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刮蜡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19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刮蜡片,属于清蜡工具领域。该组合式刮蜡片包括:第一刮蜡刀、第二刮蜡刀和连接杆,第一刮蜡刀为圆筒状结构件,第一刮蜡刀同轴安装在连接杆上,第一刮蜡刀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和通槽,通槽贯穿第一刮蜡刀的两端,第二刮蜡刀为螺旋状结构件,第二刮蜡刀同轴安装在连接杆上,且第二刮蜡刀和第一刮蜡刀相互间隔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刮蜡效率。

Combined wax scra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刮蜡片
本技术涉及清蜡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刮蜡片。
技术介绍
自喷井正常生产时,由于原油中含有蜡,当油井温度低于结蜡点时,原油中的蜡就会析出,在油井内壁沉积,增加油流阻力,甚至会堵死油流通道,直接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现在常使用的刮蜡片对油井中的蜡进行清理。现有的组合式刮蜡片包括连接环、连接杆、大径刮蜡片和小径刮蜡片,连接杆先下入油井一端设为底端,后下入油井一端设为顶端,连接杆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有一个连接环,顶端连接环与清蜡钢丝连接,底端连接环与铅锤连接。连接杆靠近顶端部分设置有大径刮蜡片,靠近底端部分设置有小径刮蜡片,大径刮蜡片与小径刮蜡片均为“8”字圆筒形,且靠近连接杆顶端部分为外倒角,靠近连接杆底端的部分为内倒角。组合式刮蜡片在使用时,连接杆连接有铅锤的一端先下油井,然后依次为刮蜡片、大径刮蜡片、连接杆连接有清蜡钢丝的一端下油井,首先由小径刮蜡片初次清蜡,再由大径刮蜡片进行彻底清蜡。然而,由于刮蜡片为“8”字圆筒形,所以造成刮下的蜡将逐渐结成活塞式的蜡棒,凝结在刮蜡片的中空部分,导致刮蜡片在井下运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刮蜡片,可以提高刮蜡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刮蜡片,所述组合式刮蜡片包括:第一刮蜡刀、第二刮蜡刀和连接杆,所述第一刮蜡刀为圆筒状结构件,所述第一刮蜡刀同轴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第一刮蜡刀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和通槽,所述通槽贯穿所述第一刮蜡刀的两端,第二刮蜡刀为螺旋状结构件,所述第二刮蜡刀同轴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第二刮蜡刀和所述第一刮蜡刀相互间隔布置。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刮蜡刀的两端开口处以及所述通槽的边缘均设置有刀口。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槽的刀口中部设有尖端凸起。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刮蜡刀远离所述第二刮蜡刀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刮蜡刀靠近所述第二刮蜡刀的一端的直径。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刮蜡刀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滑臂,每个所述第一定位滑臂均可活动地套装在所述连接杆上。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所述第二刮蜡刀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固定块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滑臂之间。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刮蜡刀的外侧壁设有刀刃,所述刀刃沿所述第二刮蜡刀的外侧壁螺旋延伸。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刮蜡刀靠近所述第一刮蜡刀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刮蜡刀远离所述第一刮蜡刀的一端的直径。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刮蜡刀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滑臂,每个所述第二定位滑臂均可活动地套装在所述连接杆上。在本技术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连接杆在远离所述第二刮蜡刀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滑臂之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组合式刮蜡片对油井内壁上的油蜡进行清理时,将组合式刮蜡片沿油井的轴向下井,使得第二刮蜡刀首先与油蜡接触,以将一部分油蜡刮除。在第二刮蜡刀刮蜡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刮蜡刀为螺旋状结构件,所以被刮起的油蜡将从第二刮蜡刀自身的间隙处滑落,避免了油蜡在第二刮蜡刀上堆积。随着组合式刮蜡片的进一步下井,第一刮蜡片随之与油蜡接触,以进一步对油蜡进行刮除。在第一刮蜡刀刮蜡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刮蜡刀为圆筒状结构件,且第一刮蜡刀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和通槽,所以被刮起的油蜡将从第一刮蜡刀两端的开口、通孔和通槽中滑落,避免了油蜡在第一刮蜡刀上堆积。