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接地彩钢瓦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7347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0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接地彩钢瓦支架结构,它包括:夹具,夹具的下端安装在彩钢瓦上,夹具的上端设置有支撑面和紧固槽;接地片,其放置在夹具的支撑面上;组件压块,该组件压块与接地片之间形成夹持光伏组件边框的容置腔;紧固件,其一端卡接在夹具的紧固槽内,另一端穿过接地片后与组件压块连接;当光伏组件压持在容置腔内时,接地片与光伏组件的边框呈接触导通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光伏组件接地和固定同时完成,简化了其结构的同时,又降低了其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接地彩钢瓦支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接地彩钢瓦支架结构,属于光伏组件安装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边框组件,安装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现有边框组件,利用组件厂设计的边框“C”面安装孔,连接至导轨上,但,缺点是:组件与屋面间隙较小,安装非常困难; 2、压块配合导轨加上夹具的形式,首先配合相关型号夹具,固定在屋面上,然后再夹具上固定导轨,最后固定组件,但是光伏组件的接地措施比较困难; 3、组件接地需要安装人员二次破坏性操作(在组件上钻孔),对组件质量造成隐串 ■/Q1、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接地彩钢瓦支架结构,它能够使光伏组件接地和固定同时完成,简化了其结构的同时,又降低了其材料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接地彩钢瓦支架结构,它包括: 夹具,夹具的下端安装在彩钢瓦上,夹具的上端设置有支撑面和紧固槽; 接地片,其放置在夹具的支撑面上; 组件压块,该组件压块与接地片之间形成夹持光伏组件的容置腔; 紧固件,其一端卡接在夹具的紧固槽内,另一端穿过接地片后与组件压块连接;当光伏组件压持在容置腔内时,接地片与光伏组件的边框呈接触导通状态。 本技术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使其可以针对不同屋面,使其贴合屋面,提高其适应性,夹具包括上夹具和可更换下夹具,支撑面和紧固槽设置在上夹具的上端,上夹具的下端可拆卸式地安装在可更换下夹具上,可更换下夹具的下端安装在彩钢瓦上。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可更换下夹具和上夹具的连接方式,可更换下夹具上设置有插槽,所述的上夹具的下端设置有凸筋,凸筋插装在插槽内,并且通过一连接组件连接凸筋和插槽。 进一步为了在紧固件预紧时能够刺破光伏组件边框C面的氧化膜使其两者良好地接触,接地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尖刺。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紧固件的具体结构,紧固件包括螺钉和螺母,螺钉的钉头卡在紧固槽内,螺钉的钉身依次穿过接地片和组件压块后与螺母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组件压块的具体结构以便其能够压持边缘的光伏组件的边框,组件压块为边压块,该组件压块具有一个钩部。 进一步提供了另外一种组件压块的具体结构以便其两侧均能够压持光伏组件的边框,组件压块为中压块,该组件压块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钩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对于边框组件在彩钢瓦屋面安装,该结构均可使用,本技术解决了零部件安装不方便,杜绝了导轨运输不便利,屋面接地不方便等现象,对于不同屋面型号,通过更换与屋面接触的可更换下夹具,实现不同屋顶的安装。 2、本技术取消了导轨,降低了屋面承重,屋顶结构的抗风雪能力得到增加; 3、本技术使设计人员无需对不同阵列做不同配置设计,只需根据对组件数量作出不同配比,降低对支架加工种类的要求,降低现场安装管理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自动接地彩钢瓦支架结构的装配爆炸图; 图2为本技术的接地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自动接地彩钢瓦支架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4?6为本技术的使用不同的可更换下夹具的自动接地彩钢瓦支架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接地彩钢瓦支架结构,它包括: 夹具,夹具的下端安装在彩钢瓦I上,夹具的上端设置有支撑面21和紧固槽22 ; 接地片3,其放置在夹具的支撑面21上; 组件压块4,该组件压块4与接地片3之间形成夹持光伏组件5的容置腔; 紧固件,其一端卡接在夹具的紧固槽22内,另一端穿过接地片3后与组件压块4连接;当光伏组件5压持在容置腔内时,接地片3与光伏组件5的边框呈接触导通状态。该种机构使光伏组件5与光伏组件5导通,不需要额外的打孔接地。 如图1所示,夹具包括上夹具23和可更换下夹具24,支撑面21和紧固槽22设置在上夹具23的上端,上夹具23的下端可拆卸式地安装在可更换下夹具24上,可更换下夹具24的下端安装在彩钢瓦I上。对于不同屋面型号,通过更换与屋面接触的可更换下夹具24,实现不同屋顶的安装。 如图1所示,可更换下夹具24上设置有插槽241,上夹具23的下端设置有凸筋231,凸筋231插装在插槽241内,并且通过一连接组件9连接凸筋231和插槽241。 如图2所示,接地片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尖刺31 ;图2中的接地片3上设置有四个尖刺31,但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紧固件包括螺钉61和螺母62,螺钉61的钉头卡在紧固槽22内,螺钉61的钉身依次穿过接地片3和组件压块4后与螺母62通过螺纹连接。 组件压块4可以为边压块,该组件压块4具有一个钩部;当然,组件压块4也可以为中压块,该组件压块4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钩部;相邻的光伏组件5共用一个夹具,大面积节省了支架材料,降低了屋面光伏设备重量。 如图4?6所示,分别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可更换下夹具,从而形成梯形、角驰3型、直立锁边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接地彩钢瓦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夹具,夹具的下端安装在彩钢瓦(1)上,夹具的上端设置有支撑面(21)和紧固槽(22);接地片(3),其放置在夹具的支撑面(21)上;组件压块(4),该组件压块(4)与接地片(3)之间形成夹持光伏组件(5)的容置腔;紧固件,其一端卡接在夹具的紧固槽(22)内,另一端穿过接地片(3)后与组件压块(4)连接;当光伏组件(5)压持在容置腔内时,接地片(3)与光伏组件(5)的边框呈接触导通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接地彩钢瓦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夹具,夹具的下端安装在彩钢瓦(I)上,夹具的上端设置有支撑面(21)和紧固槽(22); 接地片(3),其放置在夹具的支撑面(21)上; 组件压块(4),该组件压块(4)与接地片(3)之间形成夹持光伏组件(5)的容置腔; 紧固件,其一端卡接在夹具的紧固槽(22)内,另一端穿过接地片(3)后与组件压块(4)连接;当光伏组件(5)压持在容置腔内时,接地片(3)与光伏组件(5)的边框呈接触导通状--τ 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接地彩钢瓦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具包括上夹具(23)和可更换下夹具(24),支撑面(21)和紧固槽(22)设置在上夹具(23)的上端,上夹具(23)的下端可拆卸式地安装在可更换下夹具(24)上,可更换下夹具(24)的下端安装在彩钢瓦⑴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接地彩钢瓦支架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小康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