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自支撑的胯部骨骼术后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632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自支撑的胯部骨骼术后固定架,包括于腰部前后螺纹衔接的前腰弧形板和后腰弧形板,前腰弧形板和后腰弧形板的底端均固接适配前后腹臀的前侧胯部板和后侧胯部板,且前侧胯部板和后侧胯部板的底端之间设有软质面料;软质面条两侧对应前侧胯部板和后侧胯部板均开设腿洞;前侧胯部板和后侧胯部板的外表面边侧下方均转动连接腿部支架;腿部支架通过若干活动机构连接;腿部机构的下方还设有弹性支撑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胯部骨骼术后固定架在保持患者下肢骨骼稳定的同时,提高其患者的活动空间,对于术后患者的恢复和创伤稳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适合在骨骼术后恢复领域推广使用。

A kind of fixed frame with self support for hip bone after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自支撑的胯部骨骼术后固定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胯部骨骼术后恢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自支撑的胯部骨骼术后固定架。
技术介绍
胯部骨骼是一种能够提供对生物腰腹部位柔软内部器官进行构型,建筑和保护的坚硬的外部结构。内骨骼于外骨骼的关键的区别在于保障,科学家们对这方面进行了更加广阔的拓展。外骨骼,现在被更多的联系到术后骨骼固定恢复或用于扩充或增强一个人的生理机能的系统。他们帮助一个人在术后恢复和术后活动时提供便利,因为他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外骨骼技术的发展应用也得到了更长足的进步,其中包括针对于人体下肢助行领域。现有的外骨骼术后恢复助行装置通常操作较为复杂,使用者对其控制难度较大,并且在不同使用地面环境下的各关节角度调节力度有限,同时其缺乏一定的助行辅助机构以提高使用者行走时的安全性,使用适应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自支撑的胯部骨骼术后固定架,能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自支撑的胯部骨骼术后固定架,包括于腰部前后螺纹衔接的前腰弧形板和后腰弧形板,所述前腰弧形板和后腰弧形板的底端均固接适配前后腹臀的前侧胯部板和后侧胯部板,且前侧胯部板和后侧胯部板的底端之间设有软质面料;所述软质面条两侧对应前侧胯部板和后侧胯部板均开设腿洞;所述前侧胯部板和后侧胯部板的外表面边侧下方均转动连接腿部支架;所述腿部支架通过若干活动机构连接;所述腿部机构的下方还设有弹性支撑机构。>优选的,所述前侧胯部板和后侧胯部板为弹性塑胶材质;且所述前侧胯部板和后侧胯部板的顶端边侧均开设有弧形的缺槽,两侧所述缺槽形成供前侧胯部板和后侧胯部板在拉伸时的活动开口。优选的,所述前腰弧形板和后腰弧形板的两端均设有伸出腰部两侧的前腰调节板和后腰调节板。优选的,所述前腰调节板和后腰调节板垂直贯穿有前腰螺纹孔和后腰螺纹孔;所述前腰螺纹孔和后腰螺纹孔内螺纹穿设有螺栓。优选的,所述前腰螺纹孔两侧的螺栓上分别螺纹套设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所述后腰螺纹孔两侧的螺栓上分别螺纹套设第三螺帽和第四螺帽。优选的,两侧所述腿洞之间通过软质面料连接,所述软质面料为弹性面料。优选的,所述腿洞对应的前侧胯部板和后侧胯部板外均设有转杆凸起,所述转杆凸起均转动连接有盘座,所述盘坐固接垂直转杆凸起的连杆,所述连杆固接固定凸起,所述固体凸起位于腿部支架上。优选的,所述腿部支架包括位于腿洞两侧下方的大腿右骨骼固定板和大腿左骨骼固定板,且所述大腿右骨骼固定板和大腿左骨骼固定板均为适配大腿外形的弧形板。所述大腿右骨骼固定板和大腿左骨骼固定板的弧形内圈两侧均设有所述固定凸起,并通过固定凸起和所述连杆连接。优选的,所述大腿右骨骼固定板和大腿左骨骼固定板的底端均垂直固定穿设有圆杆。优选的,所述大腿右骨骼固定板和大腿左骨骼固定板的下方分别铰接有小腿右骨骼固定板和小腿左骨骼固定板。优选的,所述小腿右骨骼固定板和小腿左骨骼固定板的顶端两侧分别垂直固接座限位板和右限位板。优选的,所述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均左右贯穿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内铰接圆杆的末端,且所述圆杆的末端同轴固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直径大于铰接孔直径。优选的,所述小腿右骨骼固定板和小腿左骨骼固定板的底端之间垂直固接水平地面的横板,所述横板轴心上下贯穿有脚踝孔。优选的,所述横板底面两侧均固接所述弹性支撑机构。优选的,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固接横板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滑动设于固定套管的圆盘腔内。