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博强专利>正文

一种石油管道泄漏补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0851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油管道泄漏补修装置,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封堵环,所述下固定板一侧表面对应上封堵环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封堵环,所述上封堵环两侧位于上固定板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下封堵环两侧位于下固定板一侧表面对应套杆位置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之间位于下固定板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上固定板配合使用有螺杆,且螺杆贯穿上固定板并与上固定板螺纹连接,并且螺杆与套筒螺纹连接。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上封堵环和下封堵环对接的形式进行管道泄漏修补,可在石油泄漏时进行修补,不用关闭供油阀门,不用清洗石油管道,安装方便快捷,极大的提高了修补速度。

A repair device for oil pipeline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油管道泄漏补修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运输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石油管道泄漏补修装置。
技术介绍
石油在进行长距离运输时,常常使用管道进行运输,石油管道在石油运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石油运输管道常常架设在室外,遭受外力或者内部压力过大时,常常会有管道破裂的现象,一旦管道破裂,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污染周边环境。经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1810116443.5,名称为一种用于破裂石油管道的修补装置,该申请中,采用两个弧形板对接的方式进行封堵,但是,由于石油管道内部压力过大,石油呈喷射状沿裂缝喷出,两个弧形板依靠人力无法进行对接,因此该装置在使用时,必须关掉石油输送阀门或者石油输送管道,若在巡查时发现管道泄漏,还要经过上报、排查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关闭供油阀门,这一过程便会有大量石油外泄,造成浪费和污染。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油管道泄漏补修装置,具备不用关闭供油阀门、安装方便快速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不用关闭供油阀门、安装方便快速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石油管道泄漏补修装置,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封堵环,所述下固定板一侧表面对应上封堵环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封堵环,所述上封堵环两侧位于上固定板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下封堵环两侧位于下固定板一侧表面对应套杆位置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之间位于下固定板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上固定板配合使用有螺杆,且螺杆贯穿上固定板并与上固定板螺纹连接,并且螺杆与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螺杆另一端焊接有六角柱,所述螺杆配合使用有转动盘,且转动盘中心开设有六角柱啮合的六角孔,并且转动盘通过六角孔与六角柱啮合,所述转动盘顶面设置有摇把,所述上封堵环和下封堵环内表面粘贴有橡胶垫。进一步的,所述上封堵环和下封堵环竖截面为半圆形结构,且上封堵环和下封堵环长度略小于上固定板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插杆插接在套杆中,且插杆直径略小于套杆内径。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垫展开面积等于上封堵环内侧表面面积,且橡胶垫厚度不小于1cm。进一步的,所述插杆长度小于套杆长度,且套杆长度小于上封堵环直径。进一步的,所述套筒长度大于插杆长度。(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油管道泄漏补修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了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上封堵环和下封堵环,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通过螺杆和套筒固定,将本装置移动至石油管道漏油处,使上封堵环或者下封堵环内壁的橡胶垫对准泄漏处,并将下固定板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杆插入上固定板表面固定连接的套杆中,然后将螺杆从上固定板表面转动插入,直至套筒中,将转动盘表面开设的六角孔套接在螺杆顶面焊接的六角柱表面,转动摇把即可转动螺杆,螺杆转动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上固定板下移,直至上封堵环和下封堵环完全抵接石油管道,转动摇把的形式更为省力,能克服在封堵时,泄漏石油给上封堵环和下封堵环之间的冲击力,便于上封堵环和下封堵环抵接管道表面进行封堵,进而便于安装,上封堵环和下封堵环完全封堵石油管道后,橡胶垫挤压变形,填堵石油管道表面和上封堵环和下封堵环之间的缝隙,本装置通过上封堵环和下封堵环对接的形式进行管道泄漏修补,可在石油泄漏时进行修补,不用关闭供油阀门,不用清洗石油管道,安装方便快捷,极大的提高了修补速度。