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202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尤其是用于抽屉的驱动装置(1),其具有:承载体(3);相对于承载体(3)可运动的推出装置(4),其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从关闭位置(SS)推出到打开位置(OS)中;锁止装置(5),其用于将推出装置(4)锁止在锁止位置(VS)中;触发机构(6),其用于使锁止装置(5)从锁止位置(VS)运动到解锁位置(ES)中,所述触发机构(6)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到位于关闭位置(SS)后面的过压位置

Driving device for movable furniture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尤其是用于抽屉的驱动装置,其具有:承载体;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推出装置,该推出装置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从关闭位置推出到打开位置中;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用于将推出装置锁止在锁止位置中;触发机构,该触发机构用于使锁止装置从锁止位置运动到解锁位置中,其中,所述触发机构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到位于关闭位置后面的过压位置中的过压而能被激活,并且在到达解锁位置时推出装置能使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沿打开方向运动;以及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分开的传递装置,该传递装置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位置传递到触发机构上,其中,通过传递装置能将运动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传递到触发机构上。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布置系统,其具有这样的驱动装置和前缓冲器,并且涉及一种布置系统,其具有两个这样的驱动装置和一个同步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具,其具有这样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多年来,在家具配件工业中已经存在不同类型的驱动装置,以便使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运动,所述运动在早期必须纯粹通过使用者的手动力来实施,现在通过机械装置得以辅助。这样的驱动装置在此期间广泛传播的类型是所谓的触摸闩锁机构,对于触摸闩锁机构而言,通过按压到位于关闭位置中的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上而启动推出机构,由此推出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这主要对于较重的抽屉而言非常有帮助,但是也在大都较轻的可运动的家具门或家具翻盖中使用。对于在家具门中使用的这样的驱动装置的一个实例由非同类型的AT502940B1已知。在该可锁止的驱动装置中,设有推出元件以及用于解锁驱动装置的触发元件,在此,触发元件直接能借助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操纵。触发元件是触发机构的一部分。在驱动装置锁止时,触发元件能朝向位于关闭位置中的家具部件运动。由此越过触发元件和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之间的间距,由此触发元件在关闭位置中无间隙地贴靠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上。由此始终确保,无关于家具门相对于驱动装置的精确位置,在关闭位置中始终能够通过过压而直接触发。然而该文献形成一种非同类型的现有技术,因为在此不存在与家具部件分开的传递装置用以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位置传递到触发机构的触发元件上。在此不利的主要是,这样的驱动装置仅能在家具门中使用,因为在这样的具有家具门的家具中,驱动装置大都设置在铰链的区域中并且因此直接相邻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设置。缺点在于,这样的驱动装置此外因此不适合在抽屉中使用。主要是对于这种机构在抽屉的狭窄的安装条件下没有足够的空间。在此的缺点还在于,不能始终确保家具门相对于家具主体的相同关闭位置。因此可能在多个重叠或并排设置的家具中得出不同的关闭位置,因此得到不同的景象。相反,一种通用的现有技术由EP2983554B1已知。在此,设有推出装置和拉入装置。此外设有耦合装置以用于将驱动装置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耦合或者与家具主体耦合。所述耦合装置相应于本申请中的传递装置。一种类似的驱动装置也由WO2015/051386A2已知。在该文献中已知,过压运动在第一驱动装置和同步装置之间不存在运动传递的情况下开始。此外,锁定凹槽在该文献中的设计相对于前述文献是不同的,因为在这里锁定凹槽是两部分的,并且其中一部分、尤其是锁止元件能运动离开。因此在此锁定元件不必始终通过过压而从锁定凹槽中松脱,而是锁定凹槽的一部分(锁止元件)也可以在该情形下通过对置的驱动装置和向同步装置的运动传递而松脱或解锁。由此,锁定元件从锁定凹槽中直接运动到推出区段中。在两个后面提到的文献中分别设有深度调节轮。利用该深度调节轮可以改变锁定凹槽的位置。该调节用于,在驱动装置位于锁止位置时,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相对于家具主体占据使用者希望的位置。由此能实现,给出统一的挡板景象。此外由此可设定,始终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前挡板和家具主体之间给出一个足够的过压行程。在家具配件工业中,实行约2.5mm的过压行程或挡板间隙。现在是,基于驱动装置的所有部件之间的公差和基于未完全精确装入家具上的驱动装置而会导致在各单独的装入家具中的以抽屉形式的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之间相对大的区别。在极端情况下,在此可能导致直至5mm的区别。如果在关闭位置中多种抽屉彼此间的位置区别直至5mm,那么一方面出于美观原因这是不希望的并且另一方面甚至会出现,在过压行程过小时不再能确保解锁。因此,在两个后面提到的文献中恰好设置所述深度调节轮,以便在装入驱动装置时或者之后连同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提供相应统一的前挡板景象,并且以便在每个抽屉中调节到足够大的过压行程。在这些深度调节轮中然而存在多个缺点。第一、在此必须在驱动装置中设置附加的部件。第二、所述调节必须在每次装入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时进行。第三、基于公差和多次运动,深度调节轮或其它部分的位置会随着时间改变,由此,挡板景象会较不精确或者由此在极端情况下甚至挡板间隙如此小,使得不再能确保可靠的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改善的驱动装置。尤其是应当能弃用深度调节轮。因此应确保,始终存在一个足够的触发行程。此外应能实现,能相对简单地实现统一的挡板景象。这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驱动装置实现。因此按照本专利技术设有在传递装置和触发机构之间起作用的或者设置的耦联装置,其中,在推出装置处于锁止位置时,耦联装置能从脱耦位置运动到耦联位置中,并且在耦联位置中传递装置通过耦联装置与触发机构运动耦联。换句话说,在达到锁止位置时还存在脱耦位置。仅此后耦联装置才从该脱耦位置运动到耦联位置中。在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连接的传递装置和触发机构之间的力传递路径通过最晚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关闭位置中触发的在驱动装置中的运动接通。因此,在耦联位置中建立或确保在传递装置和触发机构之间的运动传递。