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具备: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隔着间隙与转子在径向上对置;外壳,其收纳转子和定子;以及接触部件,其安装于外壳,能够与外部装置的端子接触。外壳具有覆盖定子的轴向一侧的盖部。盖部的轴向一侧的面中的一部分是向轴向一侧突出或者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平面部。接触部件配置于平面部。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
技术介绍
已知具有外壳安装有接触板的结构的马达。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经由接触板向线圈提供电力的马达。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806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有时使安装于马达的外部装置的端子与上述那样的接触板接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接触板的配置精度较低,则有时难以使外部装置的端子与接触板接触。因此,需要以某种程度高精度地制作安装有接触板的外壳。但是,在该情况下,有时制造外壳的工夫和成本增大。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高精度地配置接触部件,并且能够抑制制造外壳的工夫和成本增大的结构的马达。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具备: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隔着间隙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外壳,其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接触部件,其安装于所述外壳,能够与外部装置的端子接触。所述外壳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的盖部。所述盖部的轴向一侧的面中的一部分是向轴向一侧突出或者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平面部。所述接触部件配置于所述平面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在马达中,能够高精度地配置接触部件,并且能够抑制制造外壳的工夫和成本增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图。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图,是沿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马达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图,是沿图10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Z轴方向是以正侧为上侧,以负侧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中心轴线J是与Z轴方向平行,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向一侧,下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具备外壳11、接触部件70、转子20、轴承24、25、安装部件26、传感器磁铁27以及定子30。如图2所示,外壳11收纳转子20和定子30。外壳11具有盖部12、筒部13以及轴承保持部14。如图1和图2所示,盖部12为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并且为沿周向的圆环状。盖部12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盖部12覆盖定子30的上侧。更详细而言,盖部12覆盖后述的定子铁芯31、绝缘件34以及线圈35的上侧。盖部12具有沿轴向贯通盖部12的贯通孔17。贯通孔17为沿周向延伸的圆弧状。贯通孔17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17例如设置有贯通孔17a、贯通孔17b以及贯通孔17c这三个贯通孔。另外,在不特别区分贯通孔17a、贯通孔17b以及贯通孔17c的情况下,简称为贯通孔17。如图3所示,各贯通孔17的周向的尺寸M1大于在周向上相邻的贯通孔17彼此之间的距离L。因此,能够增大贯通孔17,从而容易使外壳11轻量化。贯通孔17a的周向的尺寸M1大于贯通孔17b的周向的尺寸M1以及贯通孔17c的周向的尺寸M1。贯通孔17b的周向的尺寸M1与贯通孔17c的周向的尺寸M1大致相同。贯通孔17b与贯通孔17c之间的距离L大于贯通孔17c与贯通孔17a之间的距离L。贯通孔17a与贯通孔17b之间的距离L大于贯通孔17b与贯通孔17c之间的距离L。贯通孔17a与贯通孔17b隔着中心轴线J配置于径向的相反侧。如图4所示,盖部12的一部分具有向上侧突出的突出部12a。突出部12a的上侧的面是平面部15。即,盖部12的上侧的面中的一部分是向上侧突出的平面部15。平面部15配置于盖部12的在周向上相邻的贯通孔17a、17b彼此之间。平面部15配置于盖部12的径向内缘与盖部12的径向外缘的径向的大致中央。因此,例如,在通过冲压加工制作平面部15的情况下,容易进行平面部15的制作。平面部15是与轴向垂直的平坦的面。平面部15为矩形状。平面部15的平面度大于盖部12的上侧的面中的平面部15以外的部分的平面度。盖部12具有沿轴向贯通盖部12的安装孔部16。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部16沿轴向贯通盖部12中的突出部12a的中央。即,安装孔部16配置于平面部15。安装孔部16例如为圆形状。如图1所示,筒部13为从盖部12的径向外缘部向下侧延伸的筒状。筒部13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筒部13向下侧开口。筒部13的下端部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从筒部13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檐部。如图2所示,轴承保持部14与盖部12的径向内缘部连接。轴承保持部14为从盖部12的径向内缘部向下侧延伸的筒状。轴承保持部14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并具有底部。轴承保持部14保持轴承25。轴承保持部14的内周面固定有轴承25的外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1是金属制的,仅由具有盖部12、筒部13以及轴承保持部14的单个金属部件构成。即,外壳11具有金属制的金属部件,该金属部件具有盖部12和筒部13,并且金属部件是单个部件。外壳11例如是铝制的。外壳11例如通过对金属制的板部件进行冲压加工而制造。另外,外壳11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而且,外壳11也可以通过切削加工或铸造等方法而制造。图4所示的接触部件70安装于外壳11,是能够供未图示的外部装置的端子接触的部件。外部装置例如是对马达10提供电力并控制马达10的控制装置。与接触部件70接触的外部装置的端子例如是接地用的端子。外部装置的端子与接触部件70的上侧的面接触。在本说明书中,“外部装置的端子能够与接触部件接触”包括接触部件具有向马达的外部露出的部分。接触部件70配置于平面部15。在这里,例如,当接触部件70的配置精度较低时,存在难以使外部装置的端子与接触部件70接触的情况。因此,需要某种程度地增大配置接触部件70的盖部12的部分的平面度。但是,在某种程度地增高盖部12的上侧的面整体的平面度时,存在制造外壳11的工夫和成本增大的问题。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成为使盖部12的上侧的面的一部分突出的平面部15,接触部件70配置于平面部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其具备:/n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配置的轴;/n定子,其隔着间隙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n外壳,其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n接触部件,其安装于所述外壳,能够与外部装置的端子接触,/n所述外壳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的盖部,/n所述盖部的轴向一侧的面中的一部分是向轴向一侧突出或者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平面部,/n所述接触部件配置于所述平面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09 JP 2018-043519;20171027 US 62/577,7921.一种马达,其具备:
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配置的轴;
定子,其隔着间隙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
外壳,其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
接触部件,其安装于所述外壳,能够与外部装置的端子接触,
所述外壳具有覆盖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的盖部,
所述盖部的轴向一侧的面中的一部分是向轴向一侧突出或者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平面部,
所述接触部件配置于所述平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平面部向轴向一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盖部具有沿轴向贯通所述盖部的安装孔部,
所述接触部件具有:
接触部件主体,其与所述平面部接触;以及
爪部,其从所述接触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北晃弘,右田贵之,青野真乡,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