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57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消声器,包括消声装置主体(1)和消声活塞(2);消声装置主体内设有进气通道(11),消声活塞为喇叭状结构,且进气通道的内径介于消声活塞的小口径端直径和大口径端直径之间;消声装置主体设有分流端口(13),分流端口内径大于消声活塞大口径端直径,分流端口上设有限位收口(14),限位收口内径小于消声活塞大口径端直径,使消声活塞的大口径端置于限位收口与进气通道之间,消声活塞的小口径端插在进气通道内;消声活塞的外壁与分流端口和进气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减速气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直接安装在泵体的进气口,达到较好的分流、减速作用,能大幅降低进气口的噪声,进而降低整个气泵装置的噪声。

A tubular muff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消声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声器,尤其涉及一种管状消声器。
技术介绍
目前,微型螺旋气泵、隔膜泵等泵体在市场上很多产品中被广泛应用,如按摩椅、小型按摩器、血压计、止鼾枕、止鼾垫、充气床等。其中,微型气泵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电机带动气泵曲轴,从而驱动活塞进行打气,在打气过程中难免产生一定的噪声。目前,现有技术的气泵噪声一般大于55dB,相对室内环境来说其噪音非常大,微型气泵噪声的主要来源包括电机本身噪声、气泵曲轴和电机轴接触点噪声、气泵活塞运动摩擦和空气噪声;隔膜泵也同样如此,泵体运行产生的噪声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使用体验。目前,对于泵体的降噪主要有隔振、吸音等方式,在出气口加储气筒等,但效果都不理想,只能解决其中的一部分噪声,而进气口的噪声仍然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状消声器,能直接安装在泵体的进气口,达到较好的分流、减速作用,能大幅降低进气口的噪声,进而降低整个气泵装置的噪声。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状消声器,包括消声装置主体和消声活塞;消声装置主体内设有沿轴向贯穿消声装置主体的进气通道,消声活塞为一端直径小、另一端直径大的喇叭状结构,且进气通道的内径介于消声活塞的小口径端直径和大口径端直径之间;消声装置主体的端部设有分流端口,且分流端口的内径大于消声活塞的大口径端直径,分流端口上设有限位收口,限位收口的内径小于消声活塞的大口径端直径,使消声活塞的大口径端置于限位收口与进气通道之间,消声活塞的小口径端插入在进气通道内;消声活塞的外壁与分流端口和进气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减速气道。所述的消声活塞的大口径端能在限位收口与进气通道之间的分流端口内随气流前后移动。所述的消声活塞的外壁能与限位收口的内壁形成点状接触,将减速气道分隔成若干条分流气道。所述的消声装置主体的外端边缘处设有挡片,消声装置主体插入在进气管内并通过挡片与进气管的端部连接。所述的挡片的外径介于进气管的管内径和进气管的管外径之间。所述的消声装置主体的外壁上设有一圈或若干圈加固凸缘,加固凸缘的外径略大于进气管的管内径。相邻两圈所述的加固凸缘之间留有间隙。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改变进气管中空气流动的轨迹和速率,起到较好的缓冲、分流作用,能有效的抑制和改善气泵在工作时的噪声,不影响产品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兼做止回阀使用。2、本技术体积小,占用空间小,拆装方便,不影响产品进气管的使用和美观。3、本技术具有通用性强、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管状消声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管状消声器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管状消声器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消声装置主体,11进气通道,13分流端口,14限位收口,15分流气道,16挡片,17加固凸缘,2消声活塞,3进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见附图1,一种管状消声器,包括消声装置主体1和消声活塞2;消声装置主体1内设有沿轴向贯穿消声装置主体1的进气通道11,消声活塞2为一端直径小、另一端直径大的渐变喇叭状结构,且进气通道11的内径介于消声活塞2的小口径端直径和大口径端直径之间;消声装置主体1的端部设有分流端口13,且分流端口13的内径略大于消声活塞2的大口径端直径,分流端口13上设有限位收口14,限位收口14的内径小于消声活塞2的大口径端直径,使消声活塞2的大口径端置于限位收口14与进气通道11之间,消声活塞2的小口径端插入在进气通道11内;消声活塞2的外壁与分流端口13和进气通道11的内壁之间形成减速气道,空气进入进气通道11并经减速气道减速后进入泵体等装置。