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光组件及照明灯具
本技术涉及灯具
,尤其涉及一种配光组件及照明灯具。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教室的照明灯具普遍为朗伯型配光的灯具,而这种配光方式的灯具在照明时,使得灯具正下方的照度很高、而距离灯具较远一点的地方的照度则会很低,即灯具的单灯照度均匀性差,所以为了使整个教室空间的照度均匀性能够达到0.8以上,所以教室空间需要采用多灯布置的方式进行照明,并且每个灯具所照明的边缘区域与周边灯具照明的边缘区域要有很大的照明区域重叠,这样才能达到整个教室照度均匀性的要求。因此,现有的灯具不仅单灯照射时的照度均匀性差;而且,在多灯布置照明时,还增加了教室空间内的灯具布置密度以及光的重叠区域面积,进而增加了照明成本以及降低了光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配光组件及照明灯具,以解决目前灯具存在的单灯照射的照度均匀性差以及多灯布置时存在的照明成本高以及光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配光组件,包括光扩散元件、第一光反射元件和第二光反射元件;所述第一光反射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扩散元件、第一光反射元件和第二光反射元件;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光扩散元件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所述光扩散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之间形成扩口结构的配光室;所述配光室与所述光扩散元件相对的一侧为扩口端;/n所述光扩散元件向所述扩口端的一侧凹陷形成凹槽结构的光源腔,且所述光源腔包括面向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的第一扩散部、面向所述扩口端的第二扩散部和面向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的第三扩散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扩散元件、第一光反射元件和第二光反射元件;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光扩散元件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所述光扩散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之间形成扩口结构的配光室;所述配光室与所述光扩散元件相对的一侧为扩口端;
所述光扩散元件向所述扩口端的一侧凹陷形成凹槽结构的光源腔,且所述光源腔包括面向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的第一扩散部、面向所述扩口端的第二扩散部和面向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的第三扩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均为曲面,且所述曲面向背离所述配光室的方向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腔的截面形状为方形、弧形或者U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关于所述光源腔的中心轴线呈对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组件还包括第一防眩光元件和第二防眩光元件;所述第一防眩光元件和所述第二防眩光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光扩散元件相对的两侧,且所述第一防眩光元件和所述第二防眩光元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光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光反射元件围成四周封闭的所述配光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眩光元件和所述第二防眩光元件位于所述配光室之内的侧面均为内侧面,所述第一防眩光元件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防眩光元件的内侧面均为曲面,且所述曲面向背离所述配光室的方向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眩光元件和所述第二防眩光元件均为镜面板或棱晶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眩光元件的形状和所述第二防眩光元件的形状均为V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扬,谢建民,罗春林,张清泉,
申请(专利权)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