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蚕种浸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261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桑蚕制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化蚕种浸酸装置,它包括浸酸槽,所述浸酸槽的的底面中部安装有升降柱,所述浸酸槽的正上方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滑台,所述电动滑台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一滑动浸酸机构,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浸酸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有滤网,使得浸酸笼能够直接放置在滤网的顶面,避免悬挂,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降低成本;另外,通过设有电动滑台、滑动浸酸机构和升降柱,能够有效加快蚕种的浸酸速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支出,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An intelligent device for soaking silkworm see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蚕种浸酸装置
本技术涉及桑蚕制种
,尤其是一种智能化蚕种浸酸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丝绸大国,现行的桑蚕种自然条件下孵化二代,要满足全年的随时用种,则需要将位于浸酸架中的蚕种放置于质量浓度15-20%盐酸池中,进行盐酸刺激处理。浸酸的作用排除蚕种滞育,兼有脱粒,消毒等作用,除越年蚕种外,均需浸酸。现行的蚕种浸酸设备是由内桶(玻璃钢浸酸槽)、传导溶液(油)、外桶(保温层)组成,传导溶液由加热元件加热,运用温差传导方式加热桶内盐酸。设备笨重,加热迟缓,基本不能移动,由于是传导加热,加热过程长,在蚕种不断的浸渍过程中温度调节的反应慢,温度不均衡。因此,业内人士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简易桑蚕种浸酸设备,专利号为:201820320542.0,包括浸酸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浸酸槽的内腔左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浸酸槽的内腔底部均匀插接有铜制无缝加热管,所述浸酸槽的右侧中央位置安装有恒温控制装置,所述浸酸槽的右侧底部安装电源,所述电源与恒温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恒温控制装置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铜制无缝加热管电性连接。所述浸酸槽采用塑料或玻璃钢制成的单层浸酸槽。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玻璃电接点温度计。所述铜制无缝加热管至少为结构相同的三组,且铜制无缝加热管等距离设置在浸酸槽的内腔底部。可是,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是:(1)上述方案中的温度传感器以及铜制无缝加热管均裸露设置在浸酸槽的内部,然而,蚕种是通过浸酸笼浸泡在浸酸槽中,该种设计的浸酸槽会影响浸酸笼在浸酸槽中的安放,浸酸笼既不能触碰到温度传感器以及铜制无缝加热管,而且,浸酸笼还需全部浸泡在浸酸槽中的盐酸溶液内,解决该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在浸泡时将浸酸笼悬挂,可是采用悬挂浸酸笼的方式对蚕种进行浸酸,其人力物力支出较大,生产成本提高;(2)该设备的设计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影响蚕种浸泡的效率,因为该浸酸槽为固定不动,浸酸笼每次在浸酸槽内进行浸酸时,均需先将浸酸笼放入浸酸槽内,等待浸酸完成后再取出,接着又重新拿取新的浸酸笼放入,在放入、取出和再拿取放入的过程中,不仅消耗的时间较多,而且,工人劳动力支出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化蚕种浸酸装置,该装置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化蚕种浸酸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浸酸槽,所述浸酸槽的顶面设有开口,所述浸酸槽的的底面中部安装有升降柱,所述浸酸槽的底面且位于升降柱的左侧安装有恒温控制装置,所述浸酸槽的底面且位于升降柱的右侧安装有电源,所述浸酸槽的内部安装有凹字型的滤网,所述浸酸槽左右侧面的内壁且位于滤网的内侧均等间距插接有若干条铜制无缝加热管,所述浸酸槽底面的内壁且位于滤网的内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浸酸槽的正上方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滑台,所述电动滑台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一滑动浸酸机构,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浸酸机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浸酸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一浸酸笼、第一转轴、第一侧盖和第一卡扣,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浸酸笼,所述第一浸酸笼的左侧面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侧盖,所述第一侧盖通过第一卡扣固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动浸酸机构包括第二连接块、第二浸酸笼、第二转轴、第二侧盖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浸酸笼,所述第二浸酸笼的右侧面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侧盖,所述第二侧盖通过第二卡扣固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浸酸笼和第二浸酸笼内部均平行设置有两层滑动支撑板组,所述滑动支撑板组均包括有四块支撑板,所述四块支撑板分别焊接在浸酸笼四个侧面的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均涂覆有一层自润滑塑料层;其作用在于:便于人工将蚕种浸酸壳推进浸酸笼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浸酸笼和第二浸酸笼的四周侧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微孔。