所述的消声活塞2的大口径端能在限位收口14与进气通道11之间的分流端口13内随气流前后移动,气流大时,减速气道开口大,气流小时,减速气道开口小,还可根据进气气流量自动调节气流口径,实现最佳降噪效果,同时在气流反向流动时起到止回阀的作用。请参见附图2,所述的消声活塞2的外壁能与限位收口14的内壁形成点状接触,将减速气道分隔成若干条分流气道15,可在进气时起到进一步减速、分流、降噪的作用。请参见附图3,所述的消声装置主体1的外端边缘处设有挡片16,消声装置主体1插入在进气管3内并通过挡片16与进气管3的端部密封连接,插拔方便。所述的挡片16的外径介于进气管3的管内径和进气管3的管外径之间,既能防止消声装置主体1整体卡入进气管3内而无法取出,又不影响进气管3端部的安装和外形美观。所述的消声装置主体1的外壁上设有一圈或若干圈加固凸缘17,加固凸缘17的外径略大于进气管3的管内径,通过加固凸缘17与进气管3内壁的接触挤压,使消声装置主体1稳定的卡置于进气管3内。相邻两圈所述的加固凸缘17之间留有间隙,为加固凸缘17留出挤压变形的空间。优选的,所述的消声装置主体1为硬性材质(如塑料、铝合金等)制成,强度高,耐久性较好。优选的,所述的消声活塞2为弹性材质(如硅胶、橡胶等)制成,摩擦噪音小,耐久性较好,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直接安装在泵体等装置的进气管3上,消声装置主体1的外形可与所需安装的进气管3的结构类似,便于匹配插接。通过改变进气管3的进气方式,使进气的轨迹和速率发生改变,消声装置主体1作为中间储气室起到缓冲的作用,达到降噪的目的。当气体进入进气通道11,将消声活塞2向前推,使其大口径端的外壁与限位收口14的内壁点状接触而形成多条分流气道15,使得气流产生紊流并通过分流气道15进入泵体等装置内,数个细小气流相互干涉而抵销了部分噪声,进气口噪声得以大幅度降低,进而降低了整个气泵装置的噪声,使用时整个气泵装置的噪声降低至少5dB。根据消声的要求和进气管3的管径大小,可将消声活塞2的大口径端和限位收口14设计成不同的结构,使其与限位收口14之间形成不同数量的点状接触位置,如方形的限位收口14与圆形的消声活塞2的大口径端和之间能形成4个点状接触部位,从而形成4条分流气道15供气流通过。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状消声器,其特征是:包括消声装置主体(1)和消声活塞(2);消声装置主体(1)内设有沿轴向贯穿消声装置主体(1)的进气通道(11),消声活塞(2)为一端直径小、另一端直径大的喇叭状结构,且进气通道(11)的内径介于消声活塞(2)的小口径端直径和大口径端直径之间;消声装置主体(1)的端部设有分流端口(13),且分流端口(13)的内径大于消声活塞(2)的大口径端直径,分流端口(13)上设有限位收口(14),限位收口(14)的内径小于消声活塞(2)的大口径端直径,使消声活塞(2)的大口径端置于限位收口(14)与进气通道(11)之间,消声活塞(2)的小口径端插入在进气通道(11)内;消声活塞(2)的外壁与分流端口(13)和进气通道(11)的内壁之间形成减速气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消声器,其特征是:包括消声装置主体(1)和消声活塞(2);消声装置主体(1)内设有沿轴向贯穿消声装置主体(1)的进气通道(11),消声活塞(2)为一端直径小、另一端直径大的喇叭状结构,且进气通道(11)的内径介于消声活塞(2)的小口径端直径和大口径端直径之间;消声装置主体(1)的端部设有分流端口(13),且分流端口(13)的内径大于消声活塞(2)的大口径端直径,分流端口(13)上设有限位收口(14),限位收口(14)的内径小于消声活塞(2)的大口径端直径,使消声活塞(2)的大口径端置于限位收口(14)与进气通道(11)之间,消声活塞(2)的小口径端插入在进气通道(11)内;消声活塞(2)的外壁与分流端口(13)和进气通道(11)的内壁之间形成减速气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消声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消声活塞(2)的大口径端能在限位收口(14)与进气通道(11)之间的分流端口(13)内随气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翊潘伟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久工健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久工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