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1444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用沥青混合料的配方;b、采用步骤a中的配方制备出不同填料粒径的多种沥青混合料;c、对步骤b中的多种沥青混合料进行透水特性以及路用性能试验;d、将步骤c中的试验分析出来的机构进行汇总分析,得出结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一种配方去调节其中的配比及选材,可以使用不同路面对透水沥青混合料需求,已解决配方繁多并且难以选择的问题,并且该配方均可以解决不同的需求。

A design method of mix proportion of permeable asphalt concre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等问题,目前已建成的沥青路面中90%以上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而成,属设计空隙率较小的密集配沥青混凝土路面。这种路面结构具有密实、不容易透水的特点,且强度较高,水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耐久性能都比较好,但高温稳定性能较差、噪音大,并且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作为抗滑表层,路面积水来不及排走,易引起水雾、眩光,汽车高速行驶易出现水漂,严重影响路面抗滑性能和行车安全。另一方面,城市70%以上区域被硬化构筑物(建筑物、城市道路、广场等)覆盖,大大增加了污染物的来源,进一步加重了雨水径流污染的程度。研究表明,城市地表径流是仅次于城市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城市水环境污染源。透水性沥青路面或多孔沥青路面,指压实后空隙率15%~25%左右、能够在混合料内部形成排水通道的新型沥青混凝土面层,其实质为单一粒径碎石按照嵌挤机理形成骨架-空隙结构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采用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作表层,将降雨透入到排水功能层,并通过层内将雨水横向排出,从而消除了带来诸多行车不利作用的路表水膜,显著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但是透水沥青混合料无法针对不同过的需求的路面可能需要多种配方去进行重新组合,去解决不同的问题,这种方式比较繁琐,难以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一种配方去调节其中的配比及选材,可以使用不同路面对透水沥青混合料需求,已解决配方繁多并且并且难以选择的问题,并且该配方均可以解决不同的需求,但是其配方只有一种对于铺设路面的建材公司而言,可以减少相关配方的购买成本,减少后期知识产权反面的纠纷。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择透水沥青混合料,所述透水沥青混合料是由1-5%高粘改性沥青和95-99%填充料组成,所述高黏度改性沥青是由SK-70为基质沥青,并采用12%高粘度添加剂TPS改性制备而成;所述填充料是由50-60%粗集料、35-42%细集料、5-8%填料组成;b、采用步骤a中的配方制备出不同填料粒径的多种沥青混合料;c、对步骤b中的多种沥青混合料进行透水特性以及路用性能试验;所述具体试验方法如下:(1)透水特性采用空隙分布特征(孔隙率、有效孔隙率以及有效孔隙率百分比)和透水系数指标表征沥青混合料透水特性;其中,依据T0707-2011测定混合料毛体积密度(见式1),而有效空隙百分率计算见式(2)~(4):式中:λf表示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A和B分别表示干燥试件质量和密封试件质量,g;C表示密封试件在水中质量,g;E表示去除密封袋试件质量,g;F表示密封袋相对密度;V=V总-V0(8)式中:P有效表示试件连通空隙百分率,%;V有效表示试件有效空隙体积,cm3;V总表示试件总体积,cm3;V0表示沥青、集料和内部密闭空隙体积和,cm3;ma和mw分别表示试件在空中重和水中重,g;ρw表示水密度,g/cm3;采用常水头试验测试混合料透水系数以评价其透水性能,计算公式见式(5);式中:Crw为试件的渗透系数;Q表示渗透试件用水量,cm3;t1和t2分别表示试验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A表示为试件横截面积,cm2;H表示水头高度,cm;(2)路用性能参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采用马歇尔残留稳定度(RMS)和冻融劈裂强度比(TSR)表征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试件尺寸为采用车辙试验评价透水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能力,试件尺寸为300mm×300mm×50mm;将轮碾压成型透水沥青混合料板切割成30mm×35mm×250mm小梁试件测试其低温性能,试验温度为-10℃,加载速率为5mm/min;参考《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采用摆式仪测定路面摆值,以评定透水混合料路面抗滑性能;d、将步骤c中的试验分析出来的机构进行汇总分析,得出结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细集料表观密度为2.70g/cm3,坚固性测试结果为10%,含泥量为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粗集料表观密度为2.63g/cm3,吸水率为1.3%,压碎指标为12.1%,与沥青粘附等级为5级,磨光值为40.6%,洛杉矶磨耗值为2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粗集料和细集料均采用玄武岩。