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型滚子凸轮旋转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55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伞型滚子凸轮旋转台,由机箱、转塔机构及凸轮机构组成;机箱由竖筒体、横筒体、竖筒体底面外圈的底板组成,竖筒体的轴线与横筒体的轴线垂直;竖筒体与横筒体互贯;竖筒体内设置有转塔机构,转塔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转盘、转塔、第二座板,转盘的外圈设置有间距布置的第一座板;转塔圆台的侧面外圈设置有数个绕圆周均布的滚子,任意一个滚子均通过与其垂直的顶丝固定在转塔上;横筒体内设置有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包括蜗杆轴,蜗杆轴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具有变螺旋角的蜗齿,两个蜗齿之间的齿槽与滚子接触;第一座板与转盘之间的间距内设置有第一油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增大了蜗杆轴的结构强度;减小了凸轮齿面的加工难度。

Umbrella roller cam rotating 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伞型滚子凸轮旋转台
本技术属于工业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伞型滚子凸轮旋转台,适用于起重运输、工程机械、冶金、矿山、石油化工、建筑机械、轻工纺织、医疗器械、汽车、船舶、兵器和航空航天等工业行业,重点应用于高精度机器人的机械臂、高精度机床的转台、高精度自动化生产线的减速机和分度盘。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凸轮旋转机构中,凸轮采用具有矩形齿(齿形角为0)的环面蜗杆,转盘的外圈设置有数个均布安装的滚子,滚子与环面蜗杆矩形齿的齿槽接触,环面蜗杆旋转时推动滚子。在使用中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蜗杆轴齿根缺料,应力集中,强度不足;2)、环面蜗杆齿顶缺料,包角过大,很难加工;3)、滚子安装孔排布相互干涉;4)、凸轮齿面加工难度大,无法满足加工精度要求。如何设计一种伞型滚子凸轮旋转台,如何增大蜗杆轴的结构强度及减小凸轮齿面的加工难度,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型滚子凸轮旋转台,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蜗杆轴齿根缺料,应力集中,强度不足;环面蜗杆齿顶缺料,包角过大,很难加工;滚子安装孔排布相互干涉;凸轮齿面加工难度大,无法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伞型滚子凸轮旋转台,由机箱、转塔机构及凸轮机构组成,所述的机箱由竖筒体、横筒体、竖筒体底面外圈的底板组成,竖筒体的轴线与横筒体的轴线垂直;竖筒体与横筒体互贯;竖筒体内设置有转塔机构,转塔机构沿着竖筒体的轴线布置,转塔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转盘、转塔、第二座板,其中转盘的外圈设置有间距布置的第一座板;转盘通过至少一个圆柱销、数个绕圆周均布的第一螺钉固定在转塔的顶部;转塔上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圆台,圆台的侧面外圈设置有数个绕圆周均布的滚子,任意一个滚子均通过与其垂直的顶丝固定在转塔上;横筒体内设置有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包括安装在横筒体轴线上的蜗杆轴,蜗杆轴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具有变螺旋角的蜗齿,两个蜗齿之间的齿槽与滚子接触;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滚子与蜗杆轴上的齿槽接触,蜗杆轴旋转时推动滚子,使转塔带动转盘转位。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座板与转盘之间的间距内设置有第一油封;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转盘转动时,通过第一油封与第一座板形成密封,防止灰尘直接进入第一轴承。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竖筒体顶面沉台内设置有第一轴承且与第一轴承的底面外圈接触;第一轴承的底面内圈与转塔的台阶面接触;第一座板的底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第一轴承的顶面外圈与第一环形凸台的底面接触,第一轴承的顶面内圈与转盘上的台阶面接触,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转盘的底面与转塔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座板通过数个绕圆周均布的第二螺钉固定在竖筒体的顶面。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塔的下部与第二座板的轴承孔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座板通过数个绕圆周均布的第三螺钉安装在竖筒体的底面沉台内。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横筒体左端设置有第四座板,第四座板的中心设置有通孔;第四座板的底面沉台通过第二油封与蜗杆轴的左部外圈接触;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第二油封在第四座板的底面沉台与蜗杆轴的左部外圈之间形成密封,防止灰尘直接进入第四轴承;横筒体右端设置有第三座板,第三座板为闷板,第三座板的底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第二环形凸台通过第三轴承与蜗杆轴的右部台阶接触。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环形凸台与第三轴承的右端外圈接触,蜗杆轴的右部台阶与第三轴承的左端内圈接触。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四座板的底面及第二油封的右端面均与第四轴承的左端外圈接触,第四轴承的右端内圈与蜗杆轴的左部台阶接触。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座板通过数个绕圆周均布的第四螺钉固定在横筒体的右端面上;第四座板通过数个绕圆周均布的第五螺钉固定在横筒体的左端面上。