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管防砂结构及杆式抽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196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筛管防砂结构及杆式抽油泵,该筛管防砂结构包括筛管本体和沉砂管,所述筛管本体和所述沉砂管均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筛管本体固定设置在抽油泵的泵筒的底部,所述沉砂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筛管本体的底部,且所述泵筒、所述筛管本体和所述沉砂管的内部依次连通,所述沉砂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磁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杆式抽油泵抗砂能力差的技术问题。

Screen sand control structure and rod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筛管防砂结构及杆式抽油泵
本技术涉及石油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筛管防砂结构及杆式抽油泵。
技术介绍
现阶段,采油厂中所用的井下杆式抽油泵主要应用于深抽井、堵水生产管柱以及部分热采井中,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杆式抽油泵的缺点在于抗砂能力较差,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因出砂过多而卡井的情况。针对相关技术中杆式抽油泵抗砂能力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筛管防砂结构及杆式抽油泵,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筛管防砂结构及杆式抽油泵,提高杆式抽油泵的抗砂、防砂能力,不仅能够通过筛管对大颗粒砂粒进行阻挡,还能够通过沉砂管对小颗粒砂粒进行沉砂处理和对含有铁质成分的砂粒进行吸附处理,起到良好的挡砂、沉砂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筛管防砂结构,包括筛管本体和沉砂管,所述筛管本体和所述沉砂管均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筛管本体固定设置在抽油泵的泵筒的底部,所述沉砂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筛管本体的底部,且所述泵筒、所述筛管本体和所述沉砂管的内部依次连通,所述沉砂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磁环。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环为沿所述沉砂管的周向倾斜设置的环状结构。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管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磁环。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管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筛管本体的内部相连通若干个防砂筛孔,所述第二磁环位于各所述防砂筛孔的上方。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环为沿所述筛管本体的周向倾斜设置的环状结构。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沉砂管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丝堵。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环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第一磁环在所述沉砂管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管本体为割缝筛管。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筛管本体的顶部与所述泵筒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一螺纹连接;所述沉砂管的顶部与所述筛管本体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二螺纹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杆式抽油泵,包括泵筒和上述的筛管防砂结构,所述筛管防砂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泵筒的底部,并随所述泵筒伸入至油管内。由上所述,本技术的筛管防砂结构及杆式抽油泵的特点及优点是:在抽油泵的泵筒的底部设置筛管本体,在筛管本体的底部设置沉砂管,沉砂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磁环,油井在出液过程中,油液通过筛管本体进入泵筒内,并在抽油泵的作用下随泵筒提升至地面,而油液中的大颗粒砂粒被阻拦在筛管本体的外侧,进入筛管本体内的小颗粒砂粒在沉砂管中沉积,含有铁质成分的砂粒被第一磁环吸附,从而将油液中的小颗粒砂粒和含有铁质成分的砂粒进行去除,具有良好的挡砂、沉砂效果,确保杆式抽油泵能够进行正常的升举工作,避免了抽油泵卡砂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筛管防砂结构的示意图。本技术中的附图标号为:1、筛管本体;101、第二磁环;102、防砂筛孔;2、沉砂管;201、第一磁环;3、丝堵;4、泵筒;401、单向阀;5、油管;6、第一螺纹;7、第二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筛管防砂结构,该筛管防砂结构包括筛管本体1和沉砂管2,筛管本体1和沉砂管2均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圆筒状结构,筛管本体1固定设置在抽油泵的泵筒4的底部,沉砂管2固定设置在筛管本体1的底部,且泵筒4的内部、筛管本体1的内部和沉砂管2的内部依次连通,沉砂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磁环201。