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3280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26
一种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包括:浮体舱,所述浮体舱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配装有密封堵头,且第一端配装有可拆式密封堵头;配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丝杠和配重物,所述驱动电机配装在浮体舱的第一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丝杠以实现丝杠的转动,而丝杠的末端则配设于浮体舱的第二端,所述配重物套设在丝杠上并与丝杠的输出端连接以实现配重物于丝杠上的移动而促使所述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的重心偏移;发电机,所述发电机配装在浮体舱的第二端,所述发电机配设自变桨式的叶轮以使得叶轮始终朝同一方向旋转而自动适应往返双向潮流和上下水流。该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能自动适应潮流和波浪以进行双模式发电。

A dual-mode marine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洋能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濒临枯竭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各国都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其中海洋能因其分布范围广、储量大及能量密度高而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最具开发潜力的新型能源。按能源利用形式划分,海洋能包括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温差能及盐差能等,在诸多海洋能中波浪能及潮流能被认为是现阶段最成熟的海洋能发电技术,但现有技术多为单一发电装置,无法根据海况变化充分利用海洋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实现适应潮流和波浪模式,以达到双模式并行发电的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包括:浮体舱,所述浮体舱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配装有密封堵头,且第一端配装有可拆式密封堵头;配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丝杠和配重物,所述驱动电机配装在浮体舱的第一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丝杠以实现丝杠的转动,而丝杠的末端则配设于浮体舱的第二端,所述配重物套设在丝杠上并与丝杠的输出端连接以实现配重物于丝杠上的移动而促使所述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的重心偏移;发电机,所述发电机配装在浮体舱的第二端,所述发电机配设自变桨式的叶轮以使得叶轮始终朝同一方向旋转而自动适应往返双向潮流和上下水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丝杠的两端设有轴承支座以支撑旋转的丝杠,由此,使得丝杠的旋转变得平稳、可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由配装在浮体舱第一端的供电源提供电源,使得驱动电机能保持正常工作,且供电源与驱动电机都在浮体舱的同一端,减少了电源线的铺设长度,使得整体结构变得简洁、紧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还包括牵制绳,所述牵制绳与浮体舱连接以牵制所述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于所需水位。进一步地,所述牵制绳对称设置在浮体舱第一端的两侧,对称式设置,形成平稳的牵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体舱的第二端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配装在所述发电机上,由此起到导向分流的作用。本技术的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整体结构紧凑、各部件布设合理,既能进行潮流能发电又能进行波浪能发电。本技术的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丝杠旋转,从而带动配重物沿着丝杠移动而能改变整个发电装置的重心,使重心发生偏移,使得发电装置能在水平与竖直两个状态之间切换,充分利用了海洋能量,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本技术的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采用两端设置有密封堵头的浮体舱作为配装的载体部件,使整个发电装置能保持密封、正常且稳定地漂浮在海洋内,能实现漂浮式散布。该发电装置打破传统大设备的理念,可以做成中小型设备,整个发电装置能适用于深海域、浅海域、以及某些河流等多种条件,大大的增加了应用范围。且该装置可以多个设备聚集放置,扩大了发电的规模,增加了发电的总量,使海上发电达到规模化。本技术的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发电机采用自变桨式叶轮,能更好的适应双向潮流,且无论发电装置在正向来流、逆向来流、上浮、或者下沉的过程中叶轮均能朝同一方向旋转,大大的提高了发电效率。在潮流的作用下产生偏转力矩,使其自身完成变桨,随着流速的增加,叶轮转动,带动电机转动,从而达到发电的作用。反向来流亦是如此。附图说明下面,参考附图更详细地并且通过非限制性的示例方式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以提供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透彻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各个附图所示的特征和结构并不一定代表相应的部件和元件的实际形状和尺寸,而仅仅是用以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处于潮流发电模式的运行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处于波浪能发电模式的运行状态示意图。