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宣齐专利>正文

以气室手段调控水床浮力空气水合成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27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气水合成床包括一个充有水液的封闭水袋的床体,以及一个框住床体外周之外的框体气室,床体内具有第一水室及第二水室,第一水室环绕于床体内部第二水室外围四周,第二水室包括多个圆(或椭圆)柱形水柱,各水柱系以适当间距并行配置,起到床体液面受压晃动时的阻尼作用,使床面与人体作全面形式的浮力支撑,分散身体的承压,使用者睡在气水合成床上几乎无压迫身体的感觉,血液循环良好,又因床面对身体之承压分散,因而能保护脊椎于原状。(*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的是一种气水合成床。具体的讲是提供一种以气室手段调控水床浮力的气水合成床。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床。弹簧床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床,因其弹性佳,不易变形,卧躺舒适而广受欢迎,而其对人体并非全面式支撑,尚难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有脊椎变形的弊病,对人体健康有影响,有待改良。早期的水床结构系一大水袋无任何隔片,身体承压后水袋中的水液四处流窜,使床面上,下波动,随时破坏床面的水平,一般人睡在床上会东摇西晃,同时无法坐在床上,因而对某些人而言往往会造成人体脊椎的损害及有晕船的感觉。此外,水床的床框有与床体粘合一起的密闭囊袋,囊袋内放置泡棉或树脂棉而形成一护边。其中,海棉使成为床体的木质护框的置换物,虽稍具有柔软的特性,仍无法适当的调节床体内受压的流体压力,而囊袋内之泡棉或树脂棉虽有阻尼作用,使床面晃动减小,但是床体囊袋内因加泡棉及树脂棉而使袋内单位体积含水量减少达50%以上,形成流砂床,完全失去水床利用100%的水将人体(含70%水份)漂浮床面(合乎阿基米德原理)以全面支撑的伟大专利技术。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水床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结合弹簧床、气垫床及水床三者之优点的气水合成床,使床体不但不失去水的浮力,床面承压时不会晃动,具有均衡之承压,又可以水平支撑人体全身重量,使身体感觉伸平毫无承压感,全身肌骨得到完全放松,有益于睡眠。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水合成床,籍气室手段调整水床而得对人体最适宜之浮力,床面可调控至对身体作全面式的支撑,使身体之承压分散,而毫无承压之感受,促使血液循环畅通,有利于健康。本技术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气室调控水床浮力的气水合成床,使床面永远以水平状态支撑身体,故能保护脊椎于原状,更能达到对脊椎异常者自然矫正之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合成床包括一床体及一外框体气室,床体包括上层壁、下层壁,可形成一个可装填流体的密闭袋状水室,外框体气室是框住包音水室的床体,成为封闭的床体,床体水室的上层壁、下层壁与外框体气室是一体连结成型;床体的内部包括第一水室及第二水室、第一水室环绕于第二水室外围四周,形成一连通的环形水室,第二水室包含若干等距排列透空断口呈长园形水柱,各透空水柱的两端具有开口,使床体内的流体得以流通其间而形成第二水室。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第二水室所形成的水柱的圆柱表面上,下端是分别与床体上、下层壁以平面与平面的接合方式连结在一起。床体上包括一入水口,用以充填水液至床体内部,而外框体气室也包括一入气口,用以充填气体至其内部。在外框体气室的内部与床体之间还包括一其内层包围床体的内框体气室。床体的上层壁、下层壁是与内、外框体气室一体成型,各透空水柱内层还包括一气柱,该气柱系为两端封闭充满空气而具有一浮力作用。气柱为椭圆形断面,且该气柱的上、下两端系分别与水柱的椭圆形断面水柱的上、下两端一比连结于床体上、下层壁上,且以平面与平面之接合方式连结。床体上包括一入水口,用以充填水至床体内部;而内、外框体气室也包括一入气口,分别用以充填气体至其内部。气柱的两端系为一封闭状态,其内部形成一充气的气室,每一气柱相同之一端均为各连接一充气管,各充气管再汇集至一管集中,一充气泵连结至管集中,经气泵将空气打入管集中,再由管集分别将气体充入各气柱内,其中,可由一调节阀调节进气的大小,控制气柱充气的速率,上述之装置构成一充气装置。空气泵系可设定自动控制运动,以膨胀或释放气柱内的气体,而获得一自动控制气柱膨胀或压缩的方式,水柱与气柱可依垂直于床体纵长方向等距排列设置。