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外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上下端分别固接横板和固定套管。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管的圆盘腔顶端上限位圆孔。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底端同轴固接有第一限位圆盘,所述第一限位圆盘滑动设于圆盘腔内,且第一限位圆盘直径大于上限位圆孔形成限位抵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管的底端同轴垂直固接活动转杆,所述活动转杆的底端转动连接贴合地面的支撑转盘。优选的,所述支撑转盘顶面开设有下限位圆孔,所述下限位圆盘顶端为小口径孔,底端为大口径槽,所述大口径槽内转动连接于活动转杆底端。优选的,所述活动转杆上下端均设有第二限位圆盘和第三限位圆盘,所述第二限位圆盘和第三限位圆盘分别转动连接于固定套管和支撑转盘的小口径孔内。优选的,所述第三限位圆盘适配大口径槽,且保持与其壁面转动贴合。优选的,所述大腿左骨骼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末端固接垂直杆,所述垂直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于前侧胯部板和后侧胯部板的底端。优选的,所述腿部支架对称设于软质面料的下方两侧。优选的,所述大腿右骨骼固定板的长度大于大腿左骨骼固定板的长度,且保持其底端面平齐。优选的,所述小腿右骨骼固定板和小腿左骨骼固定板的长度一致,且其上下端面平齐。优选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一种具备自支撑的胯部骨骼术后固定架。优选的,所述支撑转盘的底面采用防护结构。优选的,所述防滑机构为包覆支撑转盘的防滑垫或固定贴合其地面的不平整机构。优选的,所述不平整机构为凹凸面或波纹面或吸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胯部骨骼术后固定架在保持患者下肢骨骼稳定的同时,提高其患者的活动空间,对于术后患者的恢复和创伤稳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适合在骨骼术后恢复领域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前腰弧形板和后腰弧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大腿左骨骼固定板和活动机构的一实施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弹性支撑机构的实施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小腿左骨骼固定板的铰接示意图;其中:1、前腰弧形板;2、后腰弧形板;3、前侧胯部板;4、后侧胯部板;5、软质面料;6、腿洞;7、大腿右骨骼固定板;8、大腿左骨骼固定板;9、小腿右骨骼固定板;10、小腿左骨骼固定板;11、横板;12、弹性支撑机构;101、活动开口;102、前腰调节板;103、后腰调节板;104、后腰螺纹孔;105、前腰螺纹孔;106、螺栓;107、第一螺帽;108、第二螺帽;109、第三螺帽;110、第四螺帽;111、脚踝孔;121、伸缩杆;122、固定套管;123、复位弹簧;124、活动转杆;125、支撑转盘;301、转杆凸起;302、盘座;303、连杆;304、固定凸起;901、圆杆;902、左限位板;903、右限位板;904、铰接孔;1211、第一限位圆盘;1221、圆盘腔;1222、上限位圆孔;1241、第二限位圆盘;1242、第三限位圆盘;1251、下限位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自支撑的胯部骨骼术后固定架,包括于腰部前后螺纹衔接的前腰弧形板(1)和后腰弧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腰弧形板(1)和后腰弧形板(2)的底端均固接适配前后腹臀的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且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的底端之间设有软质面料(5);所述软质面条两侧对应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均开设腿洞(6);所述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的外表面边侧下方均转动连接腿部支架;所述腿部支架通过若干活动机构连接;所述腿部机构的下方还设有弹性支撑机构(12);/n所述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为弹性塑胶材质;且所述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的顶端边侧均开设有弧形的缺槽,两侧所述缺槽形成供