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井仪器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3175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落井仪器打捞装置,属于井下打捞领域。装置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连接的上接头、卡瓦筒与扶正基础,从上至下顺次位于卡瓦筒内的限位件与卡瓦,套接在限位件上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一端与上接头的底端相抵;上接头、卡瓦筒以及扶正基础具有与油井贯通的第一通孔,限位件与卡瓦中心均具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用于采出液排出;上接头的外壁上具有排污孔,排污孔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连通,排污孔用于落井仪器上的死油和脏污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落井仪器鱼顶上的死油或脏污堵塞卡瓦筒,导致打捞失败的情形,进而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

Fishing device for downhole instru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落井仪器打捞装置
本技术涉及井下打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井仪器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石油开采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工具掉落油井内,或在井内损坏等情况。此时,为了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就需要一种打捞装置对落入油井内或损坏的工具进行打捞。相关技术提供的打捞装置包括:上接头、卡瓦筒、压簧、卡瓦与扶正基础,上接头的一端与卡瓦筒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打捞仪器连接,卡瓦与压簧位于卡瓦筒内,扶正基础与卡瓦筒的底端连接。设计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落井仪器上部会积存死油或脏污,在打捞的过程中,落井仪器上部的死油或脏污会堵塞卡瓦筒内部空间,导致落井仪器的鱼顶无法与卡瓦接触,无法完成打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捞装置,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打捞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连接的上接头、卡瓦筒与扶正基础,从上至下顺次位于所述卡瓦筒内的限位件与卡瓦,套接在所述限位件上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接头的底端相抵;所述上接头、所述卡瓦筒以及所述扶正基础具有与油井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卡瓦中心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用于油井内液体通过排出;所述上接头的外壁上具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排污口用于落井仪器上的死油和脏污排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扶正基础的内壁连接,所述卡瓦与所述支撑座相抵。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扶正基础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体与扶正体,所述扶正体与所述卡瓦筒连接,所述第一导向体与所述扶正体沿中心轴向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设置在所述限位件的底端,所述限位座与所述卡瓦相抵,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座相抵。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对落井仪器进行第二次扶正的第二导向体;所述第二导向体与所述支撑座的下端连接,且在所述卡瓦筒下端内壁沿圆周方向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瓦包括:第一卡瓦与第二卡瓦;所述第一卡瓦与所述第二卡瓦相对设置,且内径从上至下依次减小;所述第一卡瓦与所述第二卡瓦上端均与所述限位件相抵,下端均与所述扶正体相抵。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接头的底端内壁设置有凸台,所述弹性部件的上端与所述凸台相抵。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件的上端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用于起重杆穿过并将所述限位件向上提起的第四通孔。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扶正体为喇叭口状结构,所述喇叭口的开口角度为55°-6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接头与所述卡瓦筒之间、卡瓦筒与扶正基础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工作原理如下所示:通过上接头的一端与打捞仪器连接,将卡瓦筒下入井内,通过扶正基础对井下的落物进行扶正,方便其进入卡瓦筒内,当落井仪器的鱼顶进入卡瓦筒后,落井仪器的鱼顶顶住卡瓦向上移动,卡瓦带动限位件以及限位件上的弹性部件向上运动,使落井仪器的鱼顶进入到卡瓦内,通过打捞仪器上提装置,上提时限位件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卡瓦套在落井仪器的鱼顶上,继续上提装置,落井仪器被起出井内,在上提的过程中落井仪器鱼顶上的死油或脏污通过上接头外壁上的排污孔排出。