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树状支撑装置的椎间融合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474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树状支撑装置的椎间融合器,其包括:主体部,其呈长条状;以及支撑部,其沿着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形成在主体部的两端,支撑部包括以从主体部沿着树状延伸的方式形成在主体部上的多个支柱,各个支柱的一端固定于主体部,并且另一端具有支撑面,各个支柱的支撑面大致共面。在这种情况下,长条状的主体部能够通过形成于其上的支撑部的支柱对融合器进行支撑,支柱能够通过其两端的支撑面对融合器进行稳定的支撑,由此,能够提高融合器的稳定性。

Interbody fusion cage with treelike suppor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树状支撑装置的椎间融合器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树状支撑装置的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现代都市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以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为代表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正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上述病情在初期阶段时,大多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例如药物治疗、理疗等。然而,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需要考虑采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椎骨融合术来抑制患者病情的加重。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当椎间盘突出压迫椎管超过1/3或者出现下肢麻木、活动困难、大小便无力等情况时,这时保守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已不明显,此时需要考虑对患者实施椎骨融合术。在椎骨融合术中,通过把椎骨间突出的椎间盘摘除,然后在椎骨间植入椎间融合器以诱导椎骨融合在一起,以便达到消除病灶的目的。在椎骨融合术的临床应用中,由于椎间融合器在手术后被长期置入人体内,因此椎间融合器的结构、制造技术、质量等因素都对椎骨融合术的术后效果起重要的作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可塑形个体化脊柱融合器,包括融合器的上顶板、下顶板、塑形弹簧、内生物硅胶圈、外生物硅胶圈、卡扣A和卡扣B。所述的上顶板和下顶板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在一起,内生物硅胶圈和外生物硅胶圈分布在复位弹簧的内侧和外侧,并通过卡扣A和卡扣B连接在上下顶板上,且外生物硅胶圈上有一骨水泥注入孔。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尽管可以调节融合器的高度、角度、倾斜度等的融合器,但是融合器的塑型弹簧并不稳定,患者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滑脱等情况。因此,专利文献1的融合器并不利于椎骨间的融合效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4083235A。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支撑椎骨,增加通透性,促进骨骼生长的椎间融合器。为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器用的树状支撑装置,其包括:主体部,其呈长条状;以及支撑部,其沿着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所述支撑部包括以从所述主体部沿着树状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的多个支柱,各个所述支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并且另一端具有支撑面,各个所述支柱的所述支撑面大致共面。在这种情况下,长条状的主体部能够通过形成于其上的支撑部的支柱对融合器进行支撑,支柱能够通过其一端的支撑面对融合器进行稳定的支撑,由此,能够提高融合器的稳定性。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树状支撑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多个支柱以所述主体部的中轴线方向为中心呈旋转对称。由此,能够使得树状支撑装置均匀地受力。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树状支撑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多个支柱的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为共用的端部。由此,能够降低应力集中,使得树桩支撑装置内部结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树状支撑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三个所述支柱,各个所述支柱均匀分布地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由此,能够降低应力集中,使得树桩支撑装置内部结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树状支撑装置中,可选地,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形。由此,能够提高树桩支撑装置的整体稳定性。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树状支撑装置中,可选地,从所述主体部的中轴线方向观看,所述支撑面为三边形。由此,能够尽可能地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减小支撑面的面积。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树状支撑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支柱的外径由两端向中部逐渐缩小。由此,能够降低应力集中,使得树桩支撑装置内部结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树状支撑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所述支柱所构成的圆环的外径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径。由此,能够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主体部的体积。此外,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以阵列的方式排列的多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树状支撑装置。由此,能够提高椎间融合器的通透性以及稳定性。另外,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中,可选地,在所述阵列内,还填充有人工骨。由此,能够诱导骨骼生长,促进恢复。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稳定支撑椎骨,增加通透性,促进骨骼生长的椎间融合器。附图说明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状支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状支撑装置的正视图。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状支撑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的树状支撑装置阵列示意图。附图标号:1…树状支撑装置,11…主体部,12…支撑部,120…支柱,121…支撑面,2…椎间融合器,21…树状支撑装置阵列,22…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符号标记,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状支撑装置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器2用的树状支撑装置1,其包括:主体部11,其呈长条状;以及支撑部12,其沿着主体部11的长度方向形成在主体部11的至少一端,支撑部12包括以从主体部11沿着树状延伸的方式形成在主体部11上的多个支柱120,各个支柱120的一端固定于主体部11,并且另一端具有支撑面121,各个支柱120的支撑面121大致共面。在这种情况下,长条状的主体部11能够通过形成于其上的支撑部12的支柱120对融合器进行支撑,支柱120能够通过其一端的支撑面121对融合器进行稳定的支撑,由此,能够提高融合器的稳定性。在一些示例中,主体部11可以呈柱状。在另一些示例中,主体部11可以呈棱柱状、哑铃状、椭球状等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在一些示例中,支撑部12可以沿着主体部11的长度方向形成在主体部11的一端。在另一些示例中,支撑部12可以形成在主体部11沿着主体部11的长度方向形成在主体部11的两端。由此,可以对来自上下的压力皆做出适当的支撑。在一些示例中,主体部11与支撑部12可以一体成形。由此,能够提高树桩支撑装置的整体稳定性。在另一些示例中,树状支撑装置1可以通过3D打印制作。由此,能够使得主体部11与支撑部12一体成型,以此来提高树状支撑装置1的结构稳定性。在另一些示例中,主体部11与支撑部12也可以可拆卸地装配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根据不同的椎骨及椎骨的状况有针对性地排布支柱120,由此能够提高树状支撑装置1的适用性。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支柱120的固定于主体部11的一端可以为共用的端部。由此,能够降低应力集中,使得树状支撑装置1内部结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状支撑装置1的正视图。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状支撑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树状支撑装置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n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且以阵列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树状支撑装置;/n所述树状支撑装置包括:/n主体部,其呈长条状;以及/n多个支撑部,其沿着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所述支撑部包括以从所述主体部沿着树状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的多个支柱,各个所述支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并且另一端具有支撑面,/n其中,在各个树状支撑装置中,各个所述支柱的所述支撑面与所述支撑板共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树状支撑装置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且以阵列的方式排列的多个树状支撑装置;
所述树状支撑装置包括:
主体部,其呈长条状;以及
多个支撑部,其沿着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所述支撑部包括以从所述主体部沿着树状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的多个支柱,各个所述支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体部,并且另一端具有支撑面,
其中,在各个树状支撑装置中,各个所述支柱的所述支撑面与所述支撑板共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柱以所述主体部的中轴线方向为中心呈旋转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支柱的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为共用的端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珏孙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立心科学有限公司立心深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