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金伦专利>正文

模塑组合巨型太阳能集光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31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利用领域,提供一种聚光曲面精确(曲面贴有镜面反射层),整体刚度、保温性能均优,并具备单轴跟踪、定期调整赤纬装置的模塑组合巨型太阳能集光舱;它的宽度>5.5m,长度>13m,用《阳光工程大跨度玻璃覆盖新结构》(申请号200610050647.0)技术,和用阳光板张拉钢丝,提高抗冰雹、承压性能,并保护内层玻璃及采光层用分层保温提高舱温,以及大面积透明复盖结构本身对阳光的遮挡几乎接近零的措施和单轴跟踪,延长光照,使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明显的优势。用先进的《双组分注塑》成型舱体,把舱体分解成注塑机能承受的最大制件,注塑后再组合成大制品,并用三根10m长的大钢管为骨架贯穿被集成的舱体。舱体的两端外面再装跟踪轴、轴承箱、摆体、扇形齿轮、连杆以及冷热工质进出管。密封舱内装双根巨型集热管(申请号200610050108.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利用领域,提供一种宽度>5.5m的巨型、高保温和具备单轴跟踪、定期调整赤纬装置的太阳能集光舱;为配备双根巨型集热管而设计、并具备独立运行系统和全封闭保温设施的密封舱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集光槽由于太阳能玻璃真空管的一些技术关键未突破,管径和长度只能做得较小,因此与其相匹配的集光槽也很小。而且多为金属钣制成,不能保温,无法提供较高的温度和很大的热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塑组合巨型太阳能集光舱。模塑组合就是用双组分增强工程塑料,以模具成型后的塑料制品,再经组合成为大零件制品,多个同样的大零件制品并列成较长的大集光槽,制成集光舱的重要部件。双组分增强工程塑料注塑成型的优点在于1、可以注塑成型家具,而且重量轻、刚度大、表面光洁坚牢,厚壁内部成泡沫状,所以保温性能好;2、注塑成型压力低,所以耗能省,因此能够注塑大制品。尽管如此,但要注塑成型本专利技术的集光槽,现有技术设备至少目前还不够大。图3是本专利技术集光槽的截面(是集光舱的主要部件),图中用双点划线画成的两个梯形框,表示被框入部分的塑料件,各以它的框为模具轮廓的模具,进行注塑生产。而截面右侧部分与左侧框定部分成左右对称,亦即同一个制品,所以用两副模具能生产出图3截面上的组合制品。有了上述基本制品,进行首次组合在拼合缝A处涂胶粘剂,楔入燕尾楔块B,左右两侧都组合完毕,就成了图3的截面,设该截面的厚度为1m,若要求集光槽的长度是9m,那就得进行第二次组合,就是把9个首次组合成的大零件,按截面与截面胶合在厚度方向接长,并以3个园孔C定位——即用3根10m长的钢管(正好通过园孔)贯穿第二次组合的9m长的槽体,槽体两端再装上图4端盖21(涂上粘合剂),端盖21上相应的3个园孔C把这3根长钢管穿过用螺帽紧定,形成一座刚性好,重量相对较轻的巨型舱体(参看图1外形)。图3截面隔层空隙中,预先填充较轻的绝热泡沫材料,阻止空气对流传导。图4端盖21中央大螺孔D,是装跟踪轴23(作后端盖时装跟踪轴23a),2个孔E是装2根巨型集热管41(专利申请号200610050108.7),2个小孔F是张拉2根高强度细钢丝于前后端盖之间,用作搁住两层透明薄膜(3和4)(是舱体内最里面的两层密封层)。2个小孔G是张拉2根高强度钢丝于前后端盖之间,用作搁住阳光板1(一种透光率97%的耐热塑料板,是舱体最外面一层密封层)。图4中的大小各孔,都在虚线表示的轻金属铸件上。所有受力点都靠这大铸件,因此端盖的塑料部分受力极少,塑料部分设计成有点像MP3电子器件的外壳——用2个薄壳浅盒凑合成一空心壳体,此壳体卡在大铸件外,壳体内空隙中填充较轻的绝热泡沫材料。能够设计出用一具模具生产出端盖的一半厚度的壳体,并能对合成一个整体的端盖。此模具虽然2维尺寸很大,但厚度小,制品厚度也小而壁薄,所以塑料注塑用量少,能模塑成型。图2是集光舱图1的截面,1、(弧面)阳光板,2、拱面玻璃(专利申请号200610050647.0),3、和4、透明薄膜,5、集光槽,41、巨型集热管(专利申请号200610050108.7)(前面图4中已提到)。图2中许多箭头是表示被集光槽反射集光的方向,槽内壁贴有镜面反光镀层的耐热塑料膜。图5是定期调整赤纬——升降机构,包括后摆体31a,它的内部空间中有一横轴35,动配合穿在横管34的孔中,横管34与丝杆36焊在一起,丝杆36下端旋入在螺纹套筒中,螺纹套筒与蜗轮37结合在一起,螺纹套筒穿过摆板39的孔中并用上下轴承可作自由转动的结合。