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型模具的新型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338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型模具的新型冷却装置,包括面板、底板、前模料、后模料、喉塞、喉咀、密封圈、唧嘴、模锁、水井孔、进水喉咀、出水喉咀和隔水柱,采用填塞式隔水柱的方式进行成型模具的冷却工作,其中填塞式隔水柱需要与水井孔形成较小的配合间隙,从而达到有效的阻隔效果,进行成型模具的冷却操作时,通过从底板左侧的进水喉咀通入冷却水,通过内部通路和左侧水井孔进入成型模具,再从右侧水井孔及内部通路通至底板右侧的出水喉咀排出,从而完成成型模具的冷却操作,其大幅提高隔水柱的强度,提高可承受的水压强度,且避免发生倾倒,从而有效保证了冷却通路,水井孔和隔水柱的加工强度均高于传统隔水片,从而有效提高其冷却效果。

A new cooling device for form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型模具的新型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冷却
,具体为一种成型模具的新型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成型模具,也称型模,依据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模具,用压制或浇灌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根据不同的塑料成型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注塑成型磨具、挤出成型模具、中空制品吹塑成型模具、真空或压缩空气成型模具、压制成型模具和压铸成型模具等,成型模具在经过成型操作后,模具内部的温度通常较高,需要进行冷却处理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传统的成型模具通常采用隔水片进行冷却操作,而传统的隔水片强度不足,在大水压环境下易出现倾倒而造成水流不畅甚至堵塞,从而使其很难稳定有效的应用于深腔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模具的新型冷却装置,采用填塞式隔水柱的方式进行成型模具的冷却工作,其中填塞式隔水柱需要与水井孔形成较小的配合间隙,从而达到有效的阻隔效果,进行成型模具的冷却操作时,通过从底板左侧的进水喉咀通入冷却水,通过内部通路和左侧水井孔进入成型模具,再从右侧水井孔及内部通路通至底板右侧的出水喉咀排出,从而完成成型模具的冷却操作,其大幅提高隔水柱的强度,提高可承受的水压强度,且避免发生倾倒,从而有效保证了冷却通路,水井孔和隔水柱的加工强度均高于传统隔水片,从而有效提高其冷却效果,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成型模具的新型冷却装置,包括面板、水口板、A板、B板、方铁、面针板、底针板、底板、前模料、后模料、行位、铲鸡、行位压板、喉塞、喉咀、密封圈、唧嘴、顶针、撑头、模锁、上压块、下压块、水井孔、进水喉咀、出水喉咀和隔水柱,所述面板的下侧设有水口板,所述面板的顶部安装唧嘴,所述水口板的下侧设有前模料,所述前模料的下侧设有后模料,所述前模料与后模料的四面安装喉咀,所述前模料和后模料的内部注料部位安装喉塞,所述前模料和后模料的四面出料部位分别安装密封圈,所述前模料和后模料的右后侧设有行位,所述行位的内部安装铲鸡,所述行位的外侧安装行位压板,所述前模料的左侧设有A板,所述A板的下侧安装B板,所述A板与B板的外侧安装模锁,所述后模料的下侧设有方铁,所述方铁的右端内侧设有面针板,所述面针板的下侧设有底针板,所述方铁的后侧安装撑头,所述方铁的底部安装底板,所述底板的左侧设有进水喉咀,所述底板的右侧设有出水喉咀,所述底板的中心处设有水井孔,所述水井孔的内部安装隔水柱,所述水井孔的底端安装上压块,所述上压块的下侧设有下压块,所述水井孔的外侧两端分别设有顶针。