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硬密封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74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双向硬密封蝶阀,包括阀体和阀轴,阀体内通过阀体压圈压装具有锥面结构的可动阀座,阀体内壁具有凹进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包括横向表面和竖向表面,可动阀座外壁具有与阀体台阶结构适配的横向阶梯面和竖向阶梯面,横向阶梯面与阀体台阶结构的横向表面贴合,竖向阶梯面与台阶结构的竖向表面具有间隙,蝶板与可动阀座锥面通过金属密封圈密封,蝶板通过连接件与阀轴固定并随阀轴旋转,阀轴与阀体摩擦部位设轴承,轴承处设有填料封装。本蝶阀阀座为通过水力自动调节移动的形式,正向与反向承压时都能保证密封效果,蝶板反向承压时,水力推动阀座向左移动与蝶板处的金属密封圈及橡胶软密封圈紧密接触实现反向密封。

Two way hard seal butterfly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硬密封蝶阀
本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向硬密封蝶阀。
技术介绍
普通的金属硬密封蝶阀,蝶板密封几何形状采用锥形或球形,蝶板密封圈通过径向压缩变形及正向介质的推力,使蝶板密封圈与阀座形成楔形效应,从而实现正向密封。但是当介质反向流动时,蝶板密封圈由于受介质推力会产生脱离密封阀座的趋势,最终将导致蝶阀反向密封效果较差,因此,这种普通蝶阀只适用于单向密封工况。目前国内生产的蝶阀能够实现双向密封的很少,特别是在高压力工况下,反向密封效果不尽人意,现有的双向密封蝶阀,有的采用橡胶软密封结构,即通过增加橡胶密封圈的压缩量,实现反向密封,但这种密封效果不持久,且密封圈易损不耐用,在高压力下更无法实现反向密封;此外,也有采用三偏心硬密封结构的蝶阀,但经过多种使用反馈证明,其在高压力反向密封时效果并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做到双向等压力密封且可达到零泄漏的双向硬密封蝶阀。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向硬密封蝶阀,包括阀体和阀轴,阀体内通过阀体压圈压装有具有锥面结构的可动阀座,阀体内壁上具有凹进的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包括横向表面和竖向表面,可动阀座外壁具有与阀体上台阶结构适配的横向阶梯面和竖向阶梯面,横向阶梯面与阀体台阶结构的横向表面贴合,竖向阶梯面与台阶结构的竖向表面具有间隙,蝶板与可动阀座的锥面通过金属密封圈密封,蝶板与阀轴以销固定连接为一体,蝶板随阀轴旋转,阀轴与阀体摩擦部位设有轴承,轴承处设有填料封装。进一步地,金属密封圈密封处还加装有橡胶软密封圈,橡胶软密封圈位于可动阀座的锥面小口径端,橡胶软密封圈通过压板及蝶板压圈压装在金属密封圈处形成双重密封。更进一步地,蝶板压圈上还设有紧定螺钉与压板抵接,以便对橡胶软密封圈的密封度进行调节。进一步地,轴承采用高力黄铜加石墨材质制成。进一步地,填料采用压力自密封V形组合密封圈。进一步地,阀轴为贯通蝶板的整体式阀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蝶阀创造性地将阀座设计为可通过水力自动调节移动的形式,在正向与反向承压时都能保证密封效果,其中蝶板反向承压时,水力推动阀座向左移动,与蝶板处的金属密封圈及橡胶软密封圈紧密接触,实现反向密封。蝶板处密封圈采用金属硬密封圈与橡胶软密封圈组合叠加,以金属硬密封为主密封,橡胶软密封为辅助密封,橡胶软密封圈又可通过紧定螺钉的调节,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经试验,本申请的蝶阀可实现双向等压力密封且达到零泄漏的密封效果,彻底解决了蝶阀以往难以做到反向密封的技术难题,且本申请的蝶阀在高压力蝶阀反向密封方面是一项较大的技术突破。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双向硬密封蝶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双向硬密封蝶阀,其包括阀体1和阀轴(未示出),阀体为双偏心结构,阀体1内腔通过阀体压圈2压装有一具有全不锈钢锥面结构的可动阀座3,阀体1在可动阀座3安装处的内壁上具有凹进的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包括横向表面11和竖向表面12,可动阀座3外壁则具有与阀体上台阶结构适配的横向阶梯面31和竖向阶梯面32,横向阶梯面31与阀体台阶结构的横向表面11贴合,竖向阶梯面32与台阶结构的竖向表面12具有间隙,蝶板4与可动阀座的锥面33通过金属密封圈5密封,蝶板与阀轴以销固定连接为一体,蝶板随阀轴旋转,阀轴与阀体摩擦部位设有轴承,轴承处设有填料封装。