又换句话说,通过耦联装置从脱耦位置到耦联位置中的运动而越过传递装置和触发机构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在此可以处于0mm至5mm之间,这在大约整个公差和希望中符合家具工业。仅在占据锁止位置并且家具部件处于其关闭位置中之后,该距离(无论其多大多小)才通过耦联装置闭合(geschlossen)。由此,系统(驱动装置)在每次锁止时重新形成。所述距离因此不直接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和驱动装置的相应止挡部之间闭合,而是该距离在驱动装置本身中在达到关闭位置时或达到关闭位置后不久闭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按照一种优选实施例规定,耦联装置具有第一耦联元件和第二耦联元件,其中,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能相对于彼此运动。原则上可行的是,耦联元件彼此间的运动通过重力触发。但优选规定,耦联装置具有耦入蓄能器。通过该耦入蓄能器,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之一被加载力。尤其是,通过所述耦入蓄能器能使第二耦联元件朝向第一耦联元件运动。优选规定,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在脱耦位置中彼此间隔开距离并且在耦联位置中彼此直接接触。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彼此间的间隔距离在脱耦位置中可以处于0mm至5mm之间。在这两个耦联元件直接接触时,在传递装置和触发机构之间的运动耦合得以确保。本身可以的是,耦联装置在锁止装置到达锁止位置之后立即从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尤其是用于抽屉的驱动装置(1),具有:/n-承载体(3),/n-相对于承载体(3)可运动的推出装置(4),该推出装置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从关闭位置(SS)推出到打开位置(OS)中,/n-锁止装置(5),该锁止装置用于将推出装置(4)锁止在锁止位置(VS)中,/n-触发机构(6),该触发机构用于使锁止装置(5)从锁止位置(VS)运动到解锁位置(ES)中,其中,所述触发机构(6)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到位于关闭位置(SS)后面的过压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0 AT A50796/20171.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尤其是用于抽屉的驱动装置(1),具有:
-承载体(3),
-相对于承载体(3)可运动的推出装置(4),该推出装置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从关闭位置(SS)推出到打开位置(OS)中,
-锁止装置(5),该锁止装置用于将推出装置(4)锁止在锁止位置(VS)中,
-触发机构(6),该触发机构用于使锁止装置(5)从锁止位置(VS)运动到解锁位置(ES)中,其中,所述触发机构(6)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到位于关闭位置(SS)后面的过压位置中的过压而能被激活,并且在到达解锁位置(ES)时推出装置(4)能使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沿打开方向(OR)运动,和
-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分开的传递装置(7),该传递装置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位置传递到触发机构(6)上,其中,通过传递装置(7)能将运动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传递到触发机构(6)上,
其特征在于在传递装置(7)和触发机构(6)之间起作用的或者设置的耦联装置(8),其中,在推出装置(4)位于锁止位置(VS)时,耦联装置(8)能从脱耦位置(EK)运动到耦联位置(KS)中,其中,在耦联位置(KS)中,传递装置(7)通过耦联装置(8)与触发机构(6)运动耦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耦联装置(8)具有第一耦联元件(81)、第二耦联元件(82)和耦入蓄能器(83),其中,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81、82)通过耦入蓄能器(83)能相对于彼此运动,其中,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81、82)在脱耦位置(EK)中彼此间隔开距离,并且在耦联位置(KS)中彼此直接接触。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延迟装置(9),优选以缓冲装置形式的延迟装置,该延迟装置用于对各耦联元件(81、82)从脱耦位置(EK)到耦联位置(KS)中的由耦入蓄能器(83)触发的运动进行延迟或制动。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至少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体(3)以优选能安装或已安装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的壳体形式构成。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至少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推出装置(4)具有相对于承载体(3)可运动的推出滑架(40)和优选构成为拉簧的推出蓄能器(41),其中,推出蓄能器(41)利用第一蓄能器基座(42)固定在承载体(3)上并且利用第二蓄能器基座(43)固定在推出滑架(40)上。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推出滑架(40)具有滑架基座(44)和可枢转地支承在滑架基座(44)上的控制杆(45)。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至少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递装置(7)具有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传递元件(70)和优选构成在传递元件(70)上的止挡部(71),该止挡部用于优选设置在家具主体(10)上的带动件(11)。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递装置(7)具有可运动地、优选可枢转地支承在传递元件(70)上的捕捉杆(72),该捕捉杆用于优选设置在家具主体(10)上的带动件(11)。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至少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递装置(7)、优选其传递元件(70)在推出时能与推出装置(4)、优选与推出装置的控制杆(45)接触并且能相对于承载体(3)运动。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至少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装置(5)具有设置在推出装置(4)上、优选设置在推出装置的控制杆(45)上的锁止销(50)和用于锁止销(50)的优选至少部分地构成在承载体(3)中的引导轨(51),其中,锁止销(50)在锁止位置(VS)中锁止在引导轨(51)的锁定凹槽(52)中。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锁定凹槽(52)至少部分地由相对于承载体(3)可运动的锁止元件(53)形成,其中,锁止销(50)在锁止位置(VS)中保持在锁止元件(53)上。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11至少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触发机构(6)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上的触发元件(60)和可运动地、优选可枢转地支承在承载体(3)上的优选与触发元件(60)分开构成的触发杆(61)。


