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的固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364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的固液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污水提升器中,不易堵塞,过滤效果好、过滤效率高;通过液位计实现利用壳体内水面的高低控制阀芯的上浮与下降,控制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从而实现固体杂质的排除;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阀芯的共同使用,起到了双重保证,避免开启与关闭的失效的突发情况;通过设置内外两层过滤结构,进一步提高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截留纤维状污染物、大颗粒污染物;通过清理装置碰撞片的旋转实现与拨动片之间的不断碰撞,使内过滤层、外过滤层产生振动,将残留在过滤网眼内的固体污染物清理掉,保证滤网的干净,从而提高过滤效果,无需人工清理滤网。

A solid-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for sew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的固液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的固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重,污水处理成为当前环境工程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水处理是为了使污水达到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的净化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和餐饮等各个领域。地下车库、地下商场、人防工程、地铁站等场所的产生的污水需要利用污水提升器输送置生活污水管网进行处理,污水提升器是一种排水设备,污水提升器包括污水提升泵、止回装置、箱体、固液分离装置,目前最常见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是滤网式固液分离装置,污水的固液分离属于污水的物理处理,因为水中的污染物一般以悬浮态、胶态和溶解态三种形态存在,污水固液分离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悬浮态和部分的胶体,滤网式固液分离装置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可以截留纤维状污染物、大颗粒的有机污染物,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滤网的滤孔很容易被堵塞,从而导致滤网过滤效果降低,需要人工定期清理滤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的固液分离装置,具有过滤效果好、污水处理效率高的特点。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污水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布水器、过滤组件、阀芯、污水箱;壳体为罐状,壳体顶端设有上进水口,上进水口与进水管道相连,进水管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壳体底端设有下进出水口,下进出水口与污水箱通过进出水管道相连,进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污水箱与水泵相连;壳体侧面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污泥箱通过出水管道相连,出水管道上设有单向阀;过滤组件位于壳体内,布水器位于上进水口处,阀芯位于壳体内,壳体内设有液位计;过滤组件,包括外过滤层、内过滤层、底座、盖板;盖板位于底座上方,盖板与底座之间设有外过滤层、内过滤层,外过滤层上下两端分别与盖板、底座相连,内过滤层上下两端分别与盖板、底座相连,内过滤层位于外过滤层内,清理装置位于内过滤层内;盖板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形;底座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形,底座上设有多个主过滤网眼;外过滤层为上小下大两端开口的圆台结构,外过滤层上设有多个主过滤网眼;内过滤层为上小下大两端开口的四棱台结构;内过滤层包括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两个第一过滤层前后镜像放置,两个第二过滤层分别位于第一过滤层的左右两侧,第二过滤层与第一过滤层相连;第一过滤层与第二过滤层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第一过滤层上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呈弧形,过滤网上设有多个副过滤网眼,过滤网上远离外过滤层的一面设有拨动片,拨动片的截面形状为“V”形;清理装置包括电机、连接杆、碰撞片,连接杆一端与电机相连,靠近另一端的圆柱面上设有多个碰撞片,碰撞片围绕连接杆的中心轴线环形阵列,连接杆上设有锯齿状凸起;锯齿状凸起的顶端与拨动片的底端接触。所述壳体材料为304不锈钢。所述内过滤层、外过滤层、底座的材料均为304不锈钢。所述主过滤网眼尺寸大于副过滤网眼尺寸。本技术具有有益效果:本技术用于污水提升器中,不易堵塞,过滤效果好、过滤效率高;通过液位计实现利用壳体内水面的高低控制阀芯的上浮与下降,控制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从而实现固体杂质的排除;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阀芯的共同使用,起到了双重保证,避免开启与关闭的失效的突发情况;通过设置内外两层过滤结构,进一步提高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截留对后续处理构成困难的纤维状污染物、大颗粒污染物,减少后续设备的维护工作量;通过清理装置碰撞片的旋转实现与拨动片之间的不断碰撞,使内过滤层、外过滤层产生振动,将残留在过滤网眼内的固体污染物清理掉,保证滤网的干净,从而提高过滤效果,无需人工清理滤网,减轻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过滤组件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外过滤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内过滤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控制原理图。