所述隔水柱包括安装头、外柱体、嵌入槽、内嵌式橡胶塞、中空槽和螺纹口,所述安装头的上侧设有外柱体,所述外柱体与安装头的接触部位设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内安装内嵌式橡胶塞,所述嵌入槽的上侧设有螺纹口,所述安装头和外柱体的内部设有中空槽。优选的,所述水井孔和隔水柱共设有两组。优选的,所述模锁通过外部螺栓安装于A板和B板的外侧。优选的,所述隔水柱采用7075系列高硬铝材料加工而成。优选的,所述水井孔采用深孔钻钻孔加工而成。优选的,所述水井孔通过底板内部的通路分别与进水喉咀和出水喉咀连接。优选的,所述前模料与后模料分别通过内部通路分别与喉咀和喉塞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成型模具的新型冷却装置,采用填塞式隔水柱的方式进行成型模具的冷却工作,其中填塞式隔水柱需要与水井孔形成较小的配合间隙,从而达到有效的阻隔效果,进行成型模具的冷却操作时,通过从底板左侧的进水喉咀通入冷却水,通过内部通路和左侧水井孔进入成型模具,再从右侧水井孔及内部通路通至底板右侧的出水喉咀排出,从而完成成型模具的冷却操作,本专利技术结构完整合理,其大幅提高隔水柱的强度,提高可承受的水压强度,且避免发生倾倒,从而有效保证了冷却通路,水井孔和隔水柱的加工强度均高于传统隔水片,从而有效提高其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背面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行位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隔水柱的底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隔水柱拆卸内嵌式橡胶塞后的底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面板;2、水口板;3、A板;4、B板;5、方铁;6、面针板;7、底针板;8、底板;9、前模料;10、后模料;11、行位;12、铲鸡;13、行位压板;14、喉塞;15、喉咀;16、密封圈;17、唧嘴;18、顶针;19、撑头;20、模锁;21、上压块;22、下压块;23、水井孔;24、进水喉咀;25、出水喉咀;26、隔水柱;261、安装头;262、外柱体;263、嵌入槽;264、内嵌式橡胶塞;265、中空槽;266、螺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成型模具的新型冷却装置,包括面板1、水口板2、A板3、B板4、方铁5、面针板6、底针板7、底板8、前模料9、后模料10、行位11、铲鸡12、行位压板13、喉塞14、喉咀15、密封圈16、唧嘴17、顶针18、撑头19、模锁20、上压块21、下压块22、水井孔23、进水喉咀24、出水喉咀25和隔水柱26,面板1的下侧设有水口板2,面板1的顶部安装唧嘴17,水口板2的下侧设有前模料9,前模料9的下侧设有后模料10,前模料9与后模料10的四面安装喉咀15,前模料9和后模料10的内部注料部位安装喉塞14,前模料9与后模料10分别通过内部通路分别与喉咀15和喉塞14连接,前模料9和后模料10的四面出料部位分别安装密封圈16,前模料9和后模料10的右后侧设有行位11,行位11的内部安装铲鸡12,行位11的外侧安装行位压板13,前模料9的左侧设有A板3,A板3的下侧安装B板4,A板3与B板4的外侧安装模锁20,模锁20通过外部螺栓安装于A板3和B板4的外侧,后模料10的下侧设有方铁5,方铁5的右端内侧设有面针板6,面针板6的下侧设有底针板7,方铁5的后侧安装撑头19,方铁5的底部安装底板8,底板8的左侧设有进水喉咀24,底板8的右侧设有出水喉咀25,水井孔23通过底板8内部的通路分别与进水喉咀24和出水喉咀25连接,底板8的中心处设有水井孔23,水井孔23采用深孔钻钻孔加工而成,水井孔23的内部安装隔水柱26,水井孔23和隔水柱26共设有两组,隔水柱26采用7075系列高硬铝材料加工而成,水井孔23的底端安装上压块21,上压块21的下侧设有下压块22,水井孔23的外侧两端分别设有顶针18。