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3760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抽气风机、喷淋装置、吸附装置、热脱附进气管和燃烧炉。喷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喷淋塔、吸收液储槽、微气泡发生器和循环泵,抽气风机与喷淋塔下部相连,喷淋塔底部通过吸收液管与吸收液储槽相连,喷淋塔内设有喷淋头,喷淋头通过喷淋管与循环泵相连。吸附装置包括若干个吸附箱,吸附箱底部设有进气管和脱附排气管,顶部设有排气管,吸附箱内设有吸附载体,热脱附进气管与吸附箱的顶部相连。燃烧炉的进气端与脱附风机相连,脱附风机与脱附排气管相连,排气端连接洁净空气排放管,进气管、排气管、热脱附进气管和脱附排气管上分别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净化效率高,脱附气为二氧化碳和水,无二次污染。

A kind of waste gas treatment system of asphalt smo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有机废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防水卷材生产过程产生的沥青烟废气含硫化氢、硫醇及多环芳羟等挥发性气体,这类沥青烟通常是风量大,浓度小,气味难闻,不处理会污染环境和危及员工健康。目前最常用的是采用UV紫外光吸附或焚烧工艺来处理这类废气,但是现有的沥青烟处理工艺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处理效果不佳,难以消除异味,能耗高等。为了进一步确保沥青烟的处理效率,需要对现有的沥青烟处理设备加以更多的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效率高且能耗低的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抽气风机、喷淋装置、吸附装置、热脱附进气管和燃烧炉。所述的喷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喷淋塔、吸收液储槽、微气泡发生器和循环泵,所述抽气风机通过废气管与喷淋塔的下部相连,喷淋塔底部通过吸收液管与吸收液储槽相连,所述喷淋塔内设有一至多个喷淋头,所述喷淋头通过喷淋管与所述循环泵相连。所述的吸附装置包括若干个吸附箱,吸附箱的底部设有进气管和脱附排气管,顶部设有排气管,吸附箱内设有吸附载体,所述的热脱附进气管与吸附箱的顶部相连。所述燃烧炉的进气端与脱附风机相连,所述脱附风机与所述脱附排气管相连,排气端连接洁净空气排放管,所述的进气管、排气管、热脱附进气管和脱附排气管上分别设有阀门。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塔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填料区、第一喷淋头、第二填料区和第二喷淋头,所述的第一填料区和第二填料区内分别填充有PP空心球,所述的第一喷淋头、第二喷淋头分别通过第一喷淋管、第二喷淋管与所述循环泵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燃烧炉为RTO燃烧炉,所述的RTO燃烧炉包括燃烧室以及与所述燃烧室相连通的多个蓄热室,蓄热室内设有蓄热体。所述蓄热室在远离燃烧室的一侧设有进气口、排气口和吹扫气体入口,所述的进气口与所述脱附排气管相连,所述的排气口与所述洁净空气排放管相连,每个吹扫气体入口分别通过吹扫管道与风机相连,所述的吹扫管道上设有阀门。进一步地,所述的吸附载体为活性炭纤维滤芯。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箱与所述排气管的连接处设有气体浓度检测仪。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供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采用微气泡、吸附与焚烧组合工艺处理这类有机废气,相比于现有的沥青烟处理设备,本技术的技术经济性更优,净化效率高,能耗低,脱附气为二氧化碳和水,无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抽气风机;10、废气管;2、喷淋装置;201、第一喷淋管;202、第二喷淋管;21、喷淋塔;210、吸收液管;211、第一填料区;212、第一喷淋头;213、第二填料区;214、第二喷淋头;22、吸收液储槽;23、微气泡发生器;24、循环泵;3、吸附装置;30、活性炭纤维滤芯;300、气体浓度检测仪;301、第一阀门;302、第二阀门;303、第三阀门;31、吸附箱;311、进气管;312、脱附排气管;313、排气管;4、热脱附进气管;41、第四阀门;5、RTO燃烧炉;50、洁净空气排放管;501、吹扫管道;502、第五阀门;51、燃烧室;52、蓄热室;520、蓄热体;521、进气口;522、排气口;523、吹扫气体入口;6、风机;7、脱附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抽气风机1、喷淋装置2、吸附装置3、热脱附进气管4和RTO燃烧炉5。