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944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模板,其主要由板体及贴附在所述板体工作面上的面板构成;所述板体由第一合成板和第二合成板板叠加粘合而成,所述第一合成板及所述第二合成板均由单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合成板四角部位的单板纹理与角分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合成板四角部位的单板纹理与对应的角分线垂直设置;所述板体中的所述第一合成板与所述第二合成板交替叠摞,并且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两端均为所述第一合成板。其目的在于通过改变单板纹理与模板边缘的夹角,来提高模板在使用过程中边缘容易受损的问题,提高了模板的使用寿命,节约了建设施工的成本。

A recyclable building form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模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
,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建筑模板在使用过程中,要受混凝土的挤压侵蚀作用,因此极易出现断裂或张开的现象,因此导致建筑模板变形报废,不能再次投入使用。这种情况给施工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还增加了新模板的采购及旧模板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模板,通过改变单板纹理与模板边缘的夹角,来提高模板在使用过程中边缘容易受损的问题,降低水分对模板边缘进行侵蚀,提高了模板的使用寿命,因此使得该模板可长久使用不易损坏,节约了建设施工的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模板,主要由板体及贴附在所述板体工作面上的面板构成;所述板体由第一合成板和第二合成板板叠加粘合而成,所述第一合成板及所述第二合成板均由单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合成板四角部位的单板纹理与角分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合成板四角部位的单板纹理与对应的角分线垂直设置;所述板体中的所述第一合成板与所述第二合成板交替叠摞,并且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两端均为所述第一合成板;所述面板远离所述板体的一侧贴附有更新膜。优选的,所述板体四周边缘部位通过防水胶进行粘合密封。优选的,所述面板与板体之间粘合有帘布层。优选的,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合成板和所述第二合成版之间连接设有针刺连接层;所述针刺连接层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合成板及所述第二合成板方向的表面密布若干刺针。优选的,所述更新膜通过不干胶层粘贴在所述面板外表面上。优选的,所述更新膜为多层设置,并且各层所述更新膜之间均通过不干胶层粘贴;各个所述的更新膜的面积在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依次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并且在各个所述更新膜的边缘部位形成阶梯样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合成板及第二合成板构成的板体,其纹理方向与模板边缘不构成垂直角度,因此避免降低了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液体侵入率,同时还避免传统模板依照单板纹理致使的边缘脱胶开裂的问题,同时通过面板的保护,使得板体的工作面不会被水所浸湿,延长了模板的使用寿命,另外借助更新膜使模板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形态。防水胶避免模板使用过程中因边缘进水导致的模板变形开裂起鼓,由此提高了模板的防水耐用性。由于帘布层在生产过程中为柔性设置,因此保证了面板与板体之间的结合可靠性,避免板体与面板接触面因不平整导致结合不彻底的问题。针刺连接层可由金属薄片实现,而金属薄片通过冲压在两侧形成若干尖锐的刺针,在于第一合成板及第二合板的压合过程中,刺针分别刺入第一合成板及第二合成板的内部,即刺入单板板体内,形成剪切约束力,因此使得板体始终能保持平整状态,借助各个的针刺连接层提高了板体的抗弯折能力,使该模板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可用状态。更新膜可采用PVC材质的柔性膜,并通过不干胶进行粘贴。更新膜对面板起保护作用,避免面板在工作过程中受损,而影响再次使用,当更新膜出现破损时,工人可将其进行揭除更换,从而恢复模板的使用状态。另外,当最外层更新膜因在工作过程中受损时,工人可将其进行揭除,从而保证模板的可用性指标。而构成阶梯状的更新膜边缘有利于工人对揭除厚度及层数的选择,避免多揭或是不易揭除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模板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合成板纹理形式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合成板纹理形式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更新膜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根据图1、图2、图3,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模板,主要由板体1及贴附在所述板体1工作面上的面板2构成;所述板体1由第一合成板3和第二合成板4板叠加粘合而成,所述第一合成板3及所述第二合成板4均由单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合成板3四角部位的单板纹理9与角分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合成板4四角部位的单板纹理9与对应的角分线垂直设置;所述板体1中的所述第一合成板3与所述第二合成板4交替叠摞,并且所述板体1的厚度方向两端均为所述第一合成板3;所述面板2远离所述板体1的一侧贴附有更新膜5。上述设置中,第一合成板3及第二合成板4构成的板体1,其纹理9方向与模板边缘不构成垂直角度,因此避免降低了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液体侵入率,同时还避免传统模板依照单板纹理9致使的边缘脱胶开裂的问题,同时通过面板2的保护,使得板体1的工作面不会被水所浸湿,延长了模板的使用寿命,另外借助更新膜5使模板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形态。实施例二:所述板体1四周边缘部位通过防水胶进行粘合密封。上述设置中的防水胶避免模板使用过程中因边缘进水导致的模板变形开裂起鼓,由此提高了模板的防水耐用性。实施例三:所述面板2与板体1之间粘合有帘布层6。上述设置中,由于帘布层6在生产过程中为柔性设置,因此保证了面板2与板体1之间的结合可靠性,避免板体1与面板2接触面因不平整导致结合不彻底的问题。实施例四: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合成板3和所述第二合成版之间连接设有针刺连接层7;所述针刺连接层7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合成板3及所述第二合成板4方向的表面密布若干刺针8。上述设置中,针刺连接层7可由金属薄片实现,而金属薄片通过冲压在两侧形成若干尖锐的刺针8,在于第一合成板3及第二合板的压合过程中,刺针分别刺入第一合成板3及第二合成板4的内部,即刺入单板板体1内,形成剪切约束力,因此使得板体1始终能保持平整状态,借助各个的针刺连接层7提高了板体1的抗弯折能力,使该模板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可用状态。实施例五:根据图4,所述更新膜5通过不干胶层粘贴在所述面板2外表面上。上述设置中,更新膜5可采用PVC材质的柔性膜,并通过不干胶进行粘贴。更新膜5对面板2起保护作用,避免面板2在工作过程中受损,而影响再次使用,当更新膜5出现破损时,工人可将其进行揭除更换,从而恢复模板的使用状态。实施例六:所述更新膜5为多层设置,并且各层所述更新膜5之间均通过不干胶层粘贴;各个所述的更新膜5的面积在朝远离所述面板2的方向依次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并且在各个所述更新膜5的边缘部位形成阶梯样式。上述设置中,当最外层更新膜5因在工作过程中受损时,工人可将其进行揭除,从而保证模板的可用性指标。而构成阶梯状的更新膜5边缘有利于工人对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及贴附在所述板体工作面上的面板;/n所述板体由第一合成板和第二合成板板叠加粘合而成,所述第一合成板及所述第二合成板均由单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合成板四角部位的单板纹理与角分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合成板四角部位的单板纹理与对应的角分线垂直设置;所述板体中的所述第一合成板与所述第二合成板交替叠摞,并且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两端均为所述第一合成板;/n所述面板远离所述板体的一侧贴附有更新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及贴附在所述板体工作面上的面板;
所述板体由第一合成板和第二合成板板叠加粘合而成,所述第一合成板及所述第二合成板均由单板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合成板四角部位的单板纹理与角分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合成板四角部位的单板纹理与对应的角分线垂直设置;所述板体中的所述第一合成板与所述第二合成板交替叠摞,并且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两端均为所述第一合成板;
所述面板远离所述板体的一侧贴附有更新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四周边缘部位通过防水胶进行粘合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军赵建忠张玉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大地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