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与恒温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恒温控制装置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铜制无缝加热管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玻璃电接点温度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1)工作前,根据浸酸笼尺寸,利用塑料或玻璃钢材质制成浸酸槽,在浸酸槽的左右侧面内壁打孔,将铜制无缝电热管由内向外插入浸酸槽左右侧面内壁打好的孔,用铜制无缝电热管自带螺母压紧,保证不泄漏,并与电源、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器采用玻璃电接点温度计)和恒温控制装置组成恒温控制电路,实现浸酸槽内盐酸温度的恒定,同时,电源可接地,严防漏电发生事故;(2)工作时,先在第一浸酸笼的内部放置有两排蚕种浸酸壳(蚕种浸酸壳的内部放置有蚕种且蚕种浸酸壳的四周侧面上均设有通孔),放置完毕后通过侧盖关闭,接着,启动电动滑台,第一滑块将第一滑动浸酸机构移动至浸酸槽的正上方,此时,启动升降柱,升降柱将浸酸槽升起,直至将第一浸酸笼完全浸酸在槽中且第一浸酸笼的底部可被滤网支撑住,在浸酸的过程中,工人可在第二浸酸笼上提前放置有蚕种浸酸壳,待第一浸酸笼浸酸完毕后,升降柱下降,电动滑台将第一滑动浸酸机构左移,并且将第二滑动浸酸机构移至第一滑动浸酸机构原来的位置上,接着,升降柱继续上升对第二浸酸笼进进行浸酸,在其浸酸的时间里,工人可取下第一浸酸笼里的蚕种浸酸壳,进而换上新的蚕种浸酸壳,等待下一次浸酸,以此不断循环工作。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中移动电动滑台和升降柱均为现有技术,其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程序显然也是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使用必然需要运用到上述各个设备的硬件结构和控制软件,但均为市面有售的现成产品,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文记载以及现有技术可以顺利实施本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有滤网,使得浸酸笼能够直接放置在滤网的顶面,避免悬挂,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降低成本;另外,通过设有电动滑台、滑动浸酸机构和升降柱,能够有效加快蚕种的浸酸速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支出,实用性强,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浸酸槽;2、升降柱;3、恒温控制装置;4、电源;5、滤网;6、铜制无缝加热管;7、温度传感器;8、支撑架;9、电动滑台;10、第一滑块;11、第二滑块;12、第一连接块;13、第一浸酸笼;14、第一转轴;15、第一侧盖;16、第一卡扣;17、第二连接块;18、第二浸酸笼;19、第二转轴;20、第二侧盖;21、第二卡扣;22、滑动支撑板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化蚕种浸酸装置,它包括浸酸槽1,所述浸酸槽1的顶面设有开口,所述浸酸槽1的的底面中部安装有升降柱2,所述浸酸槽1的底面且位于升降柱2的左侧安装有恒温控制装置3,所述浸酸槽1的底面且位于升降柱2的右侧安装有电源4,所述浸酸槽1的内部安装有凹字型的滤网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蚕种浸酸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浸酸槽(1),所述浸酸槽(1)的顶面设有开口,所述浸酸槽(1)的底面中部安装有升降柱(2),所述浸酸槽(1)的底面且位于升降柱(2)的左侧安装有恒温控制装置(3),所述浸酸槽(1)的底面且位于升降柱(2)的右侧安装有电源(4),所述浸酸槽(1)的内部安装有凹字型的滤网(5),所述浸酸槽(1)左右侧面的内壁且位于滤网(5)的内侧均等间距插接有若干条铜制无缝加热管(6),所述浸酸槽(1)底面的内壁且位于滤网(5)的内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浸酸槽(1)的正上方设置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滑台(9),所述电动滑台(9)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1),所述第一滑块(10)上设置有第一滑动浸酸机构,所述第二滑块(11)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浸酸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蚕种浸酸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浸酸槽(1),所述浸酸槽(1)的顶面设有开口,所述浸酸槽(1)的底面中部安装有升降柱(2),所述浸酸槽(1)的底面且位于升降柱(2)的左侧安装有恒温控制装置(3),所述浸酸槽(1)的底面且位于升降柱(2)的右侧安装有电源(4),所述浸酸槽(1)的内部安装有凹字型的滤网(5),所述浸酸槽(1)左右侧面的内壁且位于滤网(5)的内侧均等间距插接有若干条铜制无缝加热管(6),所述浸酸槽(1)底面的内壁且位于滤网(5)的内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浸酸槽(1)的正上方设置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滑台(9),所述电动滑台(9)的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滑块(10)和第二滑块(11),所述第一滑块(10)上设置有第一滑动浸酸机构,所述第二滑块(11)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浸酸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蚕种浸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浸酸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12)、第一浸酸笼(13)、第一转轴(14)、第一侧盖(15)和第一卡扣(16),所述第一滑块(10)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2),所述第一连接块(1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浸酸笼(13),所述第一浸酸笼(13)的左侧面通过第一转轴(14)连接有第一侧盖(15),所述第一侧盖(15)通过第一卡扣(16)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蚕种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镜新刘武林陈金联
申请(专利权)人: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