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826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玩具。提供能够给玩家带来特别的趣味的旋转玩具。旋转玩具(10)包括:主体部(11);旋转部(12),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主体部(11);载置部(13),其能够相对于旋转部(12)装卸;以及抵接部(15),其能够与安装于旋转部(12)的载置部(13)抵接,该旋转玩具构成为,安装于旋转部(12)的载置部(13)能够在与抵接部(15)抵接的条件下自旋转部(12)脱离。

Rotating toy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玩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能够旋转的旋转部的旋转玩具。
技术介绍
在后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旋转玩具,该旋转玩具包括:基座;转子,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座;马达、旋转传递部以及电池,其用于以规定速度驱动转子旋转;吊篮状的托盘,其能够载置硬币状的卡片且悬挂于转子的挂钩;以及落下装置,其在规定位置与被驱动而以规定速度旋转的转子的托盘碰撞而使该托盘倾斜从而使硬币状的卡片落下。所述旋转玩具主要着眼于在被驱动而以规定速度旋转的转子的托盘载置卡片并使该卡片在规定位置落下,因此,难以给玩家带来卡片的替换放置以外的趣味。专利文献1:授权技术第31240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给玩家带来特别的趣味的旋转玩具。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旋转玩具包括:主体部;旋转部,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所述主体部;载置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部装卸;以及抵接部,其能够与安装于所述旋转部的所述载置部抵接,该旋转玩具构成为,安装于所述旋转部的所述载置部能够在与所述抵接部抵接的条件下自所述旋转部脱离。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旋转玩具,能够给玩家带来特别的趣味。附图说明图1的(A)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玩具的主视图,图1的(B)是该旋转玩具的右视图,图1的(C)是该旋转玩具的后视图。图2的(A)是图1的(A)所示的被卡合部的放大主视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S1-S1剖视图,图2的(C)和图2的(D)是表示被卡合部的变形例的与图2的(A)对应的图。图3的(A)是图1的(A)所示的载置部的放大主视图,图3的(B)是该载置部的放大俯视图,图3的(C)是将图3的(A)所示的卡合部卡合于被卡合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的(A)是图1的(A)所示的物品的放大主视图,图4的(B)是该物品的放大右视图,图4的(C)是该物品的放大俯视图。图5的(A)是图1的(A)所示的操作机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S2-S2剖视图(仅操作部)。图6的(A)是图1的(A)所示的抵接部和第2操作机构的主视图,图6的(B)是第2操作机构的功能说明图,图6的(C)是图6的(A)的S3-S3剖视图(仅第2操作机构),图6的(D)是第2操作机构的功能说明图。图7的(A)和图7的(B)是图1~图6所示的旋转玩具的游戏方法的说明图。图8的(A)和图8的(B)是图1~图6所示的旋转玩具的游戏方法的说明图。图9的(A)~图9的(C)是图1~图6所示的旋转玩具的游戏方法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0、旋转玩具;11、主体部;12、旋转部;12a、被卡合部;12a1、直状部;12a2、防脱落部;12b、齿轮部;13、载置部;13a、收容部;13b、卡合部;13b1、直状部;13b2、曲状部;13c、移动部;G、物品;14、操作机构;14a、操作部;14a1、收容部;14b、第1齿轮;14c、第2齿轮;14d、第3齿轮;14e、第4齿轮;15、抵接部;15a、平坦部;15b、移动阻止部;16、第2操作机构;16b、第2操作部;16c、推压部;17、引导部。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图1的(A)的近前侧标记为前,将进深侧标记为后,将上侧标记为上,将下侧标记为下,将左侧标记为左,将右侧标记为右,对其他的附图也以此为基准标记朝向。首先,使用图1~图6说明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玩具10的结构和功能。此外,此处的说明为一个例子,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旋转玩具的结构等。图1所示的旋转玩具10包括:主体部11;旋转部12,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主体部11;装卸部(以下称作“载置部”)13,其能够相对于旋转部12装卸;操作机构14,其能够使旋转部12旋转;抵接部15,其能够与安装于旋转部12的载置部13抵接;第2操作机构16,其能够使抵接部15位移;以及引导部17,其能够引导自旋转部12脱离的载置部13。主体部11具有:后壁部11a、底壁部11b以及侧壁部11c,能够放置于桌面等平坦面(参照图1的(A)、图1的(B)以及图1的(C))。另外,在底壁部11b与侧壁部11c之间具有用于配置第2操作机构16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隙(省略附图标记)。另外,在后壁部11a的前表面上部设有旋转部12用的截面呈圆形的第1轴部11d(参照图1的(A)和图1的(C))。