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四个角上设置有U型开口槽,竖筒体靠近底板前端的两个U型开口槽;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U型开口槽用于安装固定螺栓。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伞型滚子凸轮旋转台,结构合理,解决了现有蜗杆轴齿根部(矩形齿,齿形角为0)材料单薄,应力集中的问题;解决了现有凸轮(梯形齿)齿形角过大,齿顶缺料的问题;增大了蜗杆轴的结构强度;减小了凸轮齿面的加工难度,满足了加工精度的要求,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总装三维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C-C剖视图。图7为图6的D-D剖视图。图中:1.蜗杆轴;2.转盘;3.滚子;4.圆柱销;5.第一轴承;6.第一螺钉;7.第一座板;8.顶丝;9.第二螺钉;10.机箱;11.第三螺钉;12.第二座板;13.第二轴承;14.转塔;15.第三座板;16.第四螺钉;17.第三轴承;19.第四轴承;20.第四座板;21.第五螺钉;22.第一油封;23.第二油封;101.竖筒体;102.横筒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7。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竖筒体在横筒体的前方: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伞型滚子凸轮旋转台,由机箱10、转塔机构及凸轮机构组成,所述的机箱10由竖筒体101、横筒体102、竖筒体101底面外圈的底板组成,竖筒体101的轴线与横筒体102的轴线垂直;竖筒体101与横筒体102互贯;如图2、图3所示,竖筒体101内设置有转塔机构,转塔机构沿着竖筒体101的轴线布置,转塔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转盘2、转塔14、第二座板12,其中转盘2的外圈设置有间距布置的第一座板7;转盘2通过至少一个圆柱销4、数个绕圆周均布的第一螺钉6固定在转塔14的顶部;转塔14上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圆台,数个滚子3成伞状分布转塔14的圆台侧面,数个滚子3均沿着圆台的侧面绕圆周均布,任意一个滚子3均通过与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伞型滚子凸轮旋转台,由机箱(10)、转塔机构及凸轮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箱(10)由竖筒体(101)、横筒体(102)、竖筒体(101)底面外圈的底板组成,竖筒体(101)的轴线与横筒体(102)的轴线垂直;竖筒体(101)与横筒体(102)互贯;/n竖筒体(101)内设置有转塔机构,转塔机构沿着竖筒体(101)的轴线布置,转塔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转盘(2)、转塔(14)、第二座板(12),其中转盘(2)的外圈设置有间距布置的第一座板(7);转盘(2)通过至少一个圆柱销(4)、数个绕圆周均布的第一螺钉(6)固定在转塔(14)的顶部;/n转塔(14)上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圆台,圆台的侧面外圈设置有数个绕圆周均布的滚子(3),任意一个滚子(3)均通过与其垂直的顶丝(8)固定在转塔(14)上;/n横筒体(102)内设置有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包括安装在横筒体(102)轴线上的蜗杆轴(1),蜗杆轴(1)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具有变螺旋角的蜗齿,两个蜗齿之间的齿槽与滚子(3)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伞型滚子凸轮旋转台,由机箱(10)、转塔机构及凸轮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箱(10)由竖筒体(101)、横筒体(102)、竖筒体(101)底面外圈的底板组成,竖筒体(101)的轴线与横筒体(102)的轴线垂直;竖筒体(101)与横筒体(102)互贯;
竖筒体(101)内设置有转塔机构,转塔机构沿着竖筒体(101)的轴线布置,转塔机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转盘(2)、转塔(14)、第二座板(12),其中转盘(2)的外圈设置有间距布置的第一座板(7);转盘(2)通过至少一个圆柱销(4)、数个绕圆周均布的第一螺钉(6)固定在转塔(14)的顶部;
转塔(14)上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圆台,圆台的侧面外圈设置有数个绕圆周均布的滚子(3),任意一个滚子(3)均通过与其垂直的顶丝(8)固定在转塔(14)上;
横筒体(102)内设置有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包括安装在横筒体(102)轴线上的蜗杆轴(1),蜗杆轴(1)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具有变螺旋角的蜗齿,两个蜗齿之间的齿槽与滚子(3)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型滚子凸轮旋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座板(7)与转盘(2)之间的间距内设置有第一油封(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型滚子凸轮旋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筒体(101)顶面沉台内设置有第一轴承(5)且与第一轴承(5)的底面外圈接触;
第一轴承(5)的底面内圈与转塔(14)的台阶面接触;
第一座板(7)的底面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第一轴承(5)的顶面外圈与第一环形凸台的底面接触,第一轴承(5)的顶面内圈与转盘(2)上的台阶面接触,转盘(2)的底面与转塔(14)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型滚子凸轮旋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座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