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轮次注汽井高强度充填防砂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4536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多轮次注汽井高强度充填防砂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起出井内生产管柱,然后下入冲砂管柱,进行冲砂作业;步骤2:起出井内冲砂管柱;然后下入通井管柱,进行通井作业;步骤3:起出井内通井管柱;然后下入防砂管柱;步骤4:进行充填作业;步骤5:进行注汽作业;步骤6:下入钻塞管柱,将防砂管柱的可钻滤砂管清除。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近井地带、筛套环空和滤砂管融为一体,解决了多轮次注汽过程中砾石往复运移的问题,有效提高挡砂屏障稳定性。充填防砂后,防砂管柱易于清除,为油井特别是套变套损井后期开采提供足够的井筒空间。

Sand control technology with high strength filling in multiple steam injection we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轮次注汽井高强度充填防砂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井下施工
,具体地说是多轮次注汽井高强度充填防砂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胜利油田探明稠油地质储量6.6亿吨,动用地质储量5.29亿吨,以多轮次注汽开采为主,年均防砂作业1000井次左右,主要采用挤压充填防砂工艺,平均单井日液20.31m3/d,日油3.67t/d,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持续稳产的主要阵地。多轮次注汽开采过程中,砂砾往复运移,造成挡砂屏障松动破坏,防砂有效期短,出砂严重时,生产井段亏空,形成空洞,近井地应力发生变化,造成了套管损坏、变形。专利ZL201510821958.1和ZL201710072399.8提出了三段塞式充填结构,能有效缓解充填层松动失效的问题,但随着注汽轮次的增多,环空充填砾石易松动,从而引起覆膜砂挡砂层周边失去支撑松动破坏,防砂失效。同时井内采用金属滤砂管,后期打捞困难。申请号:201510821958.1提供一种多段塞高密实充填防砂工艺方法,该多段塞高密实充填防砂工艺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油藏物性、地质构造、开发现状及数值模拟这些资料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步骤2,处理井筒,进行冲砂、通井、刮管处理;步骤3,下入防砂管柱,并进行充填工具坐封;步骤4,进行填砂施工,按照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进行砾石充填段塞的注入;步骤5,反洗井,洗出油管内多余残砂后,丢手起出管柱,完成防砂施工。该多段塞高密实充填防砂工艺方法具有按砾石尺寸分段塞充填、充填排量大、充填砂比高等特点,适用于低渗、稠油、疏松砂岩等类型油藏改造和防砂。申请号:201710072399.8公开了一种注蒸汽开采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防砂方法,首先采用泡沫冲砂,解除近井污染,为挤压充填建立通道,然后注入高温抑砂剂,稳定粉细砂及粘土颗粒,再进行地层挤压充填,重新建立地层结构,保证地层渗流能力,再利用高温覆膜砂进行封口,满足稠油注蒸汽要求,最后在油套环空进行循环充填,最终建立耐高温、高强度多级挡砂屏障,达到注蒸汽开采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防砂目的。本专利技术在有效抑制地层砂、粉细砂、泥质、粘土等污染物运移的同时,解除了近井地带污染,保证了地层渗透率,还解决了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注蒸汽破坏挡砂屏障导致防砂有效期短的难题。生产管柱、防砂管柱、冲砂管柱、通井管柱、钻塞管柱等各种管柱本身及施工方法等均为本
的常规现有技术,直接使用即可。其中防砂管柱结构没变,只是将防砂管柱中的滤砂管的材料采用可钻材料,即可钻滤砂管的材料硬度小于钻塞管柱的三牙轮钻头的硬度,其中防砂管柱在充填施工时,充填施工方法不变,仍然采用本
的常规充填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轮次注汽井高强度充填防砂工艺方法,将近井地带、筛套环空和滤砂管融为一体,解决了多轮次注汽过程中砾石往复运移的问题,有效提高挡砂屏障稳定性。充填防砂后,防砂管柱易于清除,为油井特别是套变套损井后期开采提供足够的井筒空间。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多轮次注汽井高强度充填防砂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起出井内生产管柱,然后下入冲砂管柱,进行冲砂作业;步骤2:起出井内冲砂管柱;然后下入通井管柱,进行通井作业;步骤3:起出井内通井管柱;然后下入防砂管柱;步骤4:进行充填作业;步骤5:进行注汽作业;步骤6:下入钻塞管柱,将防砂管柱的可钻滤砂管清除。