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直燃锅炉复合式水冷固定炉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015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直燃锅炉复合式水冷固定炉排,水冷炉排上集箱和水冷炉排下集箱通过前部集箱联接管、中部集箱联接管和后部集箱联接管连通形成矩形框架式的集箱结构,在水冷炉排下集箱中设置有水冷下炉排,在水冷炉排上集箱和水冷下炉排之间有竖直的水冷立式炉排设置在中部集箱连接管之间,在水冷立式炉排和前部集箱连接管之间倾斜设置有水冷上炉排,从而形成三个燃烧室;生物质农作物秸秆燃料通过三个燃烧室分段燃烧,秸秆能够最大限度充分燃烧,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适用于20吨以下生物质直燃锅炉安装、改造;秸秆打捆后直接进入锅炉充分燃烧,解决了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导致大气污染的难题。

Compound water cooling fixed grate of biomass direct fired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质直燃锅炉复合式水冷固定炉排
本技术属于锅炉装置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生物质直燃锅炉的燃烧室中的炉排结构形式,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直燃锅炉复合式水冷固定炉排。
技术介绍
生物质直燃锅炉是指能够直接燃烧没有经过机械加工压缩成型的生物质农作物秸秆的锅炉。目前生物质直燃锅炉燃烧室中使用的炉排有水冷单层炉排、机械往复炉排、机械链条炉排等。这几种炉排容易造成结焦、燃料烧不尽、除灰困难、热效率低的问题,炉灰和燃料容易混在一起,所以常出现结焦和烧不透的现象,这一缺陷严重影响了生物质直燃锅炉的燃烧效率以及正常运行和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生物质直燃锅炉炉排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直燃锅炉复合式固定水冷炉排,从而解决了炉排存在的上述缺陷,对生物质直燃锅炉的应用和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生物质直燃锅炉复合式水冷固定炉排,设置在生物质直燃锅炉底部,包括水冷炉排上集箱和水冷炉排下集箱,水冷炉排上集箱和水冷炉排下集箱均为由四根首尾相接并连通的集箱管组成的矩形框结构,水冷炉排上集箱与生物质直燃锅炉中的水冷壁下集箱连通,其特征在于:以进料方向为前方,水冷炉排上集箱前部的两个顶点和水冷炉排下集箱前部的两个顶点之间均通过两根竖直设置的前部集箱连接管相接并连通,水冷炉排上集箱后部的两个顶点和水冷炉排下集箱后部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两根竖直设置的后部集箱连接管相接并连通,进而形成一个矩形框架式的集箱结构,水冷炉排下集箱的下方设置有灰池;水冷炉排上集箱中位于左侧的集箱管与水冷炉排下集箱中位于左侧的集箱管通过一根竖直设置的中部集箱连接管相接并连通,水冷炉排上集箱中位于右侧的集箱管和水冷炉排下集箱中位于右侧的集箱管通过一根竖直设置的中部集箱连接管相接并连通,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对称设置,两根前部集箱连接管之间通过一根水平方向设置的上炉排前集箱连通,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之间通过一根水平方向设置的上炉排后集箱管连通,上炉排前集箱管的高度高于上炉排后集箱管的高度,在上炉排前集箱管与上炉排后集箱管之间倾斜设置有一组水冷上炉排,水冷上炉排将上炉排前集箱管和上炉排后集箱管连通,水冷炉排下集箱中位于前侧的集箱管和位于后侧的集箱管之间设置有一组水冷下炉排,水冷下炉排将水冷炉排下集箱中位于前侧的集箱管和水冷炉排下集箱中位于后侧的集箱管连通,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之间在上炉排后集箱管的上方设置有一组水冷立式炉排,水冷立式炉排将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连通,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与两根前部集箱连接管之间的区域在水冷上炉排上方形成第一燃烧室,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与两根前部集箱连接管之间的区域在水冷上炉排的下方和水冷下炉排的上方形成第二燃烧室,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与两根后部集箱连接管之间的区域在水冷下炉排上方形成为第三燃烧室,水冷炉排上集箱前部的集箱管、上炉排前集箱管以及两根前部集箱连接管之间形成的矩形的开口为进料口,第一燃烧室沿进料方向上的长度为A,第三燃烧室沿进料方向上的长度为B,B大于等于40厘米,A大于1.5B,水冷上炉排的最低点与水冷下炉排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水冷立式炉排的顶部距离上炉排后集箱管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厘米,水冷下炉排距离灰池底部的距离不小于25厘米;集箱管、前部集箱连接管、中部集箱连接管、后部集箱连接管、上炉排前集箱管以及上炉排后集箱管的管径均相同。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包括:水冷上炉排由多根间隔均匀设置的上炉排水管组成,上炉排水管与上炉排前集箱管和上炉排后集箱管连通,上炉排水管的管径小于集箱管的管径,相邻的两根上炉排水管之间的间距为5厘米。