也就是说,组合式刮蜡片的第一刮蜡刀和第二刮蜡刀均不会积结油蜡,使得组合式刮蜡片可以始终在油井中顺畅移动,提高了刮蜡效率和刮蜡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刮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刮蜡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刮蜡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第一刮蜡刀;11、通孔;12、通槽;13、刀口;14、尖端凸起;15、第一定位滑臂;16、第一固定块;2、第二刮蜡刀;21、刀刃;22、第二定位滑臂;23、第二固定块;3、连接杆;31、连接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式刮蜡片,用于清理油井的内壁上积结的油蜡。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刮蜡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组合式刮蜡片包括:第一刮蜡刀1、第二刮蜡刀2和连接杆3,第一刮蜡刀1为圆筒状结构件,第一刮蜡刀1同轴安装在连接杆3上,第一刮蜡刀1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11和通槽12,通槽12贯穿第一刮蜡刀1的两端,第二刮蜡刀2为螺旋状结构件,第二刮蜡刀2同轴安装在连接杆3上,且第二刮蜡刀2和第一刮蜡刀1相互间隔布置。在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组合式刮蜡片对油井内壁上的油蜡进行清理时,将组合式刮蜡片沿油井的轴向下井,使得第二刮蜡刀2首先与油蜡接触,以将一部分油蜡刮除。在第二刮蜡刀2刮蜡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刮蜡刀2为螺旋状结构件,所以被刮起的油蜡将从第二刮蜡刀2自身的间隙处滑落,避免了油蜡在第二刮蜡刀2上堆积。随着组合式刮蜡片的进一步下井,第一刮蜡片随之与油蜡接触,以进一步对油蜡进行刮除。在第一刮蜡刀1刮蜡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刮蜡刀1为圆筒状结构件,且第一刮蜡刀1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11和通槽12,所以被刮起的油蜡将从第一刮蜡刀1两端的开口、通孔11和通槽12中滑落,避免了油蜡在第一刮蜡刀1上堆积。也就是说,组合式刮蜡片的第一刮蜡刀1和第二刮蜡刀2均不会积结油蜡,使得组合式刮蜡片可以始终在油井中顺畅移动,提高了刮蜡效率和刮蜡质量。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1和通槽12可以相对布置,从而使得通孔11、第一刮蜡刀内的中空空间、通槽12三者相互贯通,从而便于第一刮蜡刀内部的油蜡从通孔11和通槽12中脱落。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刮蜡刀1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刮蜡刀1的两端开口处以及通槽12的边缘均设置有刀口1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刮蜡刀1沿油井的轴向滑动时,第一刮蜡刀1两端的刀口13会对油井内壁上的油蜡进行刮削,从而提高了刮蜡效率和质量。当第一刮蜡刀1内的油蜡冒出通槽12时,通槽12边缘处的刀口13可以将油蜡切断,以便于油蜡从通槽12中滑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刮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刮蜡片包括:第一刮蜡刀、第二刮蜡刀和连接杆,所述第一刮蜡刀为圆筒状结构件,所述第一刮蜡刀同轴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第一刮蜡刀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和通槽,所述通槽贯穿所述第一刮蜡刀的两端,第二刮蜡刀为螺旋状结构件,所述第二刮蜡刀同轴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第二刮蜡刀和所述第一刮蜡刀相互间隔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刮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刮蜡片包括:第一刮蜡刀、第二刮蜡刀和连接杆,所述第一刮蜡刀为圆筒状结构件,所述第一刮蜡刀同轴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第一刮蜡刀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和通槽,所述通槽贯穿所述第一刮蜡刀的两端,第二刮蜡刀为螺旋状结构件,所述第二刮蜡刀同轴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第二刮蜡刀和所述第一刮蜡刀相互间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刮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蜡刀的两端开口处以及所述通槽的边缘均设置有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刮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刀口中部设有尖端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刮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蜡刀远离所述第二刮蜡刀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刮蜡刀靠近所述第二刮蜡刀的一端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刮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蜡刀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滑臂,每个所述第一定位滑臂均可活动地套装在所述连接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桂玲周金霞张树起张相军周忠军祖坦刘家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