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绞线牵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2586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绞线牵引系统,包括钢绞线束和设于所述钢绞线束末端的牵引头,所述钢绞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第一钢绞线和至少一根第二钢绞线,所述第一钢绞线比所述第二钢绞线长,所述第二钢绞线的末端抵接于所述牵引头靠近所述钢绞线束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一钢绞线与所述牵引头的侧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绞线牵引系统中,钢绞线束包括抵接牵引头端部的第二钢绞线和与牵引头的侧壁连接的第一钢绞线,且第一钢绞线比第二钢绞线长,通过调整不同钢绞线末端露出的长度有效增大了所述钢绞线束与牵引头连接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提升钢绞线束与牵引头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无需采用结构复杂的牵引头便可对钢绞线束提供较强的牵引力。

Steel strand tra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绞线牵引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钢绞线牵引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桥梁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预应力钢绞线束已逐步成为桥梁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配件,其强度高且松弛性能好,相比钢筋更具柔韧性,广泛运用于桥梁的系杆、拉索及体外预应力工程等结构中。目前,在孔道内穿束钢绞线时,通常需要在钢绞线束的前端设置一个牵引配件以连接牵引绳进行穿束作业,常规做法是采用钢筋弯曲形成吊环后与钢绞线束焊接,但钢筋与钢绞线束的接触面积较小,不便于连接且连接强度不高;还有一种做法是在钢绞线束的前端设置一个特制的牵引头,但特制牵引头通常结构复杂,稳定性不强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强度高的钢绞线牵引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绞线牵引系统,包括钢绞线束和设于所述钢绞线束末端的牵引头,所述钢绞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第一钢绞线和至少一根第二钢绞线,所述第一钢绞线比所述第二钢绞线长,所述第二钢绞线的末端抵接于所述牵引头靠近所述钢绞线束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一钢绞线与所述牵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绞线牵引系统,包括钢绞线束和设于所述钢绞线束末端的牵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第一钢绞线和至少一根第二钢绞线,所述第一钢绞线比所述第二钢绞线长,所述第二钢绞线的末端抵接于所述牵引头靠近所述钢绞线束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一钢绞线与所述牵引头的侧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绞线牵引系统,包括钢绞线束和设于所述钢绞线束末端的牵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第一钢绞线和至少一根第二钢绞线,所述第一钢绞线比所述第二钢绞线长,所述第二钢绞线的末端抵接于所述牵引头靠近所述钢绞线束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一钢绞线与所述牵引头的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绞线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头为板状结构,所述钢绞线束包括至少两根第一钢绞线,所述至少两根第一钢绞线分设于所述牵引头相对的两个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绞线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束包括三根第二钢绞线和四根第一钢绞线,所述三根第二钢绞线沿所述钢绞线束的径向并排设置并均抵接于所述牵引头的端部,所述四根第一钢绞线均匀分布于所述牵引头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并与所述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钢绞线牵引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峰李鸿文魏超匡敏杨鑫刘怀刚韩春鹏陈勇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