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谈晓彤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鼻供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458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鼻供氧管,属于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通过第一接头与氧气流量表相连通的粗导管,在粗导管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简易呼吸囊氧气接口可拆卸地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口,且在粗导管上还设置有连接组件;延续导管通过连接组件设置在粗导管上;在延续导管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口相配合的第三连接口,延续导管末端设置有鼻塞,在延续导管上可移动地设置有转向管;延续导管沿转向管的径向穿过转向管设置;转向管的两端与中空套圈的两端相连通,且转向管的内部设置有与鼻塞大小相配合的限位卡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当前的供氧管路无法在常规供氧与急症供氧间进行切换,且缺对于小儿供养手段的问题。

A multifunctional disposable nasal oxygen supply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鼻供氧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鼻供氧管。
技术介绍
氧气吸入是维持病人正常血氧饱和度的常用治疗手段,目前在医院使用的供氧管为一次性使用鼻氧管,该鼻氧管仅适用于成人一般吸氧用。当病人病情变化,急需简易呼吸囊加压给氧进行急救时,则要临时更换其他替用管道连接简易呼吸囊给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也会延误病人急救时间;其次该一次性使用鼻氧管只适用于成人,小儿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同年龄小儿供氧方式有所不同,较大儿童可采用鼻导管或鼻塞给氧,小婴儿宜采用氧气管头罩给氧;要满足小儿吸氧需要,就需制造多种型号鼻氧管,故目前尚无小儿专用吸氧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鼻供氧管,以解决当前的供氧管路无法在常规供氧与急救面罩简易呼吸囊加压供氧间进行切换,以及与不同年龄小儿氧气吸入间的吸氧管切换。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鼻供氧管,它包括通过第一连接口与氧气流量表相连通的粗导管,在粗导管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简易呼吸囊氧气接口可拆卸地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口,且在粗导管上还设置有连接组件;延续导管通过连接组件设置在粗导管上;在延续导管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口相配合的第三连接口,延续导管末端设置有鼻塞,在延续导管上可移动地设置有转向管;延续导管沿转向管的径向穿过转向管设置;转向管的两端与中空套圈的两端相连通,且转向管的内部设置有与鼻塞大小相配合的限位卡环。优选的,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分别可活动地套装在粗导管和延续导管上的活动接口,且在两个活动接口之间通过医用塑料绳进行外连接。连接组件包括分别套在粗导管和延续导管上的活动接口,两个活动接口的结构尺寸相同,且在两个活动接口之间通过医用塑料绳进行连接。可在分离粗导管与延续导管时,延续导管可进行妥善放置,在进行面罩简易呼吸囊加压给氧结束后又可复用氧气吸入。优选的,在中部套圈上设置有分离式接口。优选的,限位卡环共有两个,且两个限位卡环分别设置在转向管内与延续导管相邻的左右两侧。优选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的尺寸大小相同,优选的,粗导管与延续导管的管径大小相同,且中部套圈的管径大小不超过粗导管的一半。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对普通的供氧管进行了改进,通过将粗导管的一端设置能够拆卸的延续导管作为鼻氧管的给氧通道,且在其拆开后能够单独作为氧气面罩的连接口,从而实现了对于常规供氧以及急救用呼吸面罩加压供氧的切换,并通过改进鼻氧管接口处设置环形且内部中空的管路作为成人患者常规供氧时的固定套圈,同时借助于能够将延续导管末端鼻塞转接到固定套圈,分离固定套圈并剪除一端套圈,实现将一端固定套转变为小儿供氧管来解决目前缺少小儿供氧管的问题;另一方面,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延续导管与转向管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连接口,2、粗导管,3、第二连接口,4、连接组件,5、第三连接口,6、鼻架,7、转向单鼻架,8、鼻塞,9、中部套圈,71、限位卡环,91、分离式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实施例: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鼻供氧管,它包括通过第一连接口1与氧气流量表相连通的粗导管2,在粗导管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简易呼吸囊氧气接口可拆卸地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口3,且在粗导管2上还设置有连接组件4;延续导管6通过连接组件4设置在粗导管2上;在延续导管6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口3相配合的第三连接口5,延续导管6末端设置有鼻塞8,在延续导管6上可移动地设置有转向管7;延续导管6沿转向管7的径向穿过转向管7设置;转向管7的两端与中空套圈9的两端相连通,且转向管7的内部设置有与鼻塞8大小相配合的限位卡环71。在本实施例中,粗导管2与延续导管6的管径大小相同,且中部套圈9的管径大小不超过粗导管2的一半。连接组件4包括两个分别可活动地套装在粗导管2和延续导管6上的活动接口,且在两个活动接口之间通过医用塑料绳进行外连接。活动接口为中部设置有通孔的蝶形结构,其中部通孔的大小与粗导管2及延续导管6的外径尺寸相同,且在两个活动接口之间通过医用塑料绳进行连接。在小儿供氧管9上设置有分离式接口91。当本装置处于使用鼻塞8为患者进行供氧时,可以将小儿供氧管作为绑带设置在患者头部,而通过将分离式接口91进行拆分后即可使中空套圈9变为小儿氧吸入导管,再将分离式接口91置入小儿鼻腔,此时中空套圈9即可替代供氧鼻导管进行小儿氧气供给。限位卡环71共有两个,且两个限位卡环分别设置在转向管7内与延续导管6相邻的左右两侧。为了保证在使用小儿供氧管9得以正常工作,分别设置限位环71使鼻塞8能够在离开延续导管6上顶侧壁后穿过限位环71得以固定,同时左右第一连接口1与第二连接口3的尺寸大小相同。相同结构尺寸大小的第一连接口1与第二连接口3能够有效提高装置的操作性,使其适于在急救病人时连接面罩气囊加压给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鼻供氧管,它包括通过第一连接口(1)与氧气流量表相连通的粗导管(2),其特征在于:在粗导管(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简易呼吸囊氧气接口可拆卸地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口(3),且在粗导管(2)上还设置有连接组件(4);延续导管(6)通过连接组件(4)设置在粗导管(2)上;在延续导管(6)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口(3)相配合的第三连接口(5),延续导管(6)末端设置有鼻塞(8),在延续导管(6)上可移动地设置有转向管(7);延续导管(6)沿转向管(7)的径向穿过转向管(7)设置;转向管(7)的两端与中空套圈(9)的两端相连通,且转向管(7)的内部设置有与鼻塞(8)大小相配合的限位卡环(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鼻供氧管,它包括通过第一连接口(1)与氧气流量表相连通的粗导管(2),其特征在于:在粗导管(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简易呼吸囊氧气接口可拆卸地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口(3),且在粗导管(2)上还设置有连接组件(4);延续导管(6)通过连接组件(4)设置在粗导管(2)上;在延续导管(6)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口(3)相配合的第三连接口(5),延续导管(6)末端设置有鼻塞(8),在延续导管(6)上可移动地设置有转向管(7);延续导管(6)沿转向管(7)的径向穿过转向管(7)设置;转向管(7)的两端与中空套圈(9)的两端相连通,且转向管(7)的内部设置有与鼻塞(8)大小相配合的限位卡环(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鼻供氧管,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4)包括两个分别可活动地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晓彤
申请(专利权)人:谈晓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