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紧凑的龙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63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紧凑的龙头结构,包括:外壳,在对应热进水口处设有热进水接管;热进水接头,套设在热进水接管内;内芯管,套设于外壳中,具有与热进水口位置相对应的内芯管的热进水孔、与冷进水口相连通的内芯管的冷进水孔和一与混水出水口相连通的内芯管的混水出水孔;温控阀芯,套设于内芯管中,具有位置与内芯管的热进水孔相对应的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及与内芯管的冷进水孔相连通的温控阀芯的冷进水孔;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的轴心线相对于内芯管的热进水孔的轴心线往内芯管的中部方向偏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保证龙头防烫功能的基础上,尽量缩短龙头的长度,使得龙头整体结构更紧凑。

A compact fauce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紧凑的龙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厨卫
,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龙头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用于混合热水和冷水的恒温龙头大多都设有外壳和套设在外壳内的内芯管,热进水接头和冷进水接头分别供水至内芯管中的恒温阀芯以在恒温阀芯中进行混合而获得温度适宜的温水流出。为了防止外壳烫手,通常是选择将热水不接触外壳而直接流入内芯管中设有的恒温阀芯中,并且在内芯管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设置冷水流道或隔热层,从而可以使得外壳不烫手。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热进水接头的热水直接流入内芯管中的恒温阀芯的热进水孔中,都是将热进水接头的出口与恒温阀芯的热进水孔同轴设置,使得二者位置相对应。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的方案中,由于恒温阀芯的位置限制导致龙头整体长度需要设计的较长,无法根据需要缩短龙头的长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龙头结构,其能在保证龙头防烫功能的基础上,尽量缩短龙头的长度,使得龙头整体结构更紧凑。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龙头结构,包括:外壳,具有热进水口、冷进水口和混水出水口,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热进水口处设有热进水接管;热进水接头,套设在所述热进水接管内;内芯管,套设于所述外壳中,具有与所述热进水口位置相对应的内芯管的热进水孔、与所述冷进水口相连通的内芯管的冷进水孔和一与所述混水出水口相连通的内芯管的混水出水孔;温控阀芯,套设于所述内芯管中,具有位置与所述内芯管的热进水孔相对应的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及与所述内芯管的冷进水孔相连通的温控阀芯的冷进水孔,从所述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进入的热水和从所述温控阀芯的冷进水孔进入的冷水在所述温控阀芯中混合后流出所述温控阀芯;所述热进水接头的出口与所述内芯管的热进水孔之间形成密封接通,所述内芯管的热进水孔与所述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之间形成密封接通,所述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的轴心线相对于所述内芯管的热进水孔的轴心线往所述内芯管的中部方向偏移。优选的,所述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的外周缘与所述内芯管的内壁之间具有密封件。优选的,所述内芯管的热进水孔的外周缘与所述热进水接头的出口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片。优选的,所述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为椭圆形。优选的,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冷进水口处设有冷进水接管,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混水出水口处设有混水出水接管,还包括与所述冷进水接管套接配合的冷进水接头和与所述混水出水接管套接配合的混水出水接头,所述热进水接管、冷进水接管和混水出水接管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的轴心线相对于内芯管的热进水孔的轴心线往内芯管的中部方向偏移,从而可以使得温控阀芯整体往内芯管的中部方向偏移,这样便能够缩短龙头的长度,龙头整体结构更紧凑,并且能够确保热进水接头的热水直接经由流入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进入温控阀芯中,确保龙头的防烫功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紧凑的龙头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紧凑的龙头结构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紧凑的龙头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为:10-外壳;11-热进水口;12-混水出水口;14-热进水接管;141-内螺纹;15-冷进水接管;16-混水出水接管;20-内芯管;21-热进水孔;22-冷进水孔;23-混水出水孔;30-热进水接头;31-外螺纹;40-冷进水接头;51-温控开关;52-流量开关;60-温控阀芯;61-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62-温控阀芯的冷进水孔;70-密封件;80-密封垫片;L1-内芯管的热进水孔的轴心线;L2-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的轴心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查阅图1至图4,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紧凑的龙头结构,包括外壳10、内芯管20、热进水接头30、冷进水接头40、混水出水接头(未图示)以及温控阀芯60。