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耿彪专利>正文

一种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3249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一端固定有夹持座,另一端固定有支撑座和支撑块,夹持座和支撑块之间固定有刮屑板,夹持座和支撑座之间转动支撑有外、内打磨杆,外、内打磨杆的外侧分别设有外、内打磨刷,支撑座的上端固定有打磨电机,外、内打磨杆通过齿轮传动连接;内打磨杆为空心杆,空心杆的外端通过旋转密封器连通有第一抽屑软管,空心杆的外侧均匀开设有内引风孔,底座的内部开设有导屑腔,底座的上端开设有外引风孔,外端连通有第二抽屑软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对截止阀门阀杆的外表面、内孔壁同时进行毛刺打磨,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可以快速吸除,有效避免刮伤以及后期碎屑清理难度大等问题的出现。

A deburring device for valve mach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水泵性能的技术参数有流量、吸程、扬程、轴功率、水功率、效率等,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水泵、叶片泵等类型,其中阀门为水泵的重要组成零件之一。目前,水泵阀门在进行加工生产时,因阀门的表面附着较多毛刺,进而必须要对阀门进行去毛刺处理,但是,传统的毛刺去除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存在使用不便、操作繁琐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极大的降低了去毛刺效率。为此,公开号为CN209304237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水泵阀门表面毛刺去除装置,包括基板,基板的上表面卡接有轴承a,且轴承a内套设有转轴a,转轴a的顶端与载物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载物台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a,且滑槽a内滑动连接两个滑块a,滑块a内卡接有螺纹筒,且两个螺纹筒均螺纹连接在丝杠的外表面;液压缸伸长推动微型抛光机向下移动并接触阀门的表面,微型抛光机工作开始对阀门的表面进行去毛刺抛光处理。但是这种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存在不足之处,其只适合对大规格阀门的外表面进行毛刺打磨,不适合图5所示截止阀门,这种截止阀门的阀杆1′孔径较小、长度较长,很难对其外表面、内孔壁同时进行毛刺打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有夹持座,另一端固定有支撑座和支撑块,所述夹持座和支撑块之间固定有刮屑板,所述夹持座和支撑座之间转动支撑有外打磨杆和内打磨杆,所述外打磨杆的外侧设有外打磨刷,所述内打磨杆的外侧设有内打磨刷,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固定有打磨电机,所述打磨电机的的输出轴通过伞形转向齿轮组与内打磨杆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外打磨杆的外侧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内打磨杆的外侧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支撑座中沿水平方向螺接有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的内端转动支撑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各自与第三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内打磨杆为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外端通过旋转密封器连通有第一抽屑软管,所述空心杆的外侧均匀开设有若干与内打磨刷位置错开的内引风孔,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导屑腔,所述底座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与导屑腔连通的外引风孔,所述导屑腔的外端连通有第二抽屑软管。进一步地,上述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中,所述夹持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开设有夹持通道和操作槽,所述夹持通道的上壁螺接有第一压杆,所述夹持通道和操作槽之间螺接有第二压杆。进一步地,上述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中,所述夹持通道为柱形孔,其轴线与内打磨杆的轴线相重合。进一步地,上述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中,所述外打磨刷中夹杂的碎屑在与刮屑板接触后掉落。进一步地,上述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中,所述内打磨杆位于外打磨杆的上方且两者之间留有与阀杆管壁配合的间隙。进一步地,上述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中,所述第一抽屑软管、第二抽屑软管的外端连通有负压除尘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针对截止阀门中孔径较小、长度较长的阀杆,能够快速对其外表面、内孔壁同时进行毛刺打磨,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可以快速吸除,有效避免碎屑在打磨过程中造成刮伤以及后期碎屑清理难度大等问题的出现。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夹持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刮屑板、外打磨杆、外打磨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
