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毛刺去除的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去毛刺,在零部件加工和制造后,需要对零部件上的毛刺进行去除,毛刺就是零件上形成的刺状物或飞边。在现有去除毛刺时都是通过人手将待修复件进行定位,随后通过人工手持毛刺刷进行去毛刺的工作,这种方式一方面,通过夹具对待修复件进行夹持稳定性不高,从而在修复时导致修复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且工作效率也欠佳;再一方面,通过人手直接手持定位,在去除毛刺时存在一定受伤风险。现有的打磨固定装置大多使用螺杆或链条传动,无论是通过螺杆、链条或齿轮传动都需要克服钢铁之间的摩擦力,工作人员的力量不足以克服该摩擦力,因此需要通过电机或气缸作为动力源才能克服,增加了打磨定位装置的复杂度。通过电机或气缸作为动力源来实现被固定物的升降定位,增加了打磨定位装置的成本和重量,不便于推广和携带,同时也因为动力源的复杂度,增加了打磨定位装置的损坏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一种用于毛刺去除的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一种用于毛刺去除的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通过工作台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单元,所述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板(2),各所述支撑板(2)的上端通过工作台(3)连接;/n所述工作台(3)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单元(4),所述第一定位单元(4)包括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下方的第一转轴上设置有转动把手(6);所述第一转轴(5)上端与第一夹持座(7)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座(7)上端开设有第一定位槽(8)和两个第一限位块(9),所述第一定位槽(8)位于两个第一限位块(9)之间;/n所述第一定位单元(4)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4)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单元(10),所述第二定位单元(10)包括第二夹持座(11),所述第二夹持座(11)下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8)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两个第二限位块(12)之间,各所述第二限位块(12)与所述第二夹持座(11)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座(11)的上端可转动的与顶板(13)连接;/n所述顶板(13)后端通过调节单元(15)与固定座(16)连接,所述固定座(16)与所述底座(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板(2),各所述支撑板(2)的上端通过工作台(3)连接;
所述工作台(3)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单元(4),所述第一定位单元(4)包括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可转动的穿过所述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下方的第一转轴上设置有转动把手(6);所述第一转轴(5)上端与第一夹持座(7)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座(7)上端开设有第一定位槽(8)和两个第一限位块(9),所述第一定位槽(8)位于两个第一限位块(9)之间;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4)上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4)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单元(10),所述第二定位单元(10)包括第二夹持座(11),所述第二夹持座(11)下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8)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两个第二限位块(12)之间,各所述第二限位块(12)与所述第二夹持座(11)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座(11)的上端可转动的与顶板(13)连接;
所述顶板(13)后端通过调节单元(15)与固定座(16)连接,所述固定座(16)与所述底座(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把手(6)包括圆环(17),所述圆环(17)与所述第一转轴(5)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圆环(17)通过若干个连接杆(18)与所述第一转轴(5)连接,各所述连接杆(18)绕所述第一转轴(5)的中心线呈圆形阵列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定位座(19),所述第一转轴(5)的下端与所述定位座(19)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刺去除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节单元(15)包括调节座(20)和两个连接柱(21),各所述连接柱(21)与所述顶板(13)的后端两侧连接;各所述连接柱(21)上外侧均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板(22),各所述限位板(22)的前半段与所述连接柱(21)连接,各所述限位板(22)的后半段设置有第一开口(23);
所述调节座(20)的后端通过弧形连接座(26)与所述固定座(16)的上端连接,所述调节座(20)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开口(23)配合使用的第二开口(27),各所述第二开口(27)沿所述调节座(20)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分布均匀设置;
所述第二开口(27)处可活动的设置有定位板(28),所述定位板(28)的一端设置有第五限位块(30),所述定位板(28)的另一端开设有限位穿孔(31),所述调节座(20)位于所述第五限位块(30)和所述限位穿孔(31)之间;
第三限位块(32)可活动的同时穿设在各所述限位穿孔(31)处,所述第三限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