水冷下炉排由多根间隔均匀设置的下炉排水管组成,下炉排水管与水冷炉排下集箱中位于前侧的集箱管和位于后侧的集箱管连通,下炉排水管的管径小于集箱管的管径,相邻的两根下炉排水管之间的间距为2.5厘米。水冷立式炉排由两根水平且间隔设置的立式炉排水管组成,立式炉排水管与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连通,立式炉排水管的管径小于集箱管的管径,相邻的两根立式炉排水管之间的间距为10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生物质直燃锅炉复合式水冷固定炉排,燃料从进料口经过上炉排进入第一燃烧室,引炉时在第三燃烧室点火,在锅炉引风的作用下火焰穿过立式炉排,引燃第一燃烧室内的燃料,燃料由后向前燃烧。当燃料烧到一半时,在锅炉送料装置的推动下,没有燃烧的燃料顺着上炉排由前向后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没有烧尽的体积较大的燃料通过立式炉排中的立式炉排水管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三燃烧室,其他体积较小部分通过上炉排中的上炉排水管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二燃烧室,燃料在第三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继续燃烧,直至烧尽,烧尽的炉灰通过下炉排落入灰池。本技术提供的生物质直燃锅炉复合式水冷固定炉排的最大特点是生物质农作物秸秆燃料通过三个燃烧室分段燃烧,秸秆能够最大限度充分燃烧,这是其他生物质直燃锅炉炉排形式所不能比拟的。本技术提供的生物质直燃锅炉复合式水冷固定炉排,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适用于20吨以下生物质直燃锅炉安装、改造。有了这种炉排结构,农作物秸秆打捆后可以直接进入锅炉燃烧,一定程度上为政府解决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导致大气污染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生物质直燃锅炉复合式水冷固定炉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冷炉排上集箱,2.水冷炉排下集箱,3.前部集箱连接管,4.中部集箱连接管,5.后部集箱连接管,6.上炉排前集箱管,7.上炉排后集箱管,8.水冷上炉排,9.水冷立式炉排,10.水冷下炉排,11.第一燃烧室,12.第二燃烧室,13.第三燃烧室,14.灰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直燃锅炉复合式水冷固定炉排,设置在生物质直燃锅炉底部,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水冷炉排上集箱1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水冷炉排上集箱1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均为由四根首尾相接并连通的集箱管组成的矩形框结构。集箱管采用20号专用锅炉钢材制成。水冷炉排上集箱1与生物质直燃锅炉中的水冷壁下集箱连通。以进料方向为前方,水冷炉排上集箱1前部的两个顶点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前部的两个顶点之间均通过两根竖直设置的前部集箱连接管3相接并连通,水冷炉排上集箱1后部的两个顶点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后部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两根竖直设置的后部集箱连接管5相接并连通,进而形成一个矩形框架式的集箱结构,水冷炉排下集箱2的下方设置有灰池14。水冷炉排上集箱1中位于左侧的集箱管与水冷炉排下集箱2中位于左侧的集箱管通过一根竖直设置的中部集箱连接管4相接并连通,水冷炉排上集箱1中位于右侧的集箱管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中位于右侧的集箱管通过一根竖直设置的中部集箱连接管4相接并连通,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4对称设置,两根前部集箱连接管3之间通过一根水平方向设置的上炉排前集箱管6连通,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4之间通过一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物质直燃锅炉复合式水冷固定炉排,设置在生物质直燃锅炉底部,包括水冷炉排上集箱(1)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水冷炉排上集箱(1)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均为由四根首尾相接并连通的集箱管组成的矩形框结构,水冷炉排上集箱(1)与生物质直燃锅炉中的水冷壁下集箱连通,其特征在于:/n以进料方向为前方,水冷炉排上集箱(1)前部的两个顶点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前部的两个顶点之间均通过两根竖直设置的前部集箱连接管(3)相接并连通,水冷炉排上集箱(1)后部的两个顶点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后部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两根竖直设置的后部集箱连接管(5)相接并连通,进而形成一个矩形框架式的集箱结构,水冷炉排下集箱(2)的下方设置有灰池(14);/n水冷炉排上集箱(1)中位于左侧的集箱管与水冷炉排下集箱(