蜗杆38被驱动倒或顺转时,蜗轮和螺纹套筒也随着转动,使丝杆作上下升降,并通过横管34,横轴35带动后摆体31a升降,后摆体上有2道轴承和跟踪轴(后轴)23a也被升降运动。后轴23a带动整座集光舱,以它的前轴23、通过2道轴承和摆体31以摆轴33为绞链轴心,使集光舱作与水平夹角开、合升降摆动,这样达到按季节变化定期调整赤纬倾角。上述调整运动中,丝杆36也作倾斜度大小摆动,因此摆板39以摆板轴39a为轴心摆动,摆板轴39a两端动配合于左右2座后固定座32a中。注单轴跟踪集热器都南北向安装,即南面低,北面高,斜度接近当地纬度。图1是模塑组合巨型太阳能集光舱。1、(弧面)阳光板,用胶粘剂胶在集光槽5的槽口上和端盖21上,并用自攻螺钉固定,2、拱面玻璃,3、和4、透明薄膜,5、集光槽,6、钢管,21、端盖(前后端盖同一制品),22、轻金属铸件,23、跟踪轴(前轴),23a、跟踪轴(后轴),24、小扇齿轮,25、大扇齿轮,26、连杆,31、摆体,31a后摆体,32、固定座,32a后固定座,33、摆轴,41、巨型集热管。拱面玻璃2的安装用吊运玻璃幕垟玻璃的橡皮真空吸盘组,在靠近拱面玻璃两端附近吸住吊运安装,以拱面玻璃两端的钢槽为基础嵌入集光槽左右内壁的模塑成型槽缝中,像早些年木板风箱的抽槽板风箱盖那样推进去。然后再用胶条嵌入胶住。图6是多座巨型太阳能集光舱用整根连杆联动各只大扇齿轮的简图,自动跟踪设备驱动任一只大扇齿轮,就实现多台联动,简化管理。假如需要其中某一集光舱停止运作,只要卸下它的大扇齿轮挂住连杆的销轴,就会停止跟踪。附图说明图1是模塑组合巨型太阳能集光舱的立体图。图2是模塑组合巨型太阳能集光舱的截面图。图3是集光舱的主要部件集光槽的截面,并表明可分解成三部分,用2个较小的模具把它生产出来组合而成。图4是前后端盖平面图。图5是调整集光舱倾斜度的装置。图6是多座集光舱联动单轴跟踪简图。权利要求1.一种模塑组合巨型太阳能集光舱,包括集光槽,前后端盖,采光密封层,前轴和单轴跟踪传动装置,后轴和定期调整赤纬的升降机构,前后摆动,前后摆轴,前后固定座。其特征在于集光槽5用《双组分注塑》成型槽体,槽体的截面似新月弯月,分解成3部分模塑成型,再组合成弯月形截面,有一定厚度的大零件,再把这一样的多个大零件,按截面拼合成长集光槽,并用三根长钢管贯穿这长槽,两端再装上端盖并用螺帽紧定,使成为船舱形的舱体,内装两根巨型集热管,集热管两端都装在前后端盖的孔中,用耐热软管接入前后摆体输通工质。集光槽内壁粘贴镀有镜面反射层的耐热塑料膜。舱体采光面第一层是弧面透明阳光板,它被里面两根张紧的钢丝搁住提高承压力,(张紧的钢丝固定于前后端盖上)。第二层是拱面玻璃2,(专利申请号见说明书)。第三、第四层是透明薄膜。这样舱体成为全封闭的保温舱。前后端盖内有轻金属铸件用螺帽紧定贯穿槽体的三根长钢管,铸件中央的大螺孔是装前轴23,后轴23a。前轴23装有单轴跟踪的传动件——连杆、销轴、大扇齿轮、小扇齿轮。连杆可连接多座太阳能集光舱进行联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塑组合巨型太阳能集光舱,其特征在于(1)大跨度四层采光保温层用张拉钢丝法,使结构本身遮挡阳光几乎接近零。(2)、槽体弯月形截面分成三部分用《双组分注塑》成型,再组合成弯月截面,把这一定厚度的多个弯月截面体集成长集光槽的技术。(3)、前后端盖里有大铸件,用三根长钢管贯穿第(2)项中的长集光槽和前后端盖的大铸件孔中,用螺帽紧定的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塑组合太阳能集光舱,其特征在于前后端盖的大铸件中央的大螺孔中各装有前轴和后轴,前轴装有小扇齿轮,与装在摆体31上的大扇齿轮啮合,大扇齿轮上的销轴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塑组合巨型太阳能集光舱,包括集光槽,前后端盖,采光密封层,前轴和单轴跟踪传动装置,后轴和定期调整赤纬的升降机构,前后摆动,前后摆轴,前后固定座。其特征在于集光槽5用《双组分注塑》成型槽体,槽体的截面似新月弯月,分解成3部分模塑成型,再组合成弯月形截面,有一定厚度的大零件,再把这一样的多个大零件,按截面拼合成长集光槽,并用三根长钢管贯穿这长槽,两端再装上端盖并用螺帽紧定,使成为船舱形的舱体,内装两根巨型集热管,集热管两端都装在前后端盖的孔中,用耐热软管接入前后摆体输通工质。集光槽内壁粘贴镀有镜面反射层的耐热塑料膜。舱体采光面第一层是弧面透明阳光板,它被里面两根张紧的钢丝搁住提高承压力,(张紧的钢丝固定于前后端盖上)。第二层是拱面玻璃2,(专利申请号见说明书)。第三、第四层是透明薄膜。这样舱体成为全封闭的保温舱。前后端盖内有轻金属铸件用螺帽紧定贯穿槽体的三根长钢管,铸件中央的大螺孔是装前轴23,后轴23a。前轴23装有单轴跟踪的传动件-连杆、销轴、大扇齿轮、小扇齿轮。连杆可连接多座太阳能集光舱进行联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伦
申请(专利权)人:黄金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