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埋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80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埋接头。包括变径管和直管,所述变径管的两端设有粗端管和细端管,所述直管一端的内壁通过第一圆环固定连接所述细端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圆环连接在所述细端管除其远离所述粗端管一端端头以外部分的外壁上,所述直管的内壁与所述细端管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变径管和直管的设计,结构巧妙,在后续连接外管时连接更稳固,更方便实用,不同管径的设计,中间存在的内凹部分,在置于浇筑层板之间时,能起到受力作用,这样连接的接头更加稳固,更加安全。

A kind of embedded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埋接头
本技术涉及建筑管道施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预埋接头。
技术介绍
在墙体、楼板等类似建筑施工时,通常需要预埋管道接头,否则后期需要再凿开墙体,劳动强度大,施工周期长;现有市场上的管件接头,通常为单一的直管,预埋后稳固性不强,容易松动,后期与插接管道对接时也没有很好的衔接口,影响施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预埋后稳固性不强,容易松动,后期与插接管道对接时没有很好的衔接口,影响施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预埋接头。本技术结构简单,跟墙体的连接稳固,两端设有接口,后期连接管道方便实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变径管和直管,所述变径管的两端设有粗端管和细端管,所述直管一端的内壁通过第一圆环固定连接所述细端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圆环连接在所述细端管除其远离所述粗端管一端端头以外部分的外壁上,所述直管的内壁与所述细端管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这样,本技术一体成型,一般用于水管接头的预埋,置于上下楼层的层板之间,变径管连接上方的进水管,直管连接下方的出水管,直管和变径管的粗端管孔径相近,且都比后接的水管孔径稍大一些,细端管的孔径比后接的水管的孔径稍小一些,这样直管一端与所述细端管通过第一圆环连接后,第一圆环的环径比后接水管的厚度稍微大一点点,这样因为第一圆环的存在,直管和变径管的细端管存在间隙,证明所述第一圆环不连接所述细端管的下端端头,间隙的大小刚好比后接的出水管的厚度大一点点,用于卡接后接的出水管;上端变径管的粗端管连接外接进水管时,外接进水管直接插入后,到达变径管的斜度部分,孔径越来越小,对外接进水管的应力也越来越大,可以很好的稳固住外接进水管;另外由于不同管径的设计,中间存在的内凹部分,在置于浇筑层板之间时,能起到受力作用,这样连接的接头更加稳固,更加安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直管远离所述变径管一端的外壁沿周向设有若干工艺凸台,所述工艺凸台上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一通孔。这样,工艺凸台就是外壁往外延伸的一小凸起部分,工艺凸台上有第一通孔,这样的结构类似于一个吊耳,可以通过螺丝穿过第一通孔固定连接墙体,进一步的将预埋接头稳固在墙体上。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直管远离所述变径管一端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上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第二通孔。这样,外延的第二圆环,增大了下表面积,有承托的作用,第二通孔也可以安装螺丝,进一步地将预埋接头稳固在墙体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环靠近所述变径管的一端端面上设有若干加强筋。这样,加强筋用于支撑第二圆环,防止安装过程中变形。优选的,所述变径管由所述粗端管、中端管和所述细端管组成,所述粗端管和所述细端管均为直形圆管,所述中端管为锥形管,所述中端管的大口端连接所述粗端管,所述中端管的小口端连接所述细端管。这样,变径管仅由粗端管、中端管和细端管组成,结构更简单,实现功能起来也最方便,后续接接通之后,内部不会有多余的凹槽储水,影响管路的输水压力,中端管的斜度用于卡接外接的进水管。进一步的,所述粗端管靠近所述中端管一端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三圆环。这样,第三圆环的设计,一般位于浇筑层板的中间部分,使得预埋接头与墙体连为一体,承受外力的能力更强,十分稳固。优选的,所述变径管和直管均为PVC管。这样,接头与外接水管的一般材质相匹配,韧性、强度更高,可以用于输水,安全无害。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1.变径管和直管的设计,结构巧妙,在后续连接外管时连接更稳固,更方便实用,不同管径的设计,中间存在的内凹部分,在置于浇筑层板之间时,能起到受力作用,这样连接的接头更加稳固,更加安全。2.外延的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的设计,增大了表面积,有承托的作用,第二通孔也可以安装螺丝,进一步地将预埋接头稳固在墙体上;加强筋用于支撑第二圆环,防止安装过程中变形。3.PVC材质制成,韧性、强度更高,可以用于给排水,安全无害,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一种预埋接头,所述预埋接头一体成型,包括变径管1和直管2,所述变径管1和直管2均为PVC管。如图2所示,所述变径管1由粗端管3、中端管4和细端管5组成,所述粗端管3和所述细端管5均为直形圆管,所述中端管4为锥形管,所述中端管4的大口端连接所述粗端管3,所述中端管4的小口端连接所述细端管5;所述直管2一端的内壁通过第一圆环8固定连接所述细端管5中部的外壁,所述直管2远离所述变径管1的一端外壁套设有第二圆环6,所述粗端管3靠近所述中端管4一端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三圆环10。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圆环6靠近所述变径管1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7;所述第二圆环6靠近所述变径管1的一端端面上设有若干加强筋11。施工过程中,一般用于水管接头的预埋,置于上下楼层的层板之间,变径管1连接上方的进水管,直管2连接下方的出水管,直管2和变径管1的粗端管3孔径相近,且都比后接的水管孔径稍大一些,细端管5的孔径比后接的水管的孔径稍小一些,这样直管2一端与所述细端管6通过第一圆环8连接后,第一圆环8的环径比后接水管的厚度稍微大一点点,这样因为第一圆环8的存在,直管2和变径管1的细端管5存在间隙9,间隙9的大小刚好比后接的出水管的厚度大一点点,用于卡接后接的出水管;上端变径管1的粗端管3连接外接进水管时,外接进水管直接插入后,到达变径的斜度部分,孔径越来越小,对外接进水管的应力也越来越大,可以很好的稳固住外接进水管;第二通孔7可以拧入螺丝,螺丝再拧入到墙体内,起到固定作用,第二圆环6还起到承托整个预埋接头的作用,另外由于第三圆环10的设计以及变径管1中间存在的内凹部分,在置于浇筑层板之间时,能起到承托、受力作用,这样连接的预埋接头更加稳固,更加安全。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其不同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埋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径管和直管,所述变径管的两端设有粗端管和细端管,所述直管一端的内壁通过第一圆环固定连接所述细端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圆环连接在所述细端管除其远离所述粗端管一端端头以外部分的外壁上,所述直管的内壁与所述细端管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埋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径管和直管,所述变径管的两端设有粗端管和细端管,所述直管一端的内壁通过第一圆环固定连接所述细端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圆环连接在所述细端管除其远离所述粗端管一端端头以外部分的外壁上,所述直管的内壁与所述细端管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远离所述变径管一端的外壁沿周向设有若干工艺凸台,所述工艺凸台上设有贯穿所述工艺凸台两侧的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远离所述变径管一端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上设有贯穿其两端面的第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波石军朋褚绥红黄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