而且,在底壁部11b的上表面沿着前后方向空开间隔地设有后述第1齿轮14b用的截面呈圆形的第2轴部11e和后述第2齿轮14c用的截面呈圆形的第3轴部11f(参照图5的(A)),在后壁部11a的前表面沿着上下方向空开间隔地设有后述第3齿轮14d用的截面呈圆形的第4轴部11g和后述第4齿轮14e用的截面呈圆形的第5轴部11h(参照图1的(A)和图1的(C))。旋转部12在主视时呈圆形,将截面呈圆形的中心孔(省略附图标记)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1轴部11d(参照图1的(A)和图1的(C))。另外,在旋转部12的前表面的旋转中心的周围以等角度间隔(图中以120度间隔)设有共计三个被卡合部12a(参照图1的(A)和图1的(B))。如图2的(A)和图2的(B)所示,各被卡合部12a具有截面呈圆形的直状部12a1和设于该直状部12a1的端部的主视时呈圆形的防脱落部12a2。而且,在旋转部12的后表面的外周部分设有能够供后述第4齿轮14e啮合的正齿轮状的齿轮部12b(参照图1的(C))。此外,在图2的(A)中描绘出主视时呈圆形的防脱落部12a2,但该防脱落部12a2也可以是图2的(C)所示那样主视时呈星形,还可以是图2的(D)所示那样主视时呈心形。即,防脱落部12a2的主视形状只要是能够防止卡合于被卡合部12a的后述卡合部13b(参照图3的(C))的脱落的形状,就没有特殊的限制。如图3的(A)和图3的(B)所示,载置部13具有:能够以收容状态载置后述物品G(参照图4)的收容部13a、能够以可装卸的方式卡合于旋转部12的被卡合部12a的卡合部13b、以及用于使载置部13自身能够移动的移动部13c。另外,载置部13在将其卡合部13b卡合于旋转部12的被卡合部12a的状态下能够进行以该被卡合部12a的中心为基点的摆动。卡合部13b具有截面呈圆形或矩形形状且为笔直的直状部13b1以及与该直状部13b1连续的截面呈圆形或矩形形状且弯曲的曲状部13b2,卡合部13b在载置部13的后壁部分以自该后壁部分的中央向上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参照图3的(A)和图3的(B))。详细而言,为了良好地进行相对于旋转部12的被卡合部12a的可装卸的卡合与卡合后的摆动,卡合部13b的直状部13b1的前后方向尺寸和曲状部13b2的前后方向尺寸略小于被卡合部12a的直状部12a1的前后方向尺寸。另外,在旋转部12的被卡合部12a的直状部12a1的截面呈圆形、且能够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玩具,其中,/n该旋转玩具包括:/n主体部;/n旋转部,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所述主体部;/n载置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部装卸;以及/n抵接部,其能够与安装于所述旋转部的所述载置部抵接,/n该旋转玩具构成为,安装于所述旋转部的所述载置部能够在与所述抵接部抵接的条件下自所述旋转部脱离。/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29 JP 2019-0135471.一种旋转玩具,其中,
该旋转玩具包括:
主体部;
旋转部,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所述主体部;
载置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部装卸;以及
抵接部,其能够与安装于所述旋转部的所述载置部抵接,
该旋转玩具构成为,安装于所述旋转部的所述载置部能够在与所述抵接部抵接的条件下自所述旋转部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玩具,其中,
所述载置部构成为能够载置物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玩具,其中,
所述载置部包括能够以收容状态载置所述物品的收容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玩具,其中,
所述载置部包括用于使该载置部自身能够移动的移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玩具,其中,
所述抵接部构成为,能够在无法与安装于所述旋转部的所述载置部抵接的位置以及能够与安装于所述旋转部的所述载置部抵接的位置之间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玩具,其中,
所述抵接部的、所述能够与安装于所述旋转部的所述载置部抵接的位置是通过与安装于所述旋转部的所述载置部抵接而能够使该载置部的姿势变化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旋转玩具,其中,
所述位移是基于所述抵接部的倾动而发生的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玩具,其中,
所述抵接部包括平坦部和移动阻止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玩具,其中,
所述载置部构成为能够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旋转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玩具,其中,
所述旋转部包括被卡合部,
所述载置部包括能够以可装卸的方式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玩具,其中,
所述被卡合部在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中心的周围以等角度间隔设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隅田将之日野千寻内山绫田岛裕子大西昭彦山本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代株式会社PLEX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