本技术在泵筒4的底部设置筛管本体1,在筛管本体1的底部设置沉砂管2,沉砂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磁环201,油井中的油液通过筛管本体1进入泵筒4内,并在抽油泵的作用下随泵筒4提升至地面,而油液中的大颗粒砂粒被阻拦在筛管本体1的外侧,进入筛管本体1的小颗粒砂粒在沉砂管2中沉积,含有铁质成分的砂粒被第一磁环201吸附,从而将油液中的小颗粒砂粒和含有铁质成分的砂粒进行去除,具有良好的挡砂、沉砂效果,确保杆式抽油泵能够进行正常的升举工作,避免了抽油泵卡砂情况的发生。具体的,沉砂管2的长度可为但不限于3.5m,沉砂管2的外径可为但不限于55mm。进一步的,筛管本体1可为但不限于激光割缝筛管。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磁环201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一磁环201在沉砂管2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确保充分去除油液中含有铁质成分的砂粒。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磁环201为沿沉砂管2的周向倾斜设置的环状结构,增大第一磁环201的吸附面积,提高对含有铁质成分的砂粒的吸附能力,粒径较大的含有铁质成分的砂粒会在沉砂管2中沉积,第一磁环201用于对粒径较大的含有铁质成分的砂粒进行吸附。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筛管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磁环101,粒径较小的含有铁质成分的砂粒会随油液向上运动,第二磁环101用于对粒径较小的含有铁质成分的砂粒进行吸附。具体的,如图1所示,筛管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筛管本体1的内部相连通若干个防砂筛孔102,防砂筛孔102为沿竖直方向开设的长条形通孔,第二磁环101位于各防砂筛孔102的上方。其中,防砂筛孔102的宽度可为但不限于0.25mm、0.35mm或者0.5mm。进一步的,第二磁环101为沿筛管本体1的周向倾斜设置的环状结构,增大第二磁环101的吸附面积,提高对含有铁质成分的砂粒的吸附能力。如图1所示,沉砂管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丝堵3。进一步的,筛管本体1的顶部内壁与泵筒4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一螺纹6连接,便于筛管本体1与泵筒4之间拆卸和清洗。具体的,泵筒4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筛管本体1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泵筒4的底部内壁与筛管本体1的顶部外壁之间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沉砂管2的顶部与筛管本体1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二螺纹7连接,便于沉砂管2与筛管本体1之间拆卸和清洗。具体的,筛管本体1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沉砂管2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筛管本体1的底部内壁与沉砂管2的顶部外壁之间通过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配合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杆式抽油泵在井下工作时,井下原油通过筛管本体1上的防砂筛孔102进入筛管本体1内,油液中的大颗粒砂粒阻挡在筛管本体1的外侧,油液中部分杂质沉积在下部沉砂管2内,其中颗粒较大的含有铁质成分的砂粒被吸附在第一磁环201上,油液进入泵筒4前,先经过筛管本体1内的第二磁环101,对油液中颗粒较小的含有铁质成分的砂粒进行吸附,避免油液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筛管防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筛管本体(1)和沉砂管(2),所述筛管本体(1)和所述沉砂管(2)均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筛管本体(1)固定设置在抽油泵的泵筒(4)的底部,所述沉砂管(2)固定设置在所述筛管本体(1)的底部,且所述泵筒(4)、所述筛管本体(1)和所述沉砂管(2)的内部依次连通,所述沉砂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磁环(2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筛管防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筛管本体(1)和沉砂管(2),所述筛管本体(1)和所述沉砂管(2)均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筛管本体(1)固定设置在抽油泵的泵筒(4)的底部,所述沉砂管(2)固定设置在所述筛管本体(1)的底部,且所述泵筒(4)、所述筛管本体(1)和所述沉砂管(2)的内部依次连通,所述沉砂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磁环(2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筛管防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环(201)为沿所述沉砂管(2)的周向倾斜设置的环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筛管防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管本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磁环(10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筛管防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管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筛管本体(1)的内部相连通若干个防砂筛孔(102),所述第二磁环(101)位于各所述防砂筛孔(102)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筛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军陈壁莹段效威郭立娜甄雪曾庆寨朱立军高航孙强田瑜梁海波姚志强张艳斌薛磊贾代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