图中:1-外过滤层,2-内过滤层,3-底座,4-盖板,5-主过滤网眼,6-清理装置,7-第一过滤层,8-第二过滤层,9-过滤网,10-副过滤网眼,11-拨动片,12-电机,13-连接杆,14-碰撞片,15-锯齿状凸起,101-壳体,102-布水器,103-过滤组件,104-阀芯,105-污水箱,106-上进水口,107-进水管道,108-第一电磁阀,109-下进出水口,110-污泥箱,111-进出水管道,112-第二电磁阀,113-水泵,114-出水口,115-出水管道,116-单向阀,117-液位计,118-第一继电器,119-第二继电器,120-环形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用于污水的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01、布水器102、过滤组件103、阀芯104、污水箱105;壳体101为罐状,壳体101顶端设有上进水口106,上进水口106与进水管道107通过法兰连接,进水管道107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08;壳体101底端设有下进出水口109,下进出水口109与壳体通过法兰连接,下进出水口109内连有环形凸台120,下进出水口109与污水箱105通过进出水管道111相连,进出水管道111上设有第二电磁阀112;污水箱105与水泵113相连;壳体101侧面设有出水口114,出水口114与污泥箱110通过出水管道115相连,出水管道115上设有单向阀116;过滤组件103位于壳体101内,布水器102位于上进水口106处,阀芯104位于壳体101内,壳体101内设有液位计117,液位计117与PLC控制器121之间电连接,第一电磁阀108、第二电磁阀112分别与PLC控制器121之间电连接,水泵113与PLC控制器121之间电连接;过滤组件103包括外过滤层1、内过滤层2、底座3、盖板4;盖板4位于底座3上方,底座3通过紧固件与环形凸台120连接;盖板4与底座3之间设有外过滤层1、内过滤层2,外过滤层1上下两端分别与盖板4、底座3相连,内过滤层2上下两端分别与盖板4、底座3相连,内过滤层2位于外过滤层1内,清理装置6位于内过滤层2内;盖板4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形;底座3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形,底座3上设有多个主过滤网眼5;外过滤层1为上小下大两端开口的圆台结构,外过滤层1上设有多个主过滤网眼5;内过滤层2为上小下大两端开口的四棱台结构;内过滤层2包括第一过滤层7、第二过滤层8,两个第一过滤层7前后镜像放置,两个第二过滤层8分别位于第一过滤层7的左右两侧,第二过滤层8与第一过滤层7相连;第一过滤层7与第二过滤层8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第一过滤层7上设有过滤网9,过滤网9呈弧形,过滤网9上设有多个副过滤网眼11,过滤网9上远离外过滤层1的一面设有拨动片11,拨动片11的截面形状为“V”形;清理装置6包括电机12、连接杆13、碰撞片14,连接杆13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水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布水器、过滤组件、阀芯、污水箱;/n壳体为罐状,壳体顶端设有上进水口,上进水口与进水管道相连,进水管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壳体底端设有下进出水口,下进出水口与污水箱通过进出水管道相连,进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污水箱与水泵相连;壳体侧面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污泥箱通过出水管道相连,出水管道上设有单向阀;过滤组件位于壳体内,布水器位于上进水口处,阀芯位于壳体内,壳体内设有液位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布水器、过滤组件、阀芯、污水箱;
壳体为罐状,壳体顶端设有上进水口,上进水口与进水管道相连,进水管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壳体底端设有下进出水口,下进出水口与污水箱通过进出水管道相连,进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污水箱与水泵相连;壳体侧面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污泥箱通过出水管道相连,出水管道上设有单向阀;过滤组件位于壳体内,布水器位于上进水口处,阀芯位于壳体内,壳体内设有液位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的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外过滤层、内过滤层、底座、盖板;盖板位于底座上方,盖板与底座之间设有外过滤层、内过滤层,外过滤层上下两端分别与盖板、底座相连,内过滤层上下两端分别与盖板、底座相连,内过滤层位于外过滤层内,清理装置位于内过滤层内;
盖板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形;底座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形,底座上设有多个主过滤网眼;外过滤层为上小下大两端开口的圆台结构,外过滤层上设有多个主过滤网眼;
内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大新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金球不锈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