(2)、本技术中,通过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组装固定完成泄漏管道修补,同时,不需要使用时,可首先拆除螺杆,然后取下转动盘,随后取下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可拆分成多个零件,减小体积,方便搬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石油管道泄漏补修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石油管道泄漏补修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石油管道泄漏补修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上固定板;2、摇把;3、转动盘;4、下封堵环;5、螺杆;6、橡胶垫;7、套杆;8、上封堵环;9、插杆;10、下固定板;11、套筒;12、六角孔;13、六角柱。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油管道泄漏补修装置。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石油管道泄漏补修装置,包括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10,上固定板1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封堵环8,下固定板10一侧表面对应上封堵环8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封堵环4,上封堵环8和下封堵环4对立设置,上封堵环8两侧位于上固定板1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套杆7,下封堵环4两侧位于下固定板10一侧表面对应套杆7位置固定连接有插杆9,插杆9之间位于下固定板10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11,上固定板1配合使用有螺杆5,且螺杆5贯穿上固定板1并与上固定板1螺纹连接,并且螺杆5与套筒11螺纹连接,螺杆5另一端焊接有六角柱13,螺杆5配合使用有转动盘3,且转动盘3中心开设有六角柱13啮合的六角孔12,并且转动盘3通过六角孔12与六角柱13啮合,转动盘3顶面设置有摇把2,上封堵环8和下封堵环4内表面粘贴有橡胶垫6,使上封堵环8或者下封堵环4内壁的橡胶垫6对准泄漏处,并将下固定板10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杆9插入上固定板1表面固定连接的套杆7中,然后将螺杆5从上固定板1表面转动插入,直至套筒11中,将转动盘3表面开设的六角孔12套接在螺杆5顶面焊接的六角柱13表面,转动摇把2即可转动螺杆5,这一过程可在为破裂的输油管表面完成,然后将对接好的本装置平移到破裂处,螺杆5转动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上固定板1下移,直至上封堵环8和下封堵环4完全抵接石油管道,转动摇把2的形式更为省力,能克服在封堵时,泄漏石油给上封堵环8和下封堵环4之间的冲击力,便于上封堵环8和下封堵环4抵接管道表面进行封堵,进而便于安装,上封堵环8和下封堵环4完全封堵石油管道后,橡胶垫6挤压变形,填堵石油管道表面和上封堵环8和下封堵环4之间的缝隙,本装置通过上封堵环8和下封堵环4对接的形式进行管道泄漏修补,可在石油泄漏时进行修补,不用关闭供油阀门,不用清洗石油管道,安装方便快捷,极大的提高了修补速度。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封堵环8和下封堵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油管道泄漏补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10),所述上固定板(1)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封堵环(8),所述下固定板(10)一侧表面对应上封堵环(8)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封堵环(4),所述上封堵环(8)两侧位于上固定板(1)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套杆(7),所述下封堵环(4)两侧位于下固定板(10)一侧表面对应套杆(7)位置固定连接有插杆(9),所述插杆(9)之间位于下固定板(10)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11),所述上固定板(1)配合使用有螺杆(5),且螺杆(5)贯穿上固定板(1)并与上固定板(1)螺纹连接,并且螺杆(5)与套筒(11)螺纹连接,所述螺杆(5)另一端焊接有六角柱(13),所述螺杆(5)配合使用有转动盘(3),且转动盘(3)中心开设有六角柱(13)啮合的六角孔(12),并且转动盘(3)通过六角孔(12)与六角柱(13)啮合,所述转动盘(3)顶面设置有摇把(2),所述上封堵环(8)和下封堵环(4)内表面粘贴有橡胶垫(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油管道泄漏补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10),所述上固定板(1)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封堵环(8),所述下固定板(10)一侧表面对应上封堵环(8)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封堵环(4),所述上封堵环(8)两侧位于上固定板(1)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套杆(7),所述下封堵环(4)两侧位于下固定板(10)一侧表面对应套杆(7)位置固定连接有插杆(9),所述插杆(9)之间位于下固定板(10)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11),所述上固定板(1)配合使用有螺杆(5),且螺杆(5)贯穿上固定板(1)并与上固定板(1)螺纹连接,并且螺杆(5)与套筒(11)螺纹连接,所述螺杆(5)另一端焊接有六角柱(13),所述螺杆(5)配合使用有转动盘(3),且转动盘(3)中心开设有六角柱(13)啮合的六角孔(12),并且转动盘(3)通过六角孔(12)与六角柱(13)啮合,所述转动盘(3)顶面设置有摇把(2),所述上封堵环(8)和下封堵环(4)内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强黄钲洋
申请(专利权)人:刘博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