进一步,下入冲砂管柱时,在井下套管内下入带有冲砂笔尖的冲砂管柱,向所述冲砂管柱内注入冲砂液进行冲砂;直至冲砂至人工井底。进一步,下入通井管柱,进行通井作业时,在井内下入带有通井规的通井管柱进行通井操作,通井管柱至人工井底;之后对油井进行反洗井,从油套环空泵入清水做洗井液,所述洗井液从油管返出,所述洗井液的排量控制在15~20m3/h,待从油管返出清水停止洗井,并起出通井管柱。进一步,所述防砂管柱包括热采充填工具、可钻滤砂管,所述可钻滤砂管连接在热采充填工具下部,可钻滤砂管上端比油层上表面高1.5米,可钻滤砂管下端比油层下表面低1.5米。进一步,充填作业时,用携砂液将石英砂充填至地层深部;用携砂液将可固结耐高温覆膜砂充填至近井地带和筛套环空。进一步,注汽作业时,蒸汽能使可固结耐高温覆膜砂发生反应,将近井地带、筛套环空和滤砂管固结在一起。进一步,下入钻塞管柱,在所述井下套管内下入带有三牙轮钻头的钻塞管柱,所述三牙轮钻头将防砂管柱的可钻滤砂管清除。进一步,可钻滤砂管清除后,起出防砂管柱的其余部分,然后下入生产管柱生产。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室内实验和理论计算,优化了砾石充填尺寸、厚度和可钻滤砂管挡砂精度,并配套研发了可固结耐高温覆膜砂体系。通过深部地层的石英砂来阻挡大部分地层砂及微粒。通过近井和筛套环空可固结耐高温覆膜砂在高温下固结,将近井地带,筛套环空和滤砂管融为一体,可以有效解决注汽过程中挡砂屏障的松动,有效保护了套管。防砂管易于清除,充填施工后或失效打捞过程中,可通过钻除滤砂管,避免了机械式滤砂管清除难的问题,在稠油防砂井中适应性强,应用前景广阔。将近井地带、筛套环空和滤砂管融为一体,解决了多轮次注汽过程中砾石往复运移的问题,有效提高挡砂屏障稳定性。充填防砂后,防砂管柱易于清除,为油井特别是套变套损井后期开采提供足够的井筒空间。通过高强度充填层的建立,避免了多轮次注汽过程中砂砾往复运移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挡砂屏障的稳定性,延长了防砂有效期。且充填防砂后,防砂管易于清除,为油井特别是套变套损井后期开采提供足够的井筒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充填防砂工艺的状态图。图中符号说明:1-热采充填工具;2-可钻滤砂管;3-可固结耐高温覆膜砂;4-石英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多轮次注汽井高强度充填防砂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起出井内生产管柱:起出油井采油生产的生产管柱,所述生产管柱包括油管、抽油杆和抽油泵;生产管柱本身及施工方法等均为本
的常规现有技术,直接使用即可。(2)下入冲砂管柱:在井下套管内下入带有冲砂笔尖的冲砂管柱,向所述冲砂管柱内注入冲砂液进行冲砂;直至冲砂至人工井底;所述冲砂管柱从井口自上而下包括油管、冲砂笔尖,所述油管和所述冲砂笔尖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冲砂管柱本身及施工方法等均为本
的常规现有技术,直接使用即可。(3)下入通井管柱:在井内下入带有通井规的通井管柱进行通井操作,通井管柱至人工井底;之后对油井进行反洗井,从油套环空泵入清水做洗井液,所述洗井液从油管返出,所述洗井液的排量控制在15~20m3/h,待从油管返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多轮次注汽井高强度充填防砂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起出井内生产管柱,然后下入冲砂管柱,进行冲砂作业;/n步骤2:起出井内冲砂管柱;然后下入通井管柱,进行通井作业;/n步骤3:起出井内通井管柱;然后下入防砂管柱;/n步骤4:进行充填作业;/n步骤5:进行注汽作业;/n步骤6:下入钻塞管柱,将防砂管柱的可钻滤砂管清除。/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轮次注汽井高强度充填防砂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起出井内生产管柱,然后下入冲砂管柱,进行冲砂作业;
步骤2:起出井内冲砂管柱;然后下入通井管柱,进行通井作业;
步骤3:起出井内通井管柱;然后下入防砂管柱;
步骤4:进行充填作业;
步骤5:进行注汽作业;
步骤6:下入钻塞管柱,将防砂管柱的可钻滤砂管清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轮次注汽井高强度充填防砂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下入冲砂管柱时,在井下套管内下入带有冲砂笔尖的冲砂管柱,向所述冲砂管柱内注入冲砂液进行冲砂;直至冲砂至人工井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轮次注汽井高强度充填防砂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下入通井管柱,进行通井作业时,在井内下入带有通井规的通井管柱进行通井操作,通井管柱至人工井底;之后对油井进行反洗井,从油套环空泵入清水做洗井液,所述洗井液从油管返出,所述洗井液的排量控制在15~20m3/h,待从油管返出清水停止洗井,并起出通井管柱。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常友王勇梁伟魏庆彩陈雪贾维霞张川庭吕超马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