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式聚光太阳能反射集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245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反射装置,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该装置由支撑底架(1),太阳方位跟踪的步进转动电机(2),固定于支撑底架(1)上且一端与步进转动电机(2)连接、另一端与支架(5)连接的反射镜面转动轴(3),置于支架(5)内的反射太阳光线的复合镜面反射体(4),支架(5),支撑在支架(5)上方的太阳能集热接收器(6)组成。复合镜面反射体(4)由背面镀银且厚度为0.8mm~1mm的金属薄板(9)、置于金属薄板(9)和薄玻璃(11)之间的粘合剂胶(10)、与粘合剂胶(10)粘合的厚度为0.6mm~0.8mm的薄玻璃(11)组成。具有结构简单、聚光反射效率高、安装方便,可广泛用于太阳能热力发电、制冷空调、海水淡化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槽式聚光太阳能反射集热装置,属太阳能利用

技术介绍
在太阳能能量转化利用中,常需要提高单位面积太阳能量的输入密度,以满足特定条件下的能量转化。如太阳能热力发电,需要通过聚光产生高温蒸汽来驱动发动机。对于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空调,需要将驱动工质温度达到90℃左右,系统制冷效率将会有效提高。对太阳能海水淡化,流动工质驱动温度高将有效提高淡水效率。在工业、医疗卫生中应用中,常需要将工质加热到中高温状态。因而,对太阳能热利用而言,需采用聚光装置,将单位面积的太阳能量密度有效提高。常用中高温聚光太阳能方式有三种,即碟式聚光、塔式聚光、槽式聚光。碟式聚光与塔式聚光用于较小面积的点片面聚光,可产生高温(500℃~1000℃以上),需要二维跟踪系统进行聚光。槽式聚光用于线聚光,产生中高温(100℃~500℃),可只需要一维系统进行跟踪,系统设计及跟踪较简单,因而,太阳能槽式聚光集热反射装置在工业实践中有着重非常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太阳能槽式聚光集热反射装置的反射面有二种方式,一种是用抛光镜面铝板(阳级氧化铝)直接弯曲成型为槽式聚光反射面,反射面支撑于转动面上,加上控制跟踪装置成为太阳能槽式聚光集热反射装置。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槽式聚光集热反射装置,优点是加工工艺简单,易成型,但最大缺点是反射镜面的太阳光反射率通常只有80%,系统光学反射效率较低,影响太阳能聚光系统效率。另一种槽式聚光集热反射装置则是将小块玻璃安装于槽式聚光支撑面架上,若干块玻璃构成一个槽式聚光集热反射面。这种装置可选用反射率较高的玻璃面,具有较高的反射效率,可达80%以上。但缺点是反射面安装工艺较为复杂,聚光反射需要较高精度,且各块玻璃之间安装与支撑面架需要较好地配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槽式聚光反射装置的不足,提出一种全新的太阳能槽式聚光集热反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该槽式聚光集热反射装置由支撑底架(1),太阳方位跟踪的步进转动电机(2),固定于支撑底架(1)上且一端与步进转动电机(2)连接、另一端与支架(5)连接的反射镜面转动轴(3),置于支架(5)内的反射太阳光线的复合镜面反射体(4),支架(5),支撑在支架(5)上方的太阳能集热接收器(6)组成。其中,反射太阳光线的复合镜面反射体(4)由背面镀银且厚度为0.8mm~1mm的金属薄板(9)、置于金属薄板(9)和薄玻璃(11)之间的粘合剂胶(10)、与粘合剂胶(10)粘合的厚度为0.6mm~0.8mm的薄玻璃(11)组成。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为当具有太阳辐射光时,由跟踪太阳的步进转动电机(2)驱动太阳能槽式聚光集热装置太阳反射复合体(4),对太阳辐射光线(7)进行跟踪旋转。太阳反射复合体(4)通过抛物镜面反射由太阳(8)发出的太阳辐射光线,汇聚于太阳能接收器(6)上。被汇聚的太阳辐射光能能量密度大大加强,在太阳能接收器(6)上产生高温或高能量,对外实现高温供热或聚光光伏发电等效应,有效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将整块玻璃靠自重直接成形于聚光抛物面的金属薄板(9)上,不但加工简便,而且精确度高,其镜面的聚光性能好,反射光线更易于集中于接收器上。2、太阳反射复合体(4)背部是金属薄板,容易做支撑与传动,且容易保护前面的薄玻璃镜面。由整体薄玻璃镜面与金属板形成的太阳反射复合体在实际运动过程具有足够的强度及硬度。3、由于采用整块玻璃成形,制作安装工艺、包装运输、产品检验等各部分环节具有较好的性能。