13.按照权利要求11和1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元件(53)与触发元件(60)连接,优选与触发元件(60)一体地构成。


1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耦联元件(81)与传递装置(7)的传递元件(70)连接或者与该传递元件一体地构成。


1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耦联元件(82)与触发机构(6)的触发杆(61)连接或者与该触发杆一体地构成。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15至少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耦联元件(81)构成为传递元件(70)上的止挡面(73),并且第二耦联元件(82)构成为补偿楔(62)。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补偿楔(62)具有弯曲的表面(63),其中,所述弯曲的表面(63)在耦联位置(KS)中接触传递元件(70)上的止挡面(73)。


18.按照权利要求1至15至少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耦联元件(81)构成为构成在传递元件(70)上的多个锁入凹部(74)的形式,并且第二耦联元件(82)具有至少一个能锁定在锁入凹部(74)之一中的锁入齿(64)。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耦联元件(81)构成为围绕转动轴线(D)可转动的冠形齿轮(75),其中,在该冠形齿轮(75)上环绕地围绕转动轴线(D)构成有多个分别径向定向的锁入凹部(74),并且第二耦联元件(82)构成为围绕转动轴线(D)可转动的冠形齿轮(65),其中,在该冠形齿轮(65)上环绕地围绕转动轴线(D)构成有多个分别径向定向的并且与锁入凹部(74)对应的锁入齿(64),其中,在耦联位置(KS)中在各冠形齿轮(65、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伍尔格南特
申请(专利权)人:优利思百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奥地利;A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