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避免了落井仪器鱼顶上的死油或脏污堵塞卡瓦筒,导致打捞失败的情形,进而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接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扶正基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瓦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位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上接头,101-排污孔,102-第二通孔,103-第四通孔,2-卡瓦筒,3-限位件,31-限位座,4-弹性部件,5-卡瓦,51-第一卡瓦,52-第二卡瓦,53-卡瓦牙,6-扶正基础,61-第一导向体,62-第二导向体,7-支撑座,8-第二导向体,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目前针对落井仪器的打捞普遍采用的是常规打捞筒,通过多次现场作业发现,常规打捞筒的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适用打捞作业范围小,打捞成功率低,普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相关技术提供的卡瓦筒2在实施打捞过程中,落井仪器上部的死油或其他脏污会堵塞卡瓦筒2内部空间,使落井仪器的鱼顶无法完全进入卡瓦筒2内与卡瓦5进行接触,导致打捞作业失败。另一方面,常规打捞筒内部在弹性部件4与卡瓦5之间安装有一个挡圈,确保弹性部件4的作用力能够均匀地作用在两个对称的卡瓦5上平面,确保两个卡瓦5上的卡瓦牙53在卡瓦筒2内保持相对固定位置,但是在实际打捞作业过程中,落井仪器往往在井筒内是处于倾斜状态的,当落井仪器与卡瓦筒2接触时,落井仪器的鱼顶就会撞击到单侧的卡瓦5底部,迫使单侧卡瓦5上移并顶翻上部的挡圈使得两个卡瓦5错位,造成打捞失败。最后,常规卡瓦筒2的底部都有一个呈喇叭口状的引鞋,其作用是在打捞落物仪器时,被落井仪器的鱼顶会通过引鞋进入卡瓦筒2内,但是存在两个方面的缺点,其一是引鞋作用效果差,引鞋是通过在卡瓦筒2下部内侧刮削成一定角度的喇叭口形状的方式形成,受卡瓦筒2本体外径尺寸的制约导致引鞋作用效果差。当落井仪器在井下倾斜角度过大时,引鞋不能准确的将落物引导入卡瓦筒2内,同时在引导落物进入卡瓦筒2的过程中会顶翻卡瓦5片,造成打捞作业失败。其二是功能单一,适用范围受到局限,一般的引鞋与卡瓦筒2为一体式结构,外径与卡瓦筒2外径相同,如果打捞不同管径的井下落物时就需要根据落物状况与特点,量身定做相同外径的卡瓦筒2,而目前使用的卡瓦筒2外径尺寸已经实现标准化,如果仅仅为了打捞不同管径内的落井仪器而单独制作外径相匹配的打捞装置,不仅增加了成本的支出,也会影响打捞作业进度。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捞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捞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落井仪器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连接的上接头(1)、卡瓦筒(2)与扶正基础(6),从上至下顺次位于所述卡瓦筒(2)内的限位件(3)与卡瓦(5),套接在所述限位件(3)上的弹性部件(4);/n所述弹性部件(4)的一端与所述上接头(1)的底端相抵;/n所述上接头(1)、所述卡瓦筒(2)以及所述扶正基础(6)具有与油井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限位件(3)与所述卡瓦(5)中心均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102),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102)用于油井内液体通过;/n所述上接头(1)的外壁上具有排污孔(101),所述排污孔(101)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102)连通,所述排污孔(101)用于落井仪器上的死油和脏污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井仪器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连接的上接头(1)、卡瓦筒(2)与扶正基础(6),从上至下顺次位于所述卡瓦筒(2)内的限位件(3)与卡瓦(5),套接在所述限位件(3)上的弹性部件(4);
所述弹性部件(4)的一端与所述上接头(1)的底端相抵;
所述上接头(1)、所述卡瓦筒(2)以及所述扶正基础(6)具有与油井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限位件(3)与所述卡瓦(5)中心均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102),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102)用于油井内液体通过;
所述上接头(1)的外壁上具有排污孔(101),所述排污孔(101)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102)连通,所述排污孔(101)用于落井仪器上的死油和脏污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与所述扶正基础(6)的内壁连接,所述卡瓦(5)与所述支撑座(7)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基础(6)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体(61)与扶正体(62),所述扶正体(62)与所述卡瓦筒(2)连接,所述第一导向体(61)与所述扶正体(62)沿中心轴向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10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限位座(31);所述限位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军张广辉张宗亮程子阳王庆王文歆李国伟刘春生李强邓兵陈显崔体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