1浮体舱,2发电机,3堵头,4驱动电机,5丝杠,6配重物,7供电源,8叶轮,9导流罩,10牵制绳,11轴承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的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且未按比例绘制。还应当理解,相同的附图标记贯穿附图用于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技术的原理或精神可以对所描述的各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变型,得到形式不同的其它实施例,显然,这些实施例都落入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参考的附图是为了说明和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需要,附图所体现的每个部件的形状、尺寸以及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仅仅用于示意性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参见附图1-3,本技术的一种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包括:浮体舱1、配重机构和发电机2。所述浮体舱1可以采用PVC材料制作而成,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一些适合漂浮的材料制作而成。在本实施例中,PVC质轻,体积大,采用PVC材料制作而成的浮体舱1的内腔空间大,可以用来容装所述配重机构、发电机2等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浮体舱1的外形,可以做成圆柱状,当然,也可以制作其他适配的形状等。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浮体舱1而言,为实现密封,防止外部海水进入,所述浮体舱1的两头分别设置有密封堵头3。对于配重机构而言,所述配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丝杠5和配重物6,所述驱动电机4配装在浮体舱1的第一端,在该第一端端部还配装有供电源7,供电源7与驱动电机4连接以对驱动电机4进行供电。而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则连接丝杠5,丝杠5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后,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带动丝杠5旋转。而所述丝杠5的末端则配装于浮体舱1的第二端。在本实施例中,丝杠5的末端可配设在浮体舱1的第二端的密封堵头3上,同时为支撑所述丝杠5,所述丝杠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支座11。通过轴承支座11的设置,不仅可以支撑所述丝杠5,同时丝杠5的旋转也可以保障稳定、顺畅的实现。对于配重物6而言,配重物6可以是具备一定重量的物体块,比如金属块或者其他材质的块状体。配重物6套设在丝杠5上,同时为使得配重物6在丝杠5转动时能实现直线运动,即沿着丝杠5移动,所述配重物6与丝杠5的输出端连接,即可以与丝杠5的螺母座(未示出)连接。由此在驱动电机4驱动丝杠5旋转后,丝杠5上的配重物6则可以沿着丝杠5移动,即可以从浮体舱1的中部移动至浮体舱1的端部,同时又可以从浮体舱1的端部移动至中部,由此而改变整个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的重心,使得重心发生偏移,而促使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在与海洋面垂直的工作状态、与海洋面水平的工作状态之间进行有效切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体舱1的第一端,也就是配装有配重机构的驱动电机4的一端,在该端中所设置的密封堵头3为可拆式密封堵头,目的是为了日后当配重机构发生故障和需要检修时可卸出,进行维修和维护。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浮体舱,所述浮体舱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配装有密封堵头,且第一端配装有可拆式密封堵头;/n配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丝杠和配重物,所述驱动电机配装在浮体舱的第一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丝杠以实现丝杠的转动,而丝杠的末端则配设于浮体舱的第二端,所述配重物套设在丝杠上并与丝杠的输出端连接以实现配重物于丝杠上的移动而促使所述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的重心偏移;/n发电机,所述发电机配装在浮体舱的第二端,所述发电机配设自变桨式的叶轮以使得叶轮始终朝同一方向旋转而自动适应往返双向潮流和上下水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浮体舱,所述浮体舱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配装有密封堵头,且第一端配装有可拆式密封堵头;
配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丝杠和配重物,所述驱动电机配装在浮体舱的第一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丝杠以实现丝杠的转动,而丝杠的末端则配设于浮体舱的第二端,所述配重物套设在丝杠上并与丝杠的输出端连接以实现配重物于丝杠上的移动而促使所述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的重心偏移;
发电机,所述发电机配装在浮体舱的第二端,所述发电机配设自变桨式的叶轮以使得叶轮始终朝同一方向旋转而自动适应往返双向潮流和上下水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海洋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萧刘壮王晓丹杨秀龙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