2)中位于左侧的集箱管通过一根竖直设置的中部集箱连接管(4)相接并连通,水冷炉排上集箱(1)中位于右侧的集箱管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中位于右侧的集箱管通过一根竖直设置的中部集箱连接管(4)相接并连通,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4)对称设置,两根前部集箱连接管(3)之间通过一根水平方向设置的上炉排前集箱管(6)连通,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4)之间通过一根水平方向设置的上炉排后集箱管(7)连通,上炉排前集箱管(6)的高度高于上炉排后集箱管(7)的高度,在上炉排前集箱管(6)与上炉排后集箱管(7)之间倾斜设置有一组水冷上炉排(8),水冷上炉排(8)将上炉排前集箱管(6)和上炉排后集箱管(7)连通,水冷炉排下集箱(2)中位于前侧的集箱管和位于后侧的集箱管之间设置有一组水冷下炉排(10),水冷下炉排(10)将水冷炉排下集箱(2)中位于前侧的集箱管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中位于后侧的集箱管连通,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4)之间在上炉排后集箱管(7)的上方设置有一组水冷立式炉排(9),水冷立式炉排(9)将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4)连通,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4)与两根前部集箱连接管(3)之间的区域在水冷上炉排(8)上方形成第一燃烧室(11),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4)与两根前部集箱连接管(3)之间的区域在水冷上炉排(8)的下方和水冷下炉排的上方形成第二燃烧室(12),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4)与两根后部集箱连接管(5)之间的区域在水冷下炉排(10)上方形成为第三燃烧室(13),水冷炉排上集箱(1)前部的集箱管、上炉排前集箱管(6)以及两根前部集箱连接管(3)之间形成的矩形的开口为进料口(15),第一燃烧室(11)沿进料方向上的长度为A,第三燃烧室(13)沿进料方向上的长度为B,B大于等于40厘米,A大于1.5B,水冷上炉排(8)的最低点与水冷下炉排(10)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水冷立式炉排(9)的顶部距离上炉排后集箱管(7)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厘米,水冷下炉排(10)距离灰池(14)底部的距离不小于25厘米;/n集箱管、前部集箱连接管(3)、中部集箱连接管(4)、后部集箱连接管(5)、上炉排前集箱管(6)以及上炉排后集箱管(7)的管径均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质直燃锅炉复合式水冷固定炉排,设置在生物质直燃锅炉底部,包括水冷炉排上集箱(1)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水冷炉排上集箱(1)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均为由四根首尾相接并连通的集箱管组成的矩形框结构,水冷炉排上集箱(1)与生物质直燃锅炉中的水冷壁下集箱连通,其特征在于:
以进料方向为前方,水冷炉排上集箱(1)前部的两个顶点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前部的两个顶点之间均通过两根竖直设置的前部集箱连接管(3)相接并连通,水冷炉排上集箱(1)后部的两个顶点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后部的两个顶点之间通过两根竖直设置的后部集箱连接管(5)相接并连通,进而形成一个矩形框架式的集箱结构,水冷炉排下集箱(2)的下方设置有灰池(14);
水冷炉排上集箱(1)中位于左侧的集箱管与水冷炉排下集箱(2)中位于左侧的集箱管通过一根竖直设置的中部集箱连接管(4)相接并连通,水冷炉排上集箱(1)中位于右侧的集箱管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中位于右侧的集箱管通过一根竖直设置的中部集箱连接管(4)相接并连通,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4)对称设置,两根前部集箱连接管(3)之间通过一根水平方向设置的上炉排前集箱管(6)连通,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4)之间通过一根水平方向设置的上炉排后集箱管(7)连通,上炉排前集箱管(6)的高度高于上炉排后集箱管(7)的高度,在上炉排前集箱管(6)与上炉排后集箱管(7)之间倾斜设置有一组水冷上炉排(8),水冷上炉排(8)将上炉排前集箱管(6)和上炉排后集箱管(7)连通,水冷炉排下集箱(2)中位于前侧的集箱管和位于后侧的集箱管之间设置有一组水冷下炉排(10),水冷下炉排(10)将水冷炉排下集箱(2)中位于前侧的集箱管和水冷炉排下集箱(2)中位于后侧的集箱管连通,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4)之间在上炉排后集箱管(7)的上方设置有一组水冷立式炉排(9),水冷立式炉排(9)将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4)连通,两根中部集箱连接管(4)与两根前部集箱连接管(3)之间的区域在水冷上炉排(8)上方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景利张永孙琮堃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