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在拉伸时的活动开口(101);/n所述前腰弧形板(1)和后腰弧形板(2)的两端均设有伸出腰部两侧的前腰调节板(102)和后腰调节板(103);/n所述前腰调节板(102)和后腰调节板(103)垂直贯穿有前腰螺纹孔(105)和后腰螺纹孔(104);所述前腰螺纹孔(105)和后腰螺纹孔(104)内螺纹穿设有螺栓(106);/n所述前腰螺纹孔(105)两侧的螺栓(106)上分别螺纹套设第一螺帽(107)和第二螺帽(108),所述后腰螺纹孔(104)两侧的螺栓(106)上分别螺纹套设第三螺帽(109)和第四螺帽(110);/n所述腿洞(6)对应的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外均设有转杆凸起(301),所述转杆凸起(301)均转动连接有盘座(302),所述盘坐固接垂直转杆凸起(301)的连杆(303),所述连杆(303)固接固定凸起(304),所述固体凸起位于腿部支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自支撑的胯部骨骼术后固定架,包括于腰部前后螺纹衔接的前腰弧形板(1)和后腰弧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腰弧形板(1)和后腰弧形板(2)的底端均固接适配前后腹臀的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且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的底端之间设有软质面料(5);所述软质面条两侧对应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均开设腿洞(6);所述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的外表面边侧下方均转动连接腿部支架;所述腿部支架通过若干活动机构连接;所述腿部机构的下方还设有弹性支撑机构(12);
所述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为弹性塑胶材质;且所述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的顶端边侧均开设有弧形的缺槽,两侧所述缺槽形成供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在拉伸时的活动开口(101);
所述前腰弧形板(1)和后腰弧形板(2)的两端均设有伸出腰部两侧的前腰调节板(102)和后腰调节板(103);
所述前腰调节板(102)和后腰调节板(103)垂直贯穿有前腰螺纹孔(105)和后腰螺纹孔(104);所述前腰螺纹孔(105)和后腰螺纹孔(104)内螺纹穿设有螺栓(106);
所述前腰螺纹孔(105)两侧的螺栓(106)上分别螺纹套设第一螺帽(107)和第二螺帽(108),所述后腰螺纹孔(104)两侧的螺栓(106)上分别螺纹套设第三螺帽(109)和第四螺帽(110);
所述腿洞(6)对应的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外均设有转杆凸起(301),所述转杆凸起(301)均转动连接有盘座(302),所述盘坐固接垂直转杆凸起(301)的连杆(303),所述连杆(303)固接固定凸起(304),所述固体凸起位于腿部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自支撑的胯部骨骼术后固定架,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腿洞(6)之间通过软质面料(5)连接,所述软质面料(5)为弹性面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自支撑的胯部骨骼术后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支架包括位于腿洞(6)两侧下方的大腿右骨骼固定板(7)和大腿左骨骼固定板(8),且所述大腿右骨骼固定板(7)和大腿左骨骼固定板(8)均为适配大腿外形的弧形板。所述大腿右骨骼固定板(7)和大腿左骨骼固定板(8)的弧形内圈两侧均设有所述固定凸起(304),并通过固定凸起(304)和所述连杆(303)连接;
所述大腿左骨骼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杆(303),所述连杆(303)末端固接垂直杆,所述垂直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于前侧胯部板(3)和后侧胯部板(4)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备自支撑的胯部骨骼术后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右骨骼固定板(7)和大腿左骨骼固定板(8)的底端均垂直固定穿设有圆杆(901);
所述大腿右骨骼固定板(7)和大腿左骨骼固定板(8)的下方分别铰接有小腿右骨骼固定板(9)和小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智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