1)、安装框架(3)、连接板(15)、减震结构和调节结构;/n所述减震结构包括第二通孔(12)、限位板(13)和导向柱(14),所述第二通孔(12)开设在所述连接板(15)上表面,所述导向柱(14)贯穿所述第二通孔(12),所述导向柱(14)顶端与所述分站本体(1)底端固接,所述导向柱(14)底端与所述限位板(13)固接,且所述导向柱(14)的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11);/n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螺纹柱(2)、固定板(5)、第一通孔(8)和第二螺纹柱(16),所述第一通孔(8)开设在所述安装框架(3)上表面,所述第一螺纹柱(2)与所述第二螺纹柱(16)分别贯穿一个所述第一通孔(8),且所述第一螺纹柱(2)与所述第二螺纹柱(16)的底端均与所述固定板(5)上表面固接;所述安装框架(3)顶端设有第一螺母(7),所述安装框架(3)底端设有第二螺母(9),且所述第一螺纹柱(2)和所述第二螺纹柱(16)表面均套接有所述第一螺母(7)和所述第二螺母(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排水监控分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分站本体(1)、安装框架(3)、连接板(15)、减震结构和调节结构;
所述减震结构包括第二通孔(12)、限位板(13)和导向柱(14),所述第二通孔(12)开设在所述连接板(15)上表面,所述导向柱(14)贯穿所述第二通孔(12),所述导向柱(14)顶端与所述分站本体(1)底端固接,所述导向柱(14)底端与所述限位板(13)固接,且所述导向柱(14)的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11);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螺纹柱(2)、固定板(5)、第一通孔(8)和第二螺纹柱(16),所述第一通孔(8)开设在所述安装框架(3)上表面,所述第一螺纹柱(2)与所述第二螺纹柱(16)分别贯穿一个所述第一通孔(8),且所述第一螺纹柱(2)与所述第二螺纹柱(16)的底端均与所述固定板(5)上表面固接;所述安装框架(3)顶端设有第一螺母(7),所述安装框架(3)底端设有第二螺母(9),且所述第一螺纹柱(2)和所述第二螺纹柱(16)表面均套接有所述第一螺母(7)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为栋李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市同创工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