本实施例的双向硬密封蝶阀通过在可动阀座竖向阶梯面与台阶结构竖向表面之间预留间隙,为介质在蝶阀内反向过流时可动阀座发生反向移动来实现反向密封提供可能,其中,可动阀座无需进行手工操作控制等,其完全是根据介质流动情况来自行调节移动的,自我调节性强,可起到优良的反向密封效果。为进一步加强反向密封效果,金属密封圈5密封处还加装有橡胶软密封圈6,橡胶软密封圈6位于可动阀座的锥面小口径端,橡胶软密封圈6通过压板7压装在金属密封圈处形成双重密封,压板7外围通过蝶板压圈8对其进行位置固定。具体地,橡胶软密封圈6与金属密封圈5宜具有交错嵌设结构,即橡胶软密封圈6在与金属密封圈接触的末端设有凸部61,金属密封圈5在该凸部相应位置具有凹部与凸部适配,如此,两个密封圈相互依存,不会轻易发生窜动错位等问题。此外,蝶板压圈8上还设有紧定螺钉9与压板7抵接,以便对橡胶软密封圈的密封度进行调节,当橡胶软密封圈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磨损时,通过适当旋紧紧定螺钉9即可持续保证密封效果,当然,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拆下蝶板压圈8和压板7对橡胶软密封圈6进行更换即可。本实施例蝶板和阀轴连接处的轴承采用高力黄铜加石墨材质制成,摩擦系数小,长期工作状态下均无需注油润滑。填料采用压力自密封V形组合密封圈,工作状态下压力越大密封效果越好。市面上一般的蝶阀均采用分段式阀轴,本实施例的阀轴为贯通蝶板的整体式阀轴,这种通贯式整体阀轴刚性好,在蝶板承压时变形小,不会产生承压偏转内栽现象,对提高蝶阀反向密封效果非常有利。蝶板在反向承压时,水力会推动可动阀座向左移动,与金属密封圈及橡胶软密封圈紧密接触,实现优良的反向密封。本实施例可动阀座的移动均通过水力自己调节,在正向与反向承压时都能保证密封效果。经大量试验结果证明,本实施例的蝶阀在双向等压力(压力比为1:1)工况下密封均达到了零泄漏的良好效果。这种密封结构的运用,彻底解决了蝶阀以往难以做到反向密封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对于4.0MPa这样高压力的蝶阀而言,是一项较大的技术突破。目前,本实施例的双向硬密封蝶阀已在东雷泵站项目上成功应用,效果良好。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硬密封蝶阀,包括阀体和阀轴,其特征在于,阀体内通过阀体压圈压装有具有锥面结构的可动阀座,阀体内壁上具有凹进的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包括横向表面和竖向表面,可动阀座外壁具有与阀体上台阶结构适配的横向阶梯面和竖向阶梯面,横向阶梯面与阀体台阶结构的横向表面贴合,竖向阶梯面与台阶结构的竖向表面具有间隙,蝶板与可动阀座的锥面通过金属密封圈密封,蝶板通过连接件与阀轴固定并随阀轴旋转,阀轴与阀体摩擦部位设轴承,轴承处设有填料封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硬密封蝶阀,包括阀体和阀轴,其特征在于,阀体内通过阀体压圈压装有具有锥面结构的可动阀座,阀体内壁上具有凹进的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包括横向表面和竖向表面,可动阀座外壁具有与阀体上台阶结构适配的横向阶梯面和竖向阶梯面,横向阶梯面与阀体台阶结构的横向表面贴合,竖向阶梯面与台阶结构的竖向表面具有间隙,蝶板与可动阀座的锥面通过金属密封圈密封,蝶板通过连接件与阀轴固定并随阀轴旋转,阀轴与阀体摩擦部位设轴承,轴承处设有填料封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硬密封蝶阀,其特征在于,金属密封圈密封处还加装有橡胶软密封圈,橡胶软密封圈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靖苏大明李立刘浩欧立涛谭勇立曹叶芝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南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