喷淋装置2包括依次连接的喷淋塔21、吸收液储槽22、微气泡发生器23和循环泵24,抽气风机1通过废气管10与喷淋塔21的下部相连,喷淋塔21底部通过吸收液管210与吸收液储槽22相连。喷淋塔21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填料区211、第一喷淋头212、第二填料区213和第二喷淋头214,第一填料区211和第二填料区213内分别填充有PP空心球,第一喷淋头212、第二喷淋头214分别通过第一喷淋管201、第二喷淋管202与循环泵24相连。吸附装置包括多个并列排布的吸附箱31,吸附箱31的底部设有进气管311和脱附排气管312,顶部设有排气管313,进气管311上设有第一阀门301,脱附排气管312上设有第二阀门302,排气管313上设有第三阀门303。吸附箱31内设有活性炭纤维滤芯30,吸附箱31顶部与排气管313的连接处设有气体浓度检测仪300,热脱附进气管4与吸附箱31的顶部相连,热脱附进气管4与每个吸附箱31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四阀门41。RTO燃烧炉5的进气端与脱附排气管312相连,排气端连接洁净空气排放管50。RTO燃烧炉5包括燃烧室51以及与燃烧室51相连通的三个蓄热室52,蓄热室52内设有蓄热体520。蓄热室52在远离燃烧室51的一侧设有进气口521、排气口522和吹扫气体入口523,进气口521与脱附风机7相连,脱附风机7与脱附排气管312相连,排气口522与洁净空气排放管50相连,每个吹扫气体入口523分别通过吹扫管道501与风机6相连,吹扫管道501与每个蓄热室5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五阀门502。本技术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废气经降温除尘后泵入喷淋塔21内,硫化氢及硫醇等水溶性气体从气相转移至液相,微纳气泡及臭氧氧化分解硫醇、多环芳羟等有机废气分子,喷淋塔21内的液气比控制为1:1~1.5,喷淋液中微气泡的粒径为10~200nm,吸收剂的pH控制在9~10。第二步、将上述除雾完成的有机废气通过进气管311送至吸附箱31中,有机废气吸附在活性炭纤维滤芯30表面,废气得到净化,吸附箱31内废气流速控制在2.0m/s。第三步、当活性炭纤维滤芯30的吸附量达到设计值时,即吸附箱31顶部的气体浓度检测仪300检测到气体浓度已经超标时,关闭所有第一阀门301和第三阀门303,打开第二阀门302和第四阀门41,热脱附进气管4中通入100~150℃热空气,VOCs从活性炭纤维滤芯30上脱附下来,活性炭纤维滤芯30得到脱附再生。第四步、脱附气体经脱附排气管312进入RTO燃烧炉5内与天然气等燃料一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RTO燃烧炉5的炉内温度高于800℃,烟囱检测口VOCs为20~50mg/m³,没异味。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气风机、喷淋装置、吸附装置、热脱附进气管和燃烧炉,所述的喷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喷淋塔、吸收液储槽、微气泡发生器和循环泵,所述抽气风机通过废气管与喷淋塔的下部相连,喷淋塔底部通过吸收液管与吸收液储槽相连,所述喷淋塔内设有一至多个喷淋头,所述喷淋头通过喷淋管与所述循环泵相连,所述的吸附装置包括若干个吸附箱,吸附箱的底部设有进气管和脱附排气管,顶部设有排气管,吸附箱内设有吸附载体,所述的热脱附进气管与吸附箱的顶部相连,所述燃烧炉的进气端与脱附风机相连,所述脱附风机与所述脱附排气管相连,排气端连接洁净空气排放管,所述的进气管、排气管、热脱附进气管和脱附排气管上分别设有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气风机、喷淋装置、吸附装置、热脱附进气管和燃烧炉,所述的喷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喷淋塔、吸收液储槽、微气泡发生器和循环泵,所述抽气风机通过废气管与喷淋塔的下部相连,喷淋塔底部通过吸收液管与吸收液储槽相连,所述喷淋塔内设有一至多个喷淋头,所述喷淋头通过喷淋管与所述循环泵相连,所述的吸附装置包括若干个吸附箱,吸附箱的底部设有进气管和脱附排气管,顶部设有排气管,吸附箱内设有吸附载体,所述的热脱附进气管与吸附箱的顶部相连,所述燃烧炉的进气端与脱附风机相连,所述脱附风机与所述脱附排气管相连,排气端连接洁净空气排放管,所述的进气管、排气管、热脱附进气管和脱附排气管上分别设有阀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烟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填料区、第一喷淋头、第二填料区和第二喷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杨再华彭国彪周涛倪张进黄桂宝雷强刘仲毅王祖江杨再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爱迪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