充气装置的管集可分成两组,单数之气柱之充气管汇集于管集,双数之气柱之充气管汇集于另一管集各别由一调节阀控制进气速率,再共同连结至一充气泵。管集可由空气泵调节不同的进气时间,使单数气柱充气时,双数气柱释气;或逆然行之。水柱与气柱安排的形式,气柱可为单独设立在两水气柱合体之间,该水气柱合体即为水柱柱管内部包含气柱。水柱外围园柱表层上系包含若干通孔。水柱表层界定通孔之相对面表面也界定若干通孔,该两相对之通孔系彼此错开设立。本技术的技术措施系以阿基米德原理及巴斯克定理以及波义耳定律设计完成之一种水气合成床,藉外框体气室框柱包围中间的水床体,得以利用外框体气室之压力大小调整水室的浮力,达到控制水床之软硬度及控制水床浮力支持人体的目的,当气室密度愈大,施予水室之压力也愈大,水床相对较硬而不易变形,且本技术在人体躺在合成床上后,因其具水平效应,可依人体非平面之轮廓施以不同比例之承压作用力,保护脊椎以不弯曲不变形的原始状态。对人体脊椎之保健具有相当大之益处。因而可以保持人体原有之形状而不受压。此犹如躺在水中一般,脊椎不会受到压力。完全符合人体工学。故本技术实为一具有浮力、弹力、不晃动、互不干扰之合成床,结合空气床、水床及弹簧床之优点于一体之气水合成床,使睡者不会酸麻,并可防治骨刺坐骨神经及手郐身体等酸痛,为一软硬可调,适合不同身型,及个人不同需求之自动保持水平之承压分散支持人体之气水合成床。附图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A 是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B 为图1A的横剖视图;图1C 为图1中床体内第一水室与第二水室之面与面接合之剖面示意图1D 为本技术于人体躺卧时保持脊椎于原状的示意说明图;图2A 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B 是图2A之横剖视图;图3 是本技术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 是图3之横剖视图;图5 是图3移去床体上层的俯视图;图6A及6B是图4之气柱膨胀兴收缩之示意图;图7 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移去床体上层的俯视图;图8 是图7支持一卧者的使用状态图;图9 是本技术第五食施例承移去术体上层的俯视图;图10 是图9的支持一卧者的使用状态图;图11 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水柱立体图,为图式简化提示出单一水柱。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与附图,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做任何限制;有关的附图为请参阅图1所示,系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立体视图,一气水合成床体包括一由上层壁11A、下层壁11B所形成一可装水的水床体10及一框住并包围该封闭的水床体10之外气室70。上层壁11A,下层壁11B与外框气室70是用高密度高弹性的塑胶皮材料连结一体成型。该合成床上设有一入水口14,用以充填水至水床体10之内部;而外气室70上则设有一入气口71,用以充气至其内部,使得合成床具有支撑负载的作用力。该水床体10的内部包括第一水室12及第二水室20,其中,第一水室12环绕于床体内部第二水室20外围四周,形成一连通的环形水室,第二水室20是包含若干圆形水柱21、各水柱21为内部透空,以一定适当间距相互间距,且以平行床体10之后方向排列。第一水柱21之前后端均为开口,以形成一可容纳水液之第二水室20。如图1C所示,水柱21之圆柱表面与床体的上、下层壁11A、11B系以平面接合16的方式连结,当床体10充满水后,其接合部分16即呈圆弧形式而使水柱21呈椭圆形柱,故水柱21不易因长久使用而与床体10脱离,或造成水柱21与上、下层壁11A、11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气室手段调控水床浮力的气水合成床,其特征是合成床包括一床体[10]及一外框体气室[70],该床体包括上层壁[11A],下层壁[11B]所形成一可装填流体之密袋状水室,该外框体气室[70]系框住包围该水室之床体[10],成一封闭的床体,其中,该床体水室的上层壁[11A]、下层壁[11B]与外框体气室[70]一体连结成型;该床体的内部包括第一水室[12]及第二水室[20],其中,第一水室[12]环绕于床体内部第二水室[20]外围四周,形成一连通的环形水室,第二水室[20]包含若干等距排列的透空断面呈长圆形水柱[21],各该透空水柱[21]之两端具有开口,使床体内的流体得以流通其间而形成第二水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宣齐
申请(专利权)人:谢宣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