4、本专利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太阳能热力发电、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海水淡化等领域。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复合镜面反射体(4)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用的零部件及材料均为市场销售产品,安装方法同常规方法。实施例1(太阳能热力发电)该专利技术由整体支撑底座支架(1)、跟踪太阳的步进转动电机(2)、旋转支撑的反射镜面转动轴(3)、反射太阳光线的复合镜面反射体(4)、支撑太阳能集热器的支架(5)、太阳能集热接收器(6)组成。该太阳能槽式聚光集热装置太阳反射复合体(4)采用全新的成型方式,太阳光线反射面采用背面镀银、反射率在90%以上的薄玻璃(11),薄玻璃(11)的厚度在0.6mm~0.8mm之间,薄玻璃(11)具有一定的弯曲度,薄玻璃(11)通过自重进行一定的弯曲变形。金属板(9)起支撑薄玻璃(11)的作用,同时与底座支架(1)及集热器支撑架(5)进行连接。金属板(9)的厚度在0.8mm~1mm之间,可容易地用板型加工方法成形于具有聚光性能的抛物线反射面形状。具有一定弯曲度的薄玻璃(11)通过自重成形于具有抛物面形状的金属薄板(9)上,薄玻璃(11)与金属板(9)之间通过粘合剂胶(10)牢固结合。将1000个槽式聚光集热装置串/并联起来(每个槽式聚光集热装置面积为2m2),让流体在太阳能集热接收器中(6)流动。槽式聚光集热装置接收太阳辐射能量后加热接收器内的流动工质,流动工质被加热至400℃至500℃,通过换热器将热能传递给热媒流体,热媒流体驱动蒸汽轮机完成热力发电,提供400Kw的发电负荷,供乡镇企业使用或城镇使用。实施例2(太阳能制冷空调)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100个槽式聚光集热装置串/并联起来(每个槽式聚光集热装置面积为2m2),让加热媒体工质在槽式聚光集热装置的太阳能集热接收器中(6)中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温度升高到90℃至100℃。加热媒体作为吸收式或吸附式制冷空调机组吸附剂的加热源,驱动吸收式或吸附式制冷机组运行,可提供40Kw的太阳能制冷空调,供办公大楼使用。由于加热媒体温度较高,可实现太阳能空调制冷机组较高的效率。实施例3(太阳能海水淡化)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100个槽式聚光集热装置串/并联起来(每个槽式聚光集热装置面积为2m2),让加热媒体在槽式聚光集热装置的太阳能集热接收器中(6)中流动。加热媒体工质温度升高至100℃至120℃,通过热交换器加热海水,让海水蒸发,蒸发的水蒸汽通过冷凝后可得到纯水,实现海水淡化的目的,提供10吨的淡水供用户用户使用。由于加热媒体温度较高,可提高海水淡化效率。实施例4(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槽式聚光集热装置汇聚太阳辐射光于聚光光伏电池上,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及功率,同时回收光伏电池热能供用户使用,实现高效热电联供。权利要求1.一种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槽式聚光集热反射装置由支撑底架(1),太阳方位跟踪的步进转动电机(2),固定于支撑底架(1)上且一端与步进转动电机(2)连接、另一端与支架(5)连接的反射镜面转动轴(3),置于支架(5)内的反射太阳光线的复合镜面反射体(4),支架(5),支撑在支架(5)上方的太阳能集热接收器(6)组成。2.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射太阳光线的复合镜面反射体(4)由背面镀银且厚度为0.8mm~1mm的金属薄板(9)、置于金属薄板(9)和薄玻璃(11)之间的粘合剂胶(10)、与粘合剂胶(10)粘合的厚度为0.6mm~0.8mm的薄玻璃(11)组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反射装置,属于太阳能利用
该装置由支撑底架(1),太阳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槽式聚光集热反射装置由支撑底架(1),太阳方位跟踪的步进转动电机(2),固定于支撑底架(1)上且一端与步进转动电机(2)连接、另一端与支架(5)连接的反射镜面转动轴(3),置于支架(5)内的反射太阳光线的复合镜面反射体(4),支架(5),支撑在支架(5)上方的太阳能集热接收器(6)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王六玲郑勤红兰青杨志坤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