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3302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椎间融合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椎间融合器和钛金合板,所述钛金合板与所述椎间融合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上下表面呈锯齿状,且切入段为锲形的用PEEK材料制作的椎间融合器,使得在切入时的切口很小,还在钛合金板上设置有倾斜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通孔、第二螺纹通孔、第三螺纹通孔和第四螺纹通孔,在固定时更加稳定,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自攻螺钉,椎间融合器、钛金合板和自攻螺钉,三者配合使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无致癌性,并且耐磨、耐腐蚀,还有抗变形能力和抗疲劳强度、固定可靠且使用寿命长。

A zero notch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椎间融合
,尤其涉及一种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以少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不伴有脊椎滑脱性脊柱退变引起的功能紊乱所使用的融合术,就是让原先的脊柱活动节段不能再活动,长成一个整体。通常是在脊柱稳定性遭到破坏或需要矫形时才应用,需配合内固定。原有的椎间融合器稳定性不好,同时需要与颈椎钢板配合使用,手术时开口大,患者在恢复时较为困难,需要的时间长,并且操作繁琐,手术时间长,价格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装置,旨在解决原有的椎间融合器稳定性不好,同时需要与颈椎钢板配合使用,手术时开口大,患者在恢复时较为困难,需要的时间长,并且操作繁琐,手术时间长,价格高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椎间融合器和钛金合板,所述钛金合板与所述椎间融合器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一侧,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螺纹通孔、第二螺纹通孔、第三螺纹通孔、第四螺纹通孔和自攻螺钉,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和固定组件(2),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椎间融合器(11)和钛金合板(12),所述钛金合板(12)与所述椎间融合器(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椎间融合器(11)的一侧,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第一螺纹通孔(21)、第二螺纹通孔(22)、第三螺纹通孔(23)、第四螺纹通孔(24)和自攻螺钉(25),所述第一螺纹通孔(21)开设于所述钛金合板(12)上,所述第二螺纹通孔(22)开设于所述钛金合板(12)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螺纹通孔(21)的一侧,所述第三螺纹通孔(23)开设于所述钛金合板(12)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螺纹通孔(22)远离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和固定组件(2),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椎间融合器(11)和钛金合板(12),所述钛金合板(12)与所述椎间融合器(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椎间融合器(11)的一侧,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第一螺纹通孔(21)、第二螺纹通孔(22)、第三螺纹通孔(23)、第四螺纹通孔(24)和自攻螺钉(25),所述第一螺纹通孔(21)开设于所述钛金合板(12)上,所述第二螺纹通孔(22)开设于所述钛金合板(12)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螺纹通孔(21)的一侧,所述第三螺纹通孔(23)开设于所述钛金合板(12)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螺纹通孔(22)远离所述第一螺纹通孔(21)的另一侧,所述第四螺纹通孔(24)开设于所述钛金合板(12)上,且位于所述第三螺纹通孔(23)远离所述第二螺纹通孔(22)的一侧,所述自攻螺钉(25)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贯穿所述第一螺纹通孔(21)、所述第二螺纹通孔(22)、所述第三螺纹通孔(23)和所述第四螺纹通孔(2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程相陈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格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