技术介绍
中截止阀门阀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号如下:1-底座,2-夹持座,201-座体,202-夹持通道,203-操作槽,204-第一压杆,205-第二压杆,3-支撑座,4-支撑块,5-刮屑板,6-外打磨杆,7-外打磨刷,8-内打磨杆,9-内打磨刷,10-打磨电机,11-伞形转向齿轮组,12-第一锥形齿轮,13-第二锥形齿轮,14-第三锥形齿轮,15-支撑螺杆,16-旋转密封器,17-第一抽屑软管,18-导屑腔,19-外引风孔,20-第二抽屑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一端固定有夹持座2,另一端固定有支撑座3和支撑块4。夹持座2和支撑块4之间固定有刮屑板5,夹持座2和支撑座3之间转动支撑有外打磨杆6和内打磨杆8,外打磨杆6的外侧设有外打磨刷7,内打磨杆8的外侧设有内打磨刷9。支撑座3的上端固定有打磨电机10,打磨电机10的的输出轴通过伞形转向齿轮组11与内打磨杆8进行传动连接。外打磨杆6的外侧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12,内打磨杆8的外侧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13,支撑座3中沿水平方向螺接有支撑螺杆15,支撑螺杆15的内端转动支撑有第三锥形齿轮14,第一锥形齿轮12、第二锥形齿轮12各自与第三锥形齿轮14相互啮合。本实施例中,内打磨杆8为空心杆,空心杆的外端通过旋转密封器16连通有第一抽屑软管17,空心杆的外侧均匀开设有若干与内打磨刷9位置错开的内引风孔(图中未示出)。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导屑腔18,底座1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与导屑腔18连通的外引风孔19,导屑腔18的外端连通有第二抽屑软管20。本实施例中,夹持座2包括座体201,座体201开设有夹持通道202和操作槽203,夹持通道202的上壁螺接有第一压杆204,夹持通道202和操作槽203之间螺接有第二压杆205。夹持通道202为柱形孔,其轴线与内打磨杆8的轴线相重合。本实施例中,外打磨刷9中夹杂的碎屑在与刮屑板5接触后掉落。本实施例中,内打磨杆8位于外打磨杆6的上方且两者之间留有与阀杆管壁配合的间隙。本实施例中,第一抽屑软管17、第二抽屑软管20的外端连通有负压除尘机。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施例结构设计合理,针对截止阀门中孔径较小、长度较长的阀杆,能够快速对其外表面、内孔壁同时进行毛刺打磨,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可以快速吸除,有效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有夹持座,另一端固定有支撑座和支撑块,所述夹持座和支撑块之间固定有刮屑板,所述夹持座和支撑座之间转动支撑有外打磨杆和内打磨杆,所述外打磨杆的外侧设有外打磨刷,所述内打磨杆的外侧设有内打磨刷,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固定有打磨电机,所述打磨电机的的输出轴通过伞形转向齿轮组与内打磨杆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外打磨杆的外侧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内打磨杆的外侧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支撑座中沿水平方向螺接有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的内端转动支撑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各自与第三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内打磨杆为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外端通过旋转密封器连通有第一抽屑软管,所述空心杆的外侧均匀开设有若干与内打磨刷位置错开的内引风孔,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导屑腔,所述底座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与导屑腔连通的外引风孔,所述导屑腔的外端连通有第二抽屑软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门加工用毛刺去除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有夹持座,另一端固定有支撑座和支撑块,所述夹持座和支撑块之间固定有刮屑板,所述夹持座和支撑座之间转动支撑有外打磨杆和内打磨杆,所述外打磨杆的外侧设有外打磨刷,所述内打磨杆的外侧设有内打磨刷,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固定有打磨电机,所述打磨电机的的输出轴通过伞形转向齿轮组与内打磨杆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外打磨杆的外侧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内打磨杆的外侧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支撑座中沿水平方向螺接有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的内端转动支撑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各自与第三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内打磨杆为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外端通过旋转密封器连通有第一抽屑软管,所述空心杆的外侧均匀开设有若干与内打磨刷位置错开的内引风孔,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导屑腔,所述底座的上端开设有若干与导屑腔连通的外引风孔,所述导屑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彪
申请(专利权)人:耿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