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所述步骤a中填料表观密度和含水量分别为2.75g/cm3和0.3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填料为普通石灰岩磨细矿粉。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多种沥青混合料分别为PAC-10、PAC-10-1、PAC-10-2、PAC-13和PAC-16五种沥青混合料。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经研究表明该配方中可以根据需求去调整配方各族反的关系,具体如下:随粗集料比例和公称最大粒径提高,透水沥青混合料孔隙率、有效孔隙率、有效孔隙率百分比和透水系数等指标均随混合料粗集料比例和公称最大粒径提高而增加,且有效孔隙率百分比和透水系数指标变化幅度较孔隙率和有效孔隙率更大。随粗集料比例和公称最大粒径提高,透水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增加,而水稳性和低温性能降低。为提高透水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建议增大粗集料比例和公称最大粒径,而提高水稳性和低温性能,建议降低粗集料比例和公称最大粒径。有效孔隙率指标更能准确反映透水混合料透水性能,其有效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相关系数高达0.98562,且有效孔隙率指标与混合料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抗滑性能均呈良好线性关系,有效孔隙率指标与混合料动稳定次数、弯拉破坏应变、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和摆值间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398、0.96921、0.97725、0.95671和0.98118,表明有效孔隙率指标近似反映混合料透水性能和路用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一种配方去调节其中的配比及选材,可以使用不同路面对透水沥青混合料需求,已解决配方繁多并且并且难以选择的问题,并且该配方均可以解决不同的需求,但是其配方只有一种对于铺设路面的建材公司而言,可以减少相关配方的购买成本,减少后期知识产权反面的纠纷。附图说明图1矿料级配曲线测试结果;图2透水沥青混合料孔结构特征试验结果;图3透水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测试结果;图4透水沥青混合料摆值测试结果;图5透水沥青混合料水稳性测试结果;图6透水沥青混合料动稳定次数测试结果;图7透水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试验结果;图8孔隙率与混合料透水系数线性拟合关系;图9有效孔隙率与混合料路用性能线性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a、选择透水沥青混合料,所述透水沥青混合料是由1-5%高粘改性沥青和95-99%填充料组成,所述高黏度改性沥青是由SK-70为基质沥青,并采用12%高粘度添加剂TPS改性制备而成;所述填充料是由50-60%粗集料、35-42%细集料、5-8%填料组成;/nb、采用步骤a中的配方制备出不同填料粒径的多种沥青混合料;/nc、对步骤b中的多种沥青混合料进行透水特性以及路用性能试验;所述具体试验方法如下:/n(1)透水特性/n采用空隙分布特征(孔隙率、有效孔隙率以及有效孔隙率百分比)和透水系数指标表征沥青混合料透水特性;其中,依据T0707-2011测定混合料毛体积密度(见式1),而有效空隙百分率计算见式(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择透水沥青混合料,所述透水沥青混合料是由1-5%高粘改性沥青和95-99%填充料组成,所述高黏度改性沥青是由SK-70为基质沥青,并采用12%高粘度添加剂TPS改性制备而成;所述填充料是由50-60%粗集料、35-42%细集料、5-8%填料组成;
b、采用步骤a中的配方制备出不同填料粒径的多种沥青混合料;
c、对步骤b中的多种沥青混合料进行透水特性以及路用性能试验;所述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1)透水特性
采用空隙分布特征(孔隙率、有效孔隙率以及有效孔隙率百分比)和透水系数指标表征沥青混合料透水特性;其中,依据T0707-2011测定混合料毛体积密度(见式1),而有效空隙百分率计算见式(2)~(4):



式中:λf表示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A和B分别表示干燥试件质量和密封试件质量,g;C表示密封试件在水中质量,g;E表示去除密封袋试件质量,g;F表示密封袋相对密度;



V=V总-V0(3)



式中:P有效表示试件连通空隙百分率,%;V有效表示试件有效空隙体积,cm3;V总表示试件总体积,cm3;V0表示沥青、集料和内部密闭空隙体积和,cm3;ma和mw分别表示试件在空中重和水中重,g;ρw表示水密度,g/cm3;
采用常水头试验测试混合料透水系数以评价其透水性能,计算公式见式(5);



式中:Crw为试件的渗透系数;Q表示渗透试件用水量,cm3;t1和t2分别表示试验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A表示为试件横截面积,cm2;H表示水头高度,cm;
(2)路用性能
参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强儒李斌崔建荣汤天培陈宇峰陈虹朱翊晗贾长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