外壳10具有热进水口11、冷进水口和混水出水口12,外壳10上对应热进水口11处设有热进水接管14、对应冷进水口处设有冷进水接管15、对应混水出水口12处设有混水出水接管16。热进水接头30套设在热进水接管14内,冷进水接头40与冷进水接管15套接配合,混水出水接头(未图示)与混水出水接管16套接配合,热进水接管14、冷进水接管15和混水出水接管16通过焊接固定在外壳10上。具体的,热进水接头30设有外螺纹31,热进水接管14设有内螺纹141,外螺纹31与内螺纹141螺纹连接以实现将热进水接头30连接固定在热进水接管14上,同样的,冷进水接头40与冷进水接管15也采用螺纹连接,混水出水接头与混水出水接管16也采用螺纹连接。内芯管20套设于外壳10中,内芯管2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热进水口11位置相对应的内芯管20的热进水孔21、与冷进水口相连通的内芯管的冷进水孔22和与混水出水口12相连通的内芯管的混水出水孔23。温控阀芯60套设于内芯管20中,温控阀芯60具有位置与内芯管20的热进水孔21相对应的温控阀芯60的热进水孔61及与内芯管20的冷进水孔22相连通的温控阀芯60的冷进水孔62,从温控阀芯60的热进水孔61进入的热水和从温控阀芯的冷进水孔62进入的冷水在温控阀芯60中混合后流出温控阀芯60。为了使得热进水接头30的热水能直接经由内芯管的热进水孔21流入内芯管20中的温控阀芯60中而不与外壳10相接触,热进水接头30的出口与内芯管20的热进水孔21之间形成密封接通,并且内芯管的热进水孔21与温控阀芯60的热进水孔61之间形成密封接通。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61的轴心线L2相对于内芯管的热进水孔21的轴心线L1往内芯管20的中部方向偏移,也就是说,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61的轴心线L2位于内芯管的热进水孔21的轴心线L1靠近内芯管20的中部的一侧。从而可以使得温控阀芯60整体往内芯管20的中部方向偏移,这样便能够缩短龙头的长度,龙头整体结构更紧凑,并且能够确保热进水接头30的热水直接经由流入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61进入温控阀芯60中而避免与外壳10相接触,以确保龙头的防烫功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61的外周缘与内芯管20的内壁之间具有密封件70,内芯管的热进水孔21的外周缘与热进水接头30的出口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片80以使得二者进行端面密封。在密封件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紧凑的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具有热进水口、冷进水口和混水出水口, 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热进水口处设有热进水接管;/n热进水接头,套设在所述热进水接管内;/n内芯管,套设于所述外壳中,具有与所述热进水口位置相对应的内芯管的热进水孔、与所述冷进水口相连通的内芯管的冷进水孔和一与所述混水出水口相连通的内芯管的混水出水孔;/n温控阀芯,套设于所述内芯管中,具有位置与所述内芯管的热进水孔相对应的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及与所述内芯管的冷进水孔相连通的温控阀芯的冷进水孔,从所述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进入的热水和从所述温控阀芯的冷进水孔进入的冷水在所述温控阀芯中混合后流出所述温控阀芯;/n所述热进水接头的出口与所述内芯管的热进水孔之间形成密封接通,所述内芯管的热进水孔与所述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之间形成密封接通,所述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的轴心线相对于所述内芯管的热进水孔的轴心线往所述内芯管的中部方向偏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紧凑的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热进水口、冷进水口和混水出水口,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热进水口处设有热进水接管;
热进水接头,套设在所述热进水接管内;
内芯管,套设于所述外壳中,具有与所述热进水口位置相对应的内芯管的热进水孔、与所述冷进水口相连通的内芯管的冷进水孔和一与所述混水出水口相连通的内芯管的混水出水孔;
温控阀芯,套设于所述内芯管中,具有位置与所述内芯管的热进水孔相对应的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及与所述内芯管的冷进水孔相连通的温控阀芯的冷进水孔,从所述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进入的热水和从所述温控阀芯的冷进水孔进入的冷水在所述温控阀芯中混合后流出所述温控阀芯;
所述热进水接头的出口与所述内芯管的热进水孔之间形成密封接通,所述内芯管的热进水孔与所述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之间形成密封接通,所述温控阀芯的热进水孔的轴心线相对于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兵刘佑成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优辰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