请参阅图6-7,隔水柱26包括安装头261、外柱体262、嵌入槽263、内嵌式橡胶塞264、中空槽265和螺纹口266,安装头2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型模具的新型冷却装置,包括面板(1)、水口板(2)、A板(3)、B板(4)、方铁(5)、面针板(6)、底针板(7)、底板(8)、前模料(9)、后模料(10)、行位(11)、铲鸡(12)、行位压板(13)、喉塞(14)、喉咀(15)、密封圈(16)、唧嘴(17)、顶针(18)、撑头(19)、模锁(20)、上压块(21)、下压块(22)、水井孔(23)、进水喉咀(24)、出水喉咀(25)和隔水柱(26),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的下侧设有水口板(2),所述面板(1)的顶部安装唧嘴(17),所述水口板(2)的下侧设有前模料(9),所述前模料(9)的下侧设有后模料(10),所述前模料(9)与后模料(10)的四面安装喉咀(15),所述前模料(9)和后模料(10)的内部注料部位安装喉塞(14),所述前模料(9)和后模料(10)的四面出料部位分别安装密封圈(16),所述前模料(9)和后模料(10)的右后侧设有行位(11),所述行位(11)的内部安装铲鸡(12),所述行位(11)的外侧安装行位压板(13),所述前模料(9)的左侧设有A板(3),所述A板(3)的下侧安装B板(4),所述A板(3)与B板(4)的外侧安装模锁(20),所述后模料(10)的下侧设有方铁(5),所述方铁(5)的右端内侧设有面针板(6),所述面针板(6)的下侧设有底针板(7),所述方铁(5)的后侧安装撑头(19),所述方铁(5)的底部安装底板(8),所述底板(8)的左侧设有进水喉咀(24),所述底板(8)的右侧设有出水喉咀(25),所述底板(8)的中心处设有水井孔(23),所述水井孔(23)的内部安装隔水柱(26),所述水井孔(23)的底端安装上压块(21),所述上压块(21)的下侧设有下压块(22),所述水井孔(23)的外侧两端分别设有顶针(18);/n所述隔水柱(26)包括安装头(261)、外柱体(262)、嵌入槽(263)、内嵌式橡胶塞(264)、中空槽(265)和螺纹口(266),所述安装头(261)的上侧设有外柱体(262),所述外柱体(262)与安装头(261)的接触部位设有嵌入槽(263),所述嵌入槽(263)内安装内嵌式橡胶塞(264),所述嵌入槽(263)的上侧设有螺纹口(266),所述安装头(261)和外柱体(262)的内部设有中空槽(26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型模具的新型冷却装置,包括面板(1)、水口板(2)、A板(3)、B板(4)、方铁(5)、面针板(6)、底针板(7)、底板(8)、前模料(9)、后模料(10)、行位(11)、铲鸡(12)、行位压板(13)、喉塞(14)、喉咀(15)、密封圈(16)、唧嘴(17)、顶针(18)、撑头(19)、模锁(20)、上压块(21)、下压块(22)、水井孔(23)、进水喉咀(24)、出水喉咀(25)和隔水柱(26),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的下侧设有水口板(2),所述面板(1)的顶部安装唧嘴(17),所述水口板(2)的下侧设有前模料(9),所述前模料(9)的下侧设有后模料(10),所述前模料(9)与后模料(10)的四面安装喉咀(15),所述前模料(9)和后模料(10)的内部注料部位安装喉塞(14),所述前模料(9)和后模料(10)的四面出料部位分别安装密封圈(16),所述前模料(9)和后模料(10)的右后侧设有行位(11),所述行位(11)的内部安装铲鸡(12),所述行位(11)的外侧安装行位压板(13),所述前模料(9)的左侧设有A板(3),所述A板(3)的下侧安装B板(4),所述A板(3)与B板(4)的外侧安装模锁(20),所述后模料(10)的下侧设有方铁(5),所述方铁(5)的右端内侧设有面针板(6),所述面针板(6)的下侧设有底针板(7),所述方铁(5)的后侧安装撑头(19),所述方铁(5)的底部安装底板(8),所述底板(8)的左侧设有进水喉咀(24),所述底板(8)的右侧设有出水喉咀(25),所述底板(8)的中心处设有水井孔(23),所述水井孔(23)的内部安装隔水柱(26),所述水井孔(23)的底端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日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净胜精密塑胶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