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90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其特征包括立柱、横杆、斜支柱以及L型连接件;通过立柱以及斜支柱与彩钢瓦形成一可变角度的三角形结构,安装简单、结构新颖且稳定;并且通过将逆变器安装在支架上,节省空间、缩短逆变器与光伏组之间的距离而减少线损,从而节省材料,达到一物多用又省时省物省力。

Bracket suitable for installation of various color steel tile Invert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光伏用的支架,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
技术介绍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我国,乃至世界上一些国家,尤其是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法国和韩国等,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机构纷纷以退税、税收抵免和其他激励措施的形式向太阳能产品的最终用户、经销商、系统集成商和制造商提供补贴和经济鼓励,以促进太阳能在并网应用中的使用,降低对其他能源的依赖。光伏板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以安装在建筑屋面上,同时建筑屋面也不仅仅局限于各种彩钢瓦,而目前安装在彩钢瓦上的支架都是根据每种彩钢瓦屋顶进行实测而制作支架,这样十分的费时费力;并且光伏组用的逆变器都需要有一个空间来放置,给安装造成一定的麻烦;因此急需一种安装简单又能节省材料和空间的支架来安装于各种彩钢瓦上以及安装光伏板配件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立柱,所述立柱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槽及第二通槽;连接两个所述立柱的两个横杆;与所述立柱倾斜连接的斜支柱,所述斜支柱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通槽及第四通槽;所述第三通槽与所述第一通槽通过螺栓连接,从而使所述立柱与所述斜支柱之间形成一角度;以及四个L型转接件,用于将所述立柱及所述斜支柱安装在彩钢瓦上;其中,所述L型转接件一端设置有第五通槽,所述第五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及所述第四通槽通过螺栓连接,从而使所述立柱与所述彩钢瓦之间形成一角度a、以及使所述斜支柱与所述彩钢瓦之间形成一角度b;从而使所述支架与所述彩钢瓦形成一可变角度的三角形。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角度a设置为一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36°的夹角。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角度b设置为一小于等于135°且大于等于90°的夹角。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通槽设置为两端带圆弧的矩形槽,长宽尺寸为LxW。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L型转接件另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瓦型夹具通过螺栓连接,从而使所述立柱与所述斜支柱通过所述瓦型夹具安装在所述彩钢瓦上。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瓦型夹具包括带翼元件、与所述带翼元件通过螺栓连接的不带翼元件;所述带翼元件上端设置有扣头,所述不带翼元件靠近所述带翼元件一侧设置有扣槽,所述扣头设置于所述扣槽内。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横杆连接所述立柱,用于加强所述支架的强度,进而安装逆变器于所述支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通过立柱和斜支柱上的通槽形成可调整的角度支架,适用各种已安装好已有固定角度的彩钢瓦上安装;所述支架与彩钢瓦相连接形成一三角形,足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在支架上安装逆变器,从而不需要另外增加多余地方安装,并且缩短逆变器与光伏组之间的距离,减少线损。所以使用此支架,既是安装简单、结构新颖,又能节省材料,达到一物多用且节省大量物力人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的第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的第二种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的立柱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的斜支柱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的L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的第一/二/三/四/五通槽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的瓦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10.第一通槽11.第二通槽2.横杆3.斜支柱30.第三通槽31.第四通槽4.L型转接件40.第五通槽41.通孔5.彩钢瓦6.瓦型夹具60.带翼元件61.不带翼元件62.扣头63.扣槽7.逆变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9所示,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立柱1,所述立柱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槽10及第二通槽11;连接两个所述立柱1的两个横杆2;与所述立柱1倾斜连接的斜支柱3,所述斜支柱3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通槽30及第四通槽31;所述第三通槽30与所述第一通槽10通过螺栓连接,从而使所述立柱1与所述斜支柱3之间形成一角度;以及四个L型转接件4,用于将所述立柱1及所述斜支柱3安装在彩钢瓦5上;其中,所述L型转接件4一端设置有第五通槽40,所述第五通槽40与所述第二通槽11及所述第四通槽31通过螺栓连接,从而使所述立柱1与所述彩钢瓦5之间形成一角度a、以及使所述斜支柱3与所述彩钢瓦5之间形成一角度b;从而使所述支架与所述彩钢瓦5形成一可变角度的三角形。具体地,所述立柱1与所述斜支柱3皆采用角钢,所述立柱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槽10及第二通槽11,所述斜支柱3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通槽30及第四通槽31,所述第三通槽30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立柱(1),所述立柱(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槽(10)及第二通槽(11);/n连接两个所述立柱(1)的两个横杆(2);/n与所述立柱(1)倾斜连接的斜支柱(3),所述斜支柱(3)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通槽(30)及第四通槽(31);所述第三通槽(30)与所述第一通槽(10)通过螺栓连接,从而使所述立柱(1)与所述斜支柱(3)之间形成一角度;以及/n四个L型转接件(4),用于将所述立柱(1)及所述斜支柱(3)安装在彩钢瓦(5)上;/n其中,所述L型转接件(4)一端设置有第五通槽(40),所述第五通槽(40)与所述第二通槽(11)及所述第四通槽(31)通过螺栓连接,从而使所述立柱(1)与所述彩钢瓦(5)之间形成一角度a、以及使所述斜支柱(3)与所述彩钢瓦(5)之间形成一角度b;从而使所述支架与所述彩钢瓦(5)截面形成一可变角度的三角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立柱(1),所述立柱(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槽(10)及第二通槽(11);
连接两个所述立柱(1)的两个横杆(2);
与所述立柱(1)倾斜连接的斜支柱(3),所述斜支柱(3)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通槽(30)及第四通槽(31);所述第三通槽(30)与所述第一通槽(10)通过螺栓连接,从而使所述立柱(1)与所述斜支柱(3)之间形成一角度;以及
四个L型转接件(4),用于将所述立柱(1)及所述斜支柱(3)安装在彩钢瓦(5)上;
其中,所述L型转接件(4)一端设置有第五通槽(40),所述第五通槽(40)与所述第二通槽(11)及所述第四通槽(31)通过螺栓连接,从而使所述立柱(1)与所述彩钢瓦(5)之间形成一角度a、以及使所述斜支柱(3)与所述彩钢瓦(5)之间形成一角度b;从而使所述支架与所述彩钢瓦(5)截面形成一可变角度的三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a设置为一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36°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各种彩钢瓦